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綜藝次元壁,全民共享“雲”上的日子

打破綜藝次元壁,全民共享“雲”上的日子

《雲端喜劇王》

2020年這個特殊的春天,出現一種“互聯網+”時代的娛樂新形態——雲綜藝。 《嘿!你在幹嘛呢? 》 《天天雲時間》《宅家點歌臺》 《雲端喜劇王》 《鵝宅好時光》 《好好吃飯》等一眾綜藝佈局雲端的嘗試,不僅給電視、互聯網的媒介融合帶來了春天,更為打破電視綜藝與網絡綜藝的“次元壁” ,形成真正的交互、融合,提供了發展新思路。上述節目均響應國家號召,體現國人在災難面前眾志成城的抗疫決心,用具有親和力、感染力的綜藝方式,淡化恐慌情緒,營造了疫情期間充滿熱愛和積極態度的“雲”上空間。諸節目的具體形態顯示出與綜藝對應的多元化, 《嘿!你在幹嘛呢? 》 《好好吃飯》節目如其名,關注日常生活的小確幸,比如節目涉及的飲食文化; 《天天雲時間》 《宅家點歌臺》 《雲端喜劇王》 《鵝宅好時光》則著力打造與傳統綜藝節目形態對應的娛樂內容,為觀眾減壓。

網絡綜藝升級人文關懷新視角

回溯我國綜藝節目的開端,以上世紀80年代的《正大綜藝》為起點,“愛是love,愛是amour”的旋律縈繞耳畔,似乎在向我們表明綜藝節目的某種態度:愛、溫情與正能量。這也成為之後諸多綜藝節目心照不宣的默契點,即便《幸運52》 《開心辭典》等綜藝節目更注重闖關奪寶類型造成的視覺刺激,卻也依然秉持積極的綜藝態度,將綜藝的“綜”與多樣化的內容結合,綜藝之“藝”與老百姓的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形成緊密聯繫。央視綜藝為之後的綜藝全面開花打下堅實基礎,湖南衛視、浙江衛視等也藉助娛樂與明星的不斷對位,實現了口碑與品牌同步發展的綜藝形態。如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 《超級女聲》 、浙江衛視《奔跑吧》 《中國好聲音》 、安徽衛視《男生女生向前衝》等,均將綜藝的娛樂內核發揮至極,專題、選秀、競技闖關等等都展示出不同時代背景下,人們對於大眾娛樂的喜愛與關切。

湖南衛視《天天向上》則似乎開啟了娛樂2.0時代,將娛樂的意義拓展,從單純打造大眾的視覺快感,轉型為視覺與心理共同作用的、可深入思考的、更為專業和垂直的綜藝節目。從《爸爸去哪兒》《變形記》 《爸爸回來了》 《中餐廳》等節目開始,慢綜藝頻出,屏幕中的慢節奏與現實生活的快節奏形成反差,體現出大眾潛意識對於放慢腳步、美好生活的嚮往。“慢”依然體現著愛、溫暖與正能量的初衷,而且藉助更豐富的視效技術、劇本建構,更加強化這些直指人心的、小確幸般的感動。

與“慢”對應的即為“快”節奏的生活,這與網絡時代的突飛猛進關聯密切。伴隨網絡的高速發展, 2015年“互聯網+”概念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為全民帶來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信息技術關鍵詞的欣喜。近年來,欣喜逐漸常態化,“互聯網+”佈局各行各業。在娛樂領域,出現諸多網絡視聽節目,其中就包括廣受年輕受眾喜愛的網絡綜藝形態。然而,諸節目多將“互聯網+”落於互聯網媒介,新媒介與電視為代表的傳統媒介之間的分立越來越明顯,網絡綜藝節目更注重推陳出新的速度與效率,電視綜藝節目則更趨於穩固優質節目地位,這種佈局的差異性帶來悖論式的思考:

網絡的快銷性,能否對位節目內容品牌的持久性?相反,電視的品牌化,能否適應網絡時代瞬時性、快思維的轉型?

當下宅在家裡的日子,巧合回應了上述思考。諸多雲綜藝藉助電視、網絡雙媒介,實現媒介融合的深入、廣泛交融,主要有以下三個普遍特徵:

內容明晰,與疫情“宅”在家的生活對應。該類綜藝的參與者,大多數包括三方來源:明星或某領域的標誌性人物,主持人以及沒有太多經驗的參與者。根據節目具體設計,參與者又會對來源進行相應調整,比如三方齊全的《嘿!你在幹嘛呢? 》 ,主持人/明星或某領域的標誌性人物兩方為主的《雲端喜劇王》 。參與者的功能性較強,出於疫情造成“宅”局面的現實,讓老百姓在家看到自己喜愛的偶像和節目,獲得歡樂,轉移“宅”可能帶來的消極情緒。

關注心理,治癒、溫暖成為綜藝節目共同的價值趨向。與2018年開始流行的慢綜藝形成延續關係,它們基於疫情與“宅” ,進行生活化綜藝內容佈局。由這兩大現象引發的心理關注勢必成為節目最終目標的核心指向——治癒、溫暖、情懷、幸福、團結、感人等令人感同身受的詞彙噴湧而出。實際上,當下雲綜藝的主題符合“命題作文”的要求,觀眾“宅”在家的狀態,與屏幕中主持人、明星的狀態形成對位,弱化所謂身份意識,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成為諸節目不必言說的共性。

製作簡化,開啟全流程自媒體Vlog(即影像日誌)模式。沒有導演、沒有攝像、沒有演播廳;快速打造,對位疫情。上述兩點成為近來雲綜藝節目的普遍特徵。無論是電視端還是網絡端,出鏡的人與觀看的人之間,都展示出較好的社交性,而這種感受,恰好又是我們最為熟悉的。誠然,電視、網絡之間存在媒介壁壘的現實毋庸置疑,借用次元壁概念形成映射,在媒介融合不斷髮展的時代,次元壁亟待打破。此次雲綜藝的勃發,即證明了打破次元壁之後,其能夠展示出迅速、較好的社會融合性。

以《嘿!你在幹嘛呢? 》為例,從節目媒介佈局來看,電視、網絡是節目播放的媒介平臺,這一點並不新鮮,但其在內容形式層面將網絡特點與電視端形成有效對接,給廣大觀眾帶來視覺欣喜。比如電視節目主持人用最為生活化的場景,藉助Vlog形態,講述自己宅在家做飯、運動等狀態,其選擇的狀態內容也與當下觀眾普遍的生活狀態對應。又或者藉助連線的方式,以微信視頻聊天多窗口界面呈現,明星、粉絲(尤其是具有特殊身份的粉絲,比如醫護人員)之間的視頻對話,營造感性的、溫暖的視覺心理共鳴。這些所謂的新形態,我們之所以稱之為“新” ,是因為其出現在電視端,但就網絡端而言,其只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再尋常不過的媒介使用手段,此番嘗試將有效拉近觀眾與節目內容之間的關聯,形成觀眾對節目較好的黏性,從而實現點擊率和收視率雙激增的雙媒介共贏。

所以我們說一檔綜藝節目的成功,並不一定執拗於是否奔跑,是否煙火,而是在於是否能夠真正打動人心。雖然綜藝節目的娛樂指向性較強,但也因此,製作者能夠藉助節目實現更好的引導力和傳播力。人類最樸實無華的情感,就是感同身受——這是真實生活/虛擬網絡社會化生活的人類,所具備的共同的潛意識。這種潛意識與現實事件結合,將影響到外化的娛樂形態的構建,而這些娛樂形態的不斷噴湧,又反過來凸顯人們對於現實事件的關切心情。疫情是一次全人類共同面對的突發事件,心理疏導、視線轉移、情緒安撫等等備受關注,上述量身打造的綜藝節目,既形成節目與觀眾的對位,又向我們傳遞出某種蘇軾式的人生態度:“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未來想象佈局綜藝發展新趨勢

誠然,打破次元壁的諸多新節目,是電視端與網絡端深度融合的一次嘗試,其為當下仍感模糊的融媒體概念提供某種可行性的借鑑,但也會讓觀眾產生網絡內容移置電視的“小屏”轉“大屏”之感。未來,融媒體發展勢不可擋,廣大觀眾喜聞樂見的綜藝節目如何實現媒介融合表象之下更為融合的內容呈現?如何促進電視觀眾與網絡觀眾觀看節目的合流?如何引導娛樂化背後更深層的人生思考?等等議題,或將成為綜藝節目突破慢綜藝、快綜藝等流行表徵的前提。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首先在於我們如何認知綜藝所歸屬的媒介屬性與觀眾之間的關係,進而基於不同媒介或融媒介進行節目內容的對位製作。

電視媒介,其閤家歡式的群體性觀看特徵較強,觀眾處於主動接受狀態,互動性並非看電視綜藝節目的主要目的。此時,綜藝節目內容的創新創意,成為該娛樂形態發展的主要焦點。上文所述的“快”與“慢”綜藝,均覆蓋諸多細分內容,藉助明星效應,更能增加觀眾對於節目的好感度,進而引發粉絲黏性。可以說,在觀看電視綜藝節目時,我們對於某個節目的偏好,常常大於對該類型節目的整體性偏好,也就是說,看某個明星帶娃節目,即可能成為該節目擁躉,面對其他電視臺相似節目時,則會不自覺產生對節目進行比較的心態。因此,電視綜藝節目在當下網絡時代發展的策略,將從兩方面入手:第一,繼續穩固、拓展現有綜藝節目,坐實品牌化,如《快樂大本營》 ;第二,由品牌化節目團隊進行網絡試水,從而實現電視、網絡觀眾合流,如《快樂大本營》團隊打造的網絡綜藝節目《嘿!你在幹嘛呢? 》 。而無論電視綜藝是否向網絡邁進,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網絡,已然成為媒介化生存的主導,其改變媒介融合方向的趨勢,更改變使用媒介的受眾思維,當受眾的主動性增強之後,如何傳播、如何製作、如何表達成為打破次元壁之後,在媒介融合這一勢不可擋的發展方向中最重要的環節。

具體來看,網絡媒介具有較之以往更強的交互性和自主選擇性特徵,除了觀看節目的接受狀態,觀眾能夠藉助評論、彈幕、轉發等功能實現對網絡綜藝節目的一次傳播,進一步通過自媒體鏈接、社交網絡等實現二次傳播,形成較好的網絡綜藝傳播發酵路徑。多次傳播的過程,與觀眾對節目本身的思考深度對應,比如當下“雲”綜藝緊扣疫情,從需求貼合的角度顯現人文關懷的力量,傳遞綜藝節目在嬉笑怒罵表徵背後的溫暖,這一點與本文提及的綜藝主旨契合,促使我們不斷在節目中實現某種心理認同:愛、溫情與正能量始終如一。比如騰訊視頻出品的網絡綜藝節目《拜託了冰箱》 ,推出抗疫特別版《拜託了,我餓》 ,利用雲協助的形式指導網紅明星在家制作美食,當美食、烹飪轉換為社交思路,某種積極的、陽光的正能量價值凸顯,觀眾會被有趣味的節目內容吸引,進而可能將視線從焦慮移置其它,最終實現節目的治癒系初衷。不難看出,網絡綜藝節目已然開始佈局實現品牌化之後,形成IP拓展,無論原始IP基於原創還是互文,都在更為接地氣和時效性的節目中,將IP的品牌打造得更具特徵,也更為牢固。品牌、 IP對應了市場,在大眾轉為分眾的時代,市場需求也變得更為多元,電視、網絡綜藝節目的“雲”式呈現,似乎在告訴廣大觀眾,綜藝,絕然不是所謂娛樂那般單一,而是與新聞、時事、受眾多元/普遍的需求對應,保有節目形態,又不斷突破節目界限實現更具有創新力的創意落地。

面對綜藝節目尤其是網絡綜藝節目勃發的檔口,2月21日,根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工作部署,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指導,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聯合央視網、愛奇藝、騰訊視頻、快手等網站制定《網絡綜藝節目內容審核標準細則》 ,對節目內容進行必要的約束。筆者認為,這種約束力尤為重要,正像是攝影機與鏡頭語言的關係,無論多麼豐富的鏡頭語言,依然要遵循推拉搖移的規則。因此,上文所述的娛樂化背後更深層的人生思考,或將成為一種娛樂與人性並重的發展趨勢,綜藝內容離不開娛樂,更離不開具有娛樂精神的受眾,將愛、溫情與正能量用娛樂的形態進行傳播,勢必實現引導力事半功倍的拓延,這也正是綜藝節目從“快”到“慢” ,再到“雲”治癒的體現。對此,我們保有期待,也希望綜藝節目能夠進一步增強使命感,將“娛樂至死”的傳統向“娛樂治癒”形成較好的轉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