挑戰馬雲,騰訊“分付”上線,已開啟灰度測試

挑戰馬雲,騰訊“分付”上線,已開啟灰度測試


“分付”上線,騰訊重燃信用支付戰火。


作者丨葉二

製圖丨劉琪

來源丨AI藍媒匯(ID:lanmeih001)


據瞭解日前,微信旗下個人消費信用貸款產品——“分付”,正式開啟灰度測試。部分用戶的微信中已上線了該產品。

從市場上來看,微信“分付”對標的是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瞄向著是信用支付這一巨大的現金流蛋糕。

隨著該產品的面世,微信的商業價值進一步釋放的同時,亦被業內視為騰訊系重燃信用支付戰火,向螞蟻花唄正式開戰。


挑戰馬雲,騰訊“分付”上線,已開啟灰度測試

籌備已久


藍媒匯實測瞭解到灰度測試期內,目前微信“分付”功能的入口位於“我-支付-錢包-分付”,在用戶實際使用“分付”時,無需提前申請,直接在微信支付時選擇分期即可。目前,該產品可以用於吃飯、購物、等各種消費場景。


挑戰馬雲,騰訊“分付”上線,已開啟灰度測試


區別於其他信用支付產品按月還款,在微信“分付”上,消費者可以隨時還任意金額,提前還款不收手續費,每期最低還款10%,利息隨著本金的減少而減少。

據瞭解,微信“分付”日利率為0.04%,年化利率約為14%。

微信官方表示,“分付”是一款全新的「類分期」消費貸產品,開通後可在支付時選擇使用,主打按日計息、隨借隨還,並將逐漸向更多用戶開放。

在去年9月份,市場上就傳出微信內部有孵化信用支付產品的動作,並預計該產品將於去年第四季度內上線。

一個背景是,以信用支付為代表的移動支付始終是一塊巨大的現金流蛋糕,而其對於阿里、騰訊、京東這樣的互聯網商業帝國來說,更是其構建整個生態邏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作為一項傳統的金融手段,信貸本身的現金盈利能力毋庸置疑,這也催生了螞蟻金服、京東數科等公司的高估值。

以螞蟻金服為例,有市場數據顯示,在互聯網消費金融最火爆的2017年,重慶螞蟻商誠小貸(借唄)營業收入114.3億元,淨利潤61億元;重慶螞蟻小微小貸(花唄)營業收入65.96億元,淨利潤為34億元。

對於騰訊而言,這亦是一個大蛋糕,不容錯過。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騰訊亦有信用支付產品相關佈局,比如微眾銀行的面向微信與QQ用戶的“微粒貸”。不過這畢竟不是“親兒子”。

況且,騰訊亦正將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打造為推動公司業績增長的新的動力源。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下半年,騰訊正式推出“金融科技”這一品牌業務,並在去年Q1中,騰訊將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營收單獨披露。

根據騰訊最新財報顯示,2019年全年,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營收同比增長39%至1014億元,佔總營收的比重從去年的23%提升至27%。

騰訊在財報中表示,該項增長主要受商業支付日活躍用戶數與人均交易筆數的增加而帶來的收入增長所推動,並稱,“展望未來,我們將致力於擴大支付的使用場景,為用戶提供更多的金融科技產品及服務。”

顯然,“分付”正是此番“展望未來”的佈局之一。


挑戰馬雲,騰訊“分付”上線,已開啟灰度測試

二馬之戰


而隨著“分付”的推出,騰訊與阿里圍繞移動支付的戰爭也進一步火熱化。


挑戰馬雲,騰訊“分付”上線,已開啟灰度測試


此前正如阿里一直試圖進攻騰訊把守的社交陣地,騰訊也一直覬覦阿里的移動支付市場份額。

早在2005年騰訊便推出了自有第三方支付平臺財付通,時間上僅晚了支付寶一年。但由於騰訊缺乏電商基因,自身電商業務騰訊拍拍一直未能發展起來,這也導致了財付通發展不順,被外界長期認為是騰訊又一個接近失敗的戰略。

彼時國內第三方電子支付市場總規模不過百億,市場5成以上份額由支付寶和銀聯的China Pay接管,而剩下的份額中財付通也沒能表現出足夠的競爭力,比不過拉卡拉、匯付天下等同為第三方支付的探索者。

等到2013年8月微信支付問世,騰訊終於有了破局的可能。

第三方市場數據顯示,移動支付市場上在2019年第三季度支付寶佔了54.5%的份額,騰訊金融佔了39.5%的份額,後者在幾年內便達成了攻入阿里腹地,並與支付寶“雙雄並立”的成績。

另外根據騰訊最新財報,在2019年Q4,騰訊的商業支付日均交易筆數超過10億,月活躍賬戶超過8億,月活躍商戶超過5千萬。

不難看出,騰訊的金融業態已然成型。

且面對微信龐大的11億用戶體量,騰訊進一步以“分付”這一產品去爭奪消費金融市場,補全金融業態的同時,亦是對支付寶的花唄等業務產生直接競爭。

只是對於用戶而言,不管是還 “分付”,還是還花唄,錢終歸是上交給姓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