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5萬億美元“猛藥”下哪裡?每經對話兩大經濟學家:先讓中小企業活下去

核心要點:

政策及時的出臺,極大地安撫了投資者的恐慌心理,避免再出現類似2008年危機期間大型金融機構倒閉的現象,金融市場不會再陷入一種無序或恐慌性拋售;

就像給重症病人上呼吸機一樣,本次G20特別峰會推出的5萬億美元經濟計劃,就是想要通過改善流動性,讓企業特別是廣大中小企業能夠活下去;

只有企業生存下來,後續的刺激消費等政策才有發揮效力的空間,才能使企業的業務得以恢復之後,給經濟運行帶來真正的活力。

3月2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針對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運行形勢,會議決定: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就在同一天,全球新冠肺炎感染人數突破50萬,疫情衝擊下,各國宏觀經濟刺激計劃、財政貨幣政策備受矚目。

此前一天即3月26日晚,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成功舉行,會後發表的聲明指出,二十國集團將啟動總價值5萬億美元的經濟計劃,以抵消當前疫情大流行對社會、經濟和金融的影響。

全球5万亿美元“猛药”下哪里?每经对话两大经济学家:先让中小企业活下去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 圖片來源:新華社

5萬億美元的資金從何而來?將對全球經濟以及資本市場產生哪些效果?全球經濟如何避免衰退風險?針對上述問題,《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對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趙全厚、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進行了專訪。

資金投放改善中小企業流動性

NBD:週四晚間的G20特別峰會公報顯示,正在向全球經濟注入超過5萬億美元。我們注意到在2009年金融危機時,G20曾向全球注入1.1萬億美元。與2009年時相比,此次疫情對全球經濟帶來的衝擊有何差異?

全球5万亿美元“猛药”下哪里?每经对话两大经济学家:先让中小企业活下去

沈建光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沈建光:這一次應對疫情,與2008~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最大的不同是,各國應對疫情衝擊出手很快。

以當時的美國為例,發生了雷曼兄弟等一系列金融機構倒閉的事件之後,美聯儲才有所應對。而這一次,疫情爆發大約兩個星期,美國就出臺了兩萬億美元的刺激計劃。

美聯儲汲取了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時猶豫不決的教訓,政策出臺非常及時,極大地安撫了投資者的恐慌心理,有助於避免流動性危機。美聯儲的救市力度基本能夠確保不會再出現大型金融機構倒閉的現象,金融市場不會陷入一種無序或恐慌性拋售。

NBD:這一筆5萬億美元的資金,將用於哪些重點領域?產生什麼樣的效果?

全球5万亿美元“猛药”下哪里?每经对话两大经济学家:先让中小企业活下去

趙全厚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趙全厚:我認為主要是投向受到疫情嚴重影響的領域,比如服務業;還有就是涉及產業轉型升級的領域,比如工業互聯網等。

當前大規模的刺激計劃,資金投放對改善流動性有比較大的作用。疫情期間,很多中小企業經營陷入停滯,但固定費用仍在產生,還會面臨房租、員工工資等資金壓力。先通過改善流動性,使企業能夠生存下來,再陸續通過刺激消費等政策,恢復企業的業務——這就是當前這一刺激計劃的目的。

沈建光:就目前來說,各國的應對非常果斷,各主要經濟體的資金投放已經超過一半。

為緩解新冠肺炎疫情經濟影響,美國將實施2萬億美元財政刺激計劃,2萬億美元約相當於美國現有經濟規模的10%;歐元區內僅德國就有約8000億美元的刺激計劃;中國財政、貨幣政策加起來合計也超過3000億美元。

警惕避險資本逃離新興市場

NBD:此番強刺激計劃陸續實施後,全球資本將有怎樣的流動趨勢?27日,加拿大央行緊急降息,將隔夜利率調降至0.25%,近日美國實施無限量化寬鬆,您認為貨幣政策空間還有多大?會不會導致債務風險?

趙全厚:債務風險從現階段來看還不大。其實在低利率的情況下,釋放流動性之後,資金價格便宜了,更容易獲得資金,這樣整體償債成本也就降低了。

比較大的擔憂還是在投資方面。當前疫情下,市場主體的投資預期相對受到抑制,需要政府公共投資先行引導,以帶動社會投資的預期得以提升。當前穩投資的措施主要是通過政府財稅金融政策給予資金保障和驅動。

全球5万亿美元“猛药”下哪里?每经对话两大经济学家:先让中小企业活下去

現在疫情主要在經濟狀況尚好的國家擴散,發達經濟體通常能更好地應對疫情危機,但許多新興和低收入國家面臨著重大挑戰。新興市場的資本會選擇避險而流向發達國家,導致資本外逃加劇。疫情要儘可能控制住,這樣才能穩定全球資本流動。

沈建光:刺激計劃實施後,我認為財政貨幣政策還是有空間的。比如中國利率水平是高於0的,德國還有財政空間。實際上,政策出臺後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比如全球資產價格近期穩定下來,美股實現了兩位數的反彈。

NBD:市場有觀點擔憂因疫情衝擊帶來全球經濟大衰退,您如何看待未來的全球經濟的走勢?

趙全厚:可以確定的是,這是二戰以來全球面臨的一次全面危機。2008年的情況是,美國局部領域(房地產)發生的次貸危機向整個美國經濟和全世界擴散。而如今海外疫情仍然在上升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當前仍不好判斷。

但還是要相信人類應對疾病、自然災害時能夠發揮的主觀能動性。至於經濟反彈的時間點,目前還很難預判。

沈建光:疫情衝擊導致人不能流動,這對經濟影響很大。但很難想象疫情持續時間會很長,比如超過一年以上。在G20協調應對之下,出臺如此大規模的刺激措施,我認為不會像2008年那樣,形成漫長的經濟衰退。

同時,前期中國在應對疫情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即採取有效隔離和擴大檢測等措施,表明一個季度基本能夠控制住疫情。加之各國目前都在加大科研力量研製疫苗,預期全球範圍內疫情得到控制只是時間問題。美國經濟衰退持續時間也不會太長,大概率不會持續超過一年。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