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後仍在彷徨的你,需要這份書單

最近,受邀到一所高職院校作了演講。我本身並非什麼專家學者,僅在本地雜誌媒體上有幾篇稿子發表,也因為工作關係組織了幾個讀書會。也許是效果還可以,受到了部分讀者的喜歡,轉而介紹給了這所學校吧。

演講的對象是20歲左右的學生,剛從少年邁入青年時代。與大家交流了很多話題。我發現我沒有講透,於是在最後的十分鐘裡,給同學們列了份書單,共計12本,算是作為不完美演講的補充吧。

為什麼是12本?不是10本,也不是15本?我向來也有追求完整的習慣,但是思來想去,為了讓青年朋友們在有限的時間裡讀到最有價值的書,所以決定不畫蛇添足,不完整就不完整吧。總好過讓大家埋怨:這推薦的都是些什麼來著!

這12本書裡,有幾個板塊,也自成體系,涵蓋了多種類別,分別是:

  1. 文學類 3本
  2. 歷史類 4本
  3. 經濟類 2本
  4. 技能類 2本
  5. 雜文類 1本

該怎麼描述這份書單呢?總之是我個人青年時期受益匪淺的12本書籍。

文學類:

1、《許三觀賣血記》,餘華

你沒有經歷過特殊時期的辛酸困苦,這本書裡都在了。它也以並不擅長的溫情道出一個成從自我走向成熟的路徑。

20歲後仍在彷徨的你,需要這份書單

2、《且聽風吟》,村上春樹

這是《挪威的森林》的精華和基礎部分。他所處的年代感與當下的中國社會環境不無契合。年輕人對愛情和生活的探索、迷茫、失落,歸結在一個暑假裡。

20歲後仍在彷徨的你,需要這份書單

3、《永別了,武器》,海明威

海明威不但能寫硬漢,更能寫愛情。戰爭年代,誰都是身不由己。年輕的男女在戰爭中受折磨,也在苦難中成長。這部我最喜歡的海明威作品吟唱了一曲哀婉動人的悲歌。

20歲後仍在彷徨的你,需要這份書單

歷史類

4、《全球通史》, 斯塔夫裡阿諾斯 

有助於瞭解整個世界歷史的來龍去脈,幫助找準中國的定位。

20歲後仍在彷徨的你,需要這份書單

5、《中國大歷史》,黃仁宇

“大歷史”並非狂妄自大的大,而是分析研究歷史的技術角度。對於普通讀者來講,這部書不難懂。在青年時期,有必要加強對整個中國歷史的連貫性學習。既把握歷史的脈絡,也能關注到不同時期的特點、演變進程和結局。

20歲後仍在彷徨的你,需要這份書單

6、《蘇東坡傳》,林語堂

大師便是大師。這句話既對應林語堂,更映照蘇東坡。大約900年前的中華大地上,來自蜀地的蘇軾進京赴考。北宋王朝上演著一幕幕瀟灑自如的動人畫卷和波瀾壯闊的政治鬥爭。縱如蘇東坡這般的天之驕子也必然受人生的跌宕起伏。

20歲後仍在彷徨的你,需要這份書單

7、《南渡北歸》,嶽南

中國歷史上最為艱難困苦的歲月裡,一批學者學子們以羸弱的身軀扛起了民族、歷史的責任和大義,讀到滿眼熱淚。嗚呼哀哉,民國!

20歲後仍在彷徨的你,需要這份書單

經濟類

8、《經濟學通識課》,尼爾·基什特尼

經濟是世界永恆的主題。當今世界,各種經濟學流派和勢力競相角逐。然而,自然規律是客觀不變的。這本書幫助你瞭解經濟學演進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原理,裡面會讀到不少你聽過但並不瞭解的知識點。作為初步的教材是鮮活生動的。

20歲後仍在彷徨的你,需要這份書單

9、《解讀中國經濟》,林毅夫

林毅夫曾任世界銀行首席科學家,對經濟的研究貢獻獨樹一幟。瞭解中國當下正在發生什麼,瞭解這些變化背後的原因,或許能在本書中一探究竟。此外,這本書語言通俗流暢,並不似一般的經濟學著作艱澀難懂。

20歲後仍在彷徨的你,需要這份書單

實用類

10、《快速閱讀術》,印南敦史

當下,掌握這門技術非常重要。此書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技巧。但是還需要讀者在實踐中勤加練習。

20歲後仍在彷徨的你,需要這份書單

11、《日常生活中的思維導圖》,矢島美由希

思維導圖的靈活運用對於提高學習、工作效率,增長綜合能力素質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兩本書都為日本作家所著,文風樸實,貼近日常用語,闡述深入淺出,這是很多日本作家的用語特點。

20歲後仍在彷徨的你,需要這份書單

雜文類

12、《沉默的大多數》,王小波

“王小波後無名士”

唯一的雜文推薦,把這孤零零的一本書放到最後。

王小波,或許是當代中國最早印證有趣的靈魂超越一切的人物。

20歲後仍在彷徨的你,需要這份書單

如對您有幫助,請點擊關注丨加侖讀好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