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蠱之禍,一出打著廢太子幌子的外戚清除大戲

01

西漢的外戚政治

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獨特的政治生態,像西漢的外戚、東漢的外戚和宦官、唐代的宦官和藩鎮、宋代的文官集團以及明代的宦官和結黨。

我們今天的話題和外戚有關。

兩漢之所以會出現外戚政治,主要原因就是官員選拔機制的單一。那時候,距離“科舉制”的產生差不多還有800年的時間,想入仕除了“察舉”之外,就只有皇親國戚這一條路。

應該說,這是一種嘗試性的政治探索,它最顯著的特點是用人唯親,來源上的單一決定了外戚無論在能力還是人品方面,都無法得到保證。所以,外戚在兩漢後期一度成為王朝的政治災難。

以西漢為例,其外戚政治以公元前49年為節點劃分為兩個階段,這一年,漢宣帝劉病已駕崩、漢元帝劉奭即位。

在劉病已之前,外戚的份量雖然在逐步加重,卻一直處於皇權的強勢管控之下,雖然干政卻無法亂政。

漢元帝劉奭即位後,一方面,這位儒家的狂熱崇拜者徹底拋棄了父祖傳承了一個半世紀、“霸王道雜之”的外儒內法,而“純任德教”。另一方面,劉奭性格“柔仁”,政治手腕軟弱無力,文官集團(以蕭望之為代表)又在外戚(史高)和宦官(石顯)聯合打壓下失勢,導致了外戚勢力的逐漸失控和最終的王莽篡漢。

由此可見,外戚政治之所以在宣帝之前非常堅挺,決定性因素就是強勢皇權

因為說到底,這種政治架構其實相當於“三權分立”——皇權、相權(文官集團)、外戚,前者掌舵,後兩者相互制衡,用近乎幾何學上的“三角形的穩定性”保證了西漢王朝前150年的政治和社會穩定。像文、景、武、宣四朝,正是由於他們恰到好處的拿捏和打壓,外戚才一直攪不起什麼風浪。

特別是武帝劉徹,除了把一手帝王術演繹地出神入化外,他對外戚的打壓更可以用冷酷無情來形容。尤其是他晚年發動的“巫蠱之禍”,更是一次貌似針對太子、實則針對外戚的定點打擊行動。

巫蠱之禍,一出打著廢太子幌子的外戚清除大戲

外戚亂政


02

“巫蠱之禍”及其真相

“巫蠱”是一種巫術。相傳將桐木人偶埋於地下,或者將人偶寫上目標人物的名字並用針等尖銳之物刺之,就可以對目標人物發起詛咒,並讓其發生災難。

漢武帝徵和二年(前91年)春,一起極其普通的經濟犯罪拉開了“巫蠱”大幕。幾個月內,從丞相公孫賀開始,公主、皇后甚至太子先後牽連其中,另有十數萬人被因此治罪,造成西漢國本動搖,政治大亂,史稱“巫蠱之禍”。

對於這次“巫蠱之禍”,一直以來的說法是:劉徹授意、江充發動,目的是為了做掉太子劉據,給劉弗陵騰位置。證據是劉徹經常說劉弗陵最像自己,非常喜歡他,想把他立為太子。

上常言“類我”,又感其生與眾異,甚奇愛之,心欲立焉。

其實,如果我們細捋一下史書中的武帝紀、戾太子以及外戚傳等,就會發現一個非常可怕的事情:在“巫蠱之禍”中,被牽連的人雖然看似複雜,但卻規律明顯:公孫賀家族、陽石諸邑二公主、衛伉、皇后衛子夫、太子劉據——

這是一條完整的“衛氏產業鏈”

換言之,在“巫蠱之禍”中,劉徹端掉的是整個衛氏外戚集團,太子劉據只是其中的一環。

讓我們先從衛青說起。

巫蠱之禍,一出打著廢太子幌子的外戚清除大戲

巫蠱之禍


03

第一個出局的衛氏外戚

元朔六年(前123年)至元狩四年(前119年),是霍去病脫穎而出、平步青雲的五年,也是衛青由盛入衰、星光轉淡的五年。

這五年裡,劉徹一手壓制衛青,一手扶植霍去病,不動聲色地完成了兩位曠世名將的傳承和交接。

元狩四年(前119年)夏,大將軍衛青將五萬騎兵出定襄,“青至幕北圍單于,斬首萬九千級,至闐顏山乃還”。

令誰也沒有想到的是,這居然是衛青最後一次領軍出征。

這時,距離他去世還有十三年的時間。

而這期間,漢帝國並不太平,志在開疆拓土的武帝劉徹幾乎一刻也沒有停下四處征伐的腳步。

元鼎五年夏四月,南越王相呂嘉反,劉徹遣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僕、歸義越侯嚴等出兵征討;

同年九月,西羌眾十萬人反,並聯合匈奴進攻故安、五原等地。元鼎六年冬十月,“遣將軍李息、郎中令徐自為徵西羌,平之”。

元鼎六年秋,東越王餘善反,遣橫海將軍韓說、中尉王溫舒、樓船將軍楊僕擊之。同時,又遣浮沮將軍公孫賀、匈河將軍趙破奴出擊匈奴,“皆二千餘里,不見虜而還。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張掖、敦煌郡,徙民以實之”。

元封元年冬十月,劉徹御駕親征,“行自雲陽,北歷上郡、西河、五原,出長城,北登單于臺,至朔方,臨北河。勒兵十八萬騎,旌旗徑千餘里,威震匈奴”。

元封四年秋,匈奴寇邊,遣拔胡將軍郭昌屯朔方。

在這一次次征伐中,我們沒有看到衛青本該出現的身影。尤其是元封元年十月這一次,劉徹即使御駕親征也沒有啟用衛青。

元封五年(前106年)夏四月,大司馬大將軍青薨。

作為衛氏外戚,衛青雖然死於元封五年,但其實早在十三年前就已經被武帝出局。

雖然有些許無奈,但從後來的事態發展來看,這卻是外戚當中一個最好的結局。

因為十五年後,“巫蠱之禍”發生了。

巫蠱之禍,一出打著廢太子幌子的外戚清除大戲

大將軍衛青


04

“巫蠱之禍”的奇怪緣起

“巫蠱之禍”是從一起普通的經濟犯罪開始的,第一個惹禍及身的是丞相公孫賀。

公孫賀,漢武帝的嫡系之一,“武帝為太子時,賀為舍人,及武帝即位,遷至太僕”。後五歲,以車騎將軍從大將軍青出,有功,封南窌侯。

公孫賀得寵還因為另外一個身份:他是皇帝的連襟、皇后衛子夫的姐夫。

賀夫人君孺,衛皇后姊也,賀由是有寵。

雙重身份加持,太初二年(前103年),丞相石慶卸任,武帝任命公孫賀為相,並封葛繹侯。這時,有趣的一幕出現了:公孫賀死活不幹。

他哭著對武帝說,我來自少數民族,只懂得鞍馬騎射,做不來宰相。武帝一開始很感動,後來看他態度堅決,氣得站起來就走了,公孫賀沒辦法只好接受。

其他人都不明白,出來後問原由。公孫賀解釋道:皇上太英明瞭,我跟不上他的節奏,一耽誤事就危險了。

主上賢明,臣不足以稱,恐負重責,從是殆矣。

公孫賀的擔心並非多餘,因為在石慶之前,已經連續有三任丞相李蔡、嚴青翟、趙周非正常死亡了。石慶雖然以謹慎老實得善終,卻是在整天捱罵中度過的。

公孫賀雖然知道劉徹難伺候,但卻沒想到自己一語成讖。

惹事的是他寶貝兒子公孫敬聲。

公孫賀當丞相後,公孫敬聲接任太僕,父子二人並居公卿。

公孫敬聲沒有遺傳老子的謹慎小心,反而憑藉皇后外甥的身份驕縱豪奢,橫行不法。尤其在徵和年間居然挪用北軍軍費一千九百萬錢,結果事發下獄。

這時,一個奇怪的人出現了:“陽陵大俠”朱安世。

這是一個黑社會性質的人物,正被武帝全國通緝。於是公孫賀和劉徹談條件:替劉徹捉到朱安世換回兒子公孫敬聲。劉徹同意了。

朱安世被如期捉拿歸案,在交易即將成功的時候,事情出現了意外反轉:朱安世忽然狀告公孫敬聲與公主私通,公孫賀用“巫蠱”詛咒皇帝。

安世遂從獄中上書,告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及使人巫祭祠詛上,且上甘泉當馳道埋偶人,祝詛有惡言。

結果,公孫賀父子因為這次舉報被雙雙下獄,“窮治所犯”,最後都死在獄中,並被滅族。

這還沒完,三個月後,又有三個看似與此案無甚關聯的人因為公孫賀的案子牽連被殺(坐誅):諸邑、陽石兩位公主和衛伉。

前兩者是皇后衛子夫的女兒,後者是大將軍衛青的大兒子。

這起看似平地而起的“巫蠱之禍”,源自一個詭異的人:朱安世。

巫蠱之禍,一出打著廢太子幌子的外戚清除大戲

公孫賀被滅族


05

詭異的朱安世

班固在《漢書》中留下這麼一句話:巫蠱之禍起自朱安世,成於江充,遂及公主、皇后、太子,皆敗。

“巫蠱之禍”最大的詭異之處就在這個發起人朱安世。

朱安世,號“陽陵大俠”,生卒年月及事蹟不詳。注意,那時候的所謂“俠”可不是金庸小說裡面郭靖、喬峰那樣的人物,而是豪強、黑社會之流。“俠”,按《世說新語·自新》:“兇強俠氣”,通“挾”,其中就有綁架、勒索的意思。

之所以稱之為詭異,是因為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一個黑社會居然被皇帝親自下令通輯,儘管他的罪名是“以武犯禁”。

第二,當他一聽說公孫賀逮他是為了贖回自己兒子的時候,不僅毫不驚慌,還胸有成竹地說:公孫賀要被滅族了,我所掌握的他的罪行,即使砍遍南山的竹子也寫不完,但是他用盡斜谷的木頭作刑具也困不住我。

丞相禍及宗矣。南山之行不足受我辭,斜谷之木不足為我械。

這幾句話的內容很豐富:他非常有把握搞倒公孫賀;他也非常有把握自己會沒事。這帶來了另外一個詭異之處。

第三,公孫賀確實被搞得滅族了,而朱安世的結局卻沒有後續報道,誰也不知道他是被殺了,還是真如他自己所說的困不住(不足為我械)。

第四,朱安世掌握了公孫賀搞“巫蠱”的確鑿證據:在甘泉宮對著的馳道下面埋木偶,詛咒皇上——馳道是專供皇帝走的國道,從後面公孫賀的下場來看,證據應該是存在的——問題就在於,朱安世是如何掌握的?

這個人就好像是從別處穿越而來,挑起這個禍端後就回去了,因為對於他的結局,史書沒有任何交待。

但“巫蠱”仍在繼續。

巫蠱之禍,一出打著廢太子幌子的外戚清除大戲

破壞力極大的朱安世


06

下一個目標是皇后

公孫賀事件後,經濟案件升級為政治事件:“巫蠱”正式登場,負責調查的人叫江充。

這是一個妖人,一個喜歡挑起事端、並善於在皇帝面前“賣直”的妖人,他通過所謂的嚴格執法、不避權貴取得了劉徹的絕對信任。

晚年的劉徹終止了外戰,卻把注意力轉向了內部的政治鬥爭,而年老多病,則更讓他整天疑神疑鬼。

江充告訴他,你的病是有人下蠱詛咒。

劉徹說,這事你負責去查,別怕得罪人。

有了武帝的充分授權,“巫蠱”開始失去控制。

江充先是指使胡巫四處挖掘,尋找所謂的人偶,同時抓捕通靈之人,鼓勵人們相互指認和揭發,並通過刑訊逼供強迫認罪。一時間搞得人心惶惶,牽連受害的前後達數萬人。

外圍工作做足之後,江充開始收網。

誰也沒有想到,江充的第一個目標居然是皇后衛子夫。

充既知上意,因言宮中有蠱氣,先治後宮希幸夫人,以次及皇后。

如果說朱安世的出現是詭異的話,那麼皇后衛子夫被牽扯進來就充滿了蹊蹺。

  • 首先,皇后會不會搞“巫蠱”?

此時的皇后衛子夫早已步入老年,失寵是肯定的。但是,在強大的自然規律面前,衛子夫如果因此而鬧情緒甚至搞“巫蠱”的話,她可能早就被廢了。

皇后立七年,而男立為太子。後色衰,趙之王夫人、中山李夫人有寵,皆蚤卒。後有尹婕妤、鉤弋夫人更幸。

所以,所謂皇后搞“巫蠱”是站不住腳的。

  • 其次,即使負責查案,但敢查到皇后頭上,江充自己是沒這個膽量的。

皇后是國母,所謂“母儀天下”就是這一稱號的專指,毫無疑問,敢打皇后主意的只有漢武帝劉徹。

  • 再次,劉徹為什麼不放心自己的皇后?

這個問題是關鍵。但如果捋一下衛子夫的身份,就會發現端倪:除了皇后外,衛子夫另外一個身份是衛氏外戚的大本營和總後臺。

巫蠱之禍,一出打著廢太子幌子的外戚清除大戲

衛子夫劇照


07

“巫蠱”的終極犧牲品

劉據,皇后衛子夫子,元狩元年(前122年)立為太子,時年七歲。

漢武帝徵和二年(前91年),劉據已經三十八歲,此時的劉徹已經進入倒計時,如果沒有意外,他將成為帝國的下一任元首。

但“巫蠱”和江充改變了這一切。

在皇后衛子夫被查後,江充告訴劉徹,太子宮也有問題。

聽到這個消息,劉徹不僅沒有任何反對,反而給江充增加了人手,安排了按道侯韓說、御史章贛和黃門蘇文三個人專門協助他做事。然後,他自己到甘泉宮避暑去了。

毫不意外,江充一行在太子宮中“成功”挖出一個桐木人。

這時,劉徹不在跟前,長安城裡只有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

時上疾,闢暑甘泉宮,獨皇后、太子在。

也就是說,在自己住的地方挖出“巫蠱”的證據,太子卻沒地方解釋和說理。

驚慌失措之下,他找到了自己的老師石德討辦法。

石德說,之前丞相父子、兩位公主和衛伉都死在這上面,這次江充他們挖出這東西,不知道是他們故意放的,還是本來就有,我們沒辦法洗清自己。

前丞相父子、兩公主及衛氏皆坐此,今巫與使者掘地得徵驗,不知巫置之邪,將實有也,無以自明。

到這裡,石德的分析還是對的,但接下來他就給劉據出了一個餿主意:矯詔逮捕江充等人,查清他們的陰謀。因為現在不知道皇帝是死是活,免得象扶蘇那樣被冤死。

事實證明這是一步臭棋。劉據雖然成功捕殺了江充和胡巫,但沒人選擇跟他造反,在長安城裡折騰了幾天後,太子失敗,帶著兩個兒子逃了出去。

一個月後,藏身湖縣的太子被發現,劉據自縊,兩個兒子同時被殺。

巫蠱之禍,一出打著廢太子幌子的外戚清除大戲

戾太子劉據


08

害死太子的幕後黑手

整個“巫蠱”案疑點重重,而太子之死是最後一個。

史書上說江充之所以把太子牽扯其中,是因為他曾得罪過太子(太子因家臣佔用皇帝專用道而被責罰),怕太子即位後報復自己,所以才想置其於死地。

充見上(劉徹)年老,恐晏駕後為太子所誅,因是為奸,奏言上疾祟在巫蠱。

但是,皇后和太子,一個是國母,一個是國本,如果沒有皇帝的特別和專門授意,任誰也不敢觸動。所以,種種跡象表明,與皇后被查搞“巫蠱”一樣,漢武帝劉徹才是太子之死的主謀。

證據一:事發時劉徹不在長安城,這是擺明了放任江充去折騰,並且不給太子劉據解釋的機會;

證據二:太子被查的時候劉徹不在家,等造反的時候他卻突然出現並親自坐鎮指揮;

證據三:事後,凡與此事有關的人都被嚴懲,直接和間接使太子逃走的御史大夫暴勝之更是被逼自殺,司直田仁被腰斬,首鼠兩端的北軍使者任安也被腰斬;

證據四:致命的“時間差”。在太子逃亡期間,壺關三老中的茂曾經和劉徹分析過太子之冤,並專門建議劉徹,讓他趕緊撤回軍隊,不要讓太子長期逃亡。劉徹也表示“感寤

唯陛下寬心慰意,少察所親,毋患太子之非,亟罷甲兵,無令太子久亡。

(茂)書奏,天子感寤。

但是,從七月十七日太子逃亡,到八月初八日太子自殺於湖縣,中間足足有二十二天的時間,劉徹沒有發出任何一道關於赦免太子的詔書,而是任由下屬們進行搜捕,太子劉據也因此陷入絕望而自殺。

話說到這個份上,劉徹所謂的“感寤”就是扯淡,他擺明了想要太子的命。

證據五:太子死後,他的兒女全部被斬殺殆盡(劉病已是一個意外)。

太子有三男一女,女者平輿侯嗣子尚焉。及太子敗,皆同時遇害。

女兒和幼子何罪?這是赤祼祼地斬草除根!

所以,無論後來劉徹如何表示後悔,如何替太子報仇,都無法繞開殺子之名。

巫蠱之禍,一出打著廢太子幌子的外戚清除大戲

劉徹劇照


09

要命的“三十八年”

不到半年,衛氏一族從天堂跌落地獄,是什麼讓年邁的漢武帝動了如此殺心?

打開《漢書·外戚傳六十七上》,我們會發現一個數字:三十八年

衛後立三十八年。

也就是說,不知不覺中,衛子夫已經在皇后的位置上呆了三十八年。

這是一句很容易被忽略的話,裡面卻含意深遠。

在這三十八年中,衛子夫的弟弟衛青封大司馬、大將軍、長平侯,衛青三個兒子全部封侯,外甥霍去病封大司馬、嫖騎將軍、冠軍侯,其他衛氏支屬還有五人封侯。後來,衛青還娶了平陽公主(武帝同胞長姐)。

先是,衛長君(衛子夫哥哥)死,乃以青為將軍,擊匈奴有功,封長平侯。青三子在襁褓中,皆為列侯。及皇后姊子霍去病亦以軍功為冠軍侯,至大司馬票騎將軍。青為大司馬大將軍。衛氏支屬侯者五人。青還,尚平陽主。

如果再加上皇帝的連襟、衛青的姐夫、丞相公孫賀一族,一個龐大的、盤根錯節的外戚集團就呈現在我們面前。

漢武帝劉徹也看到了。

而且,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這三十八年中,圍繞衛氏一族所建立起來的政治勢力還遠不止此。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太子造反過程中,在劉徹親自坐鎮、丞相劉屈氂親自指揮的情況下,仍然有當朝御史大夫暴勝之、司直田仁和北軍使者任安利用職權放走了太子。從劉徹的暴怒、暴勝之的自殺、尤其是田仁和任安的被腰斬來看,這三個人就是太子和衛氏集團的人。

所以,在太子兵敗逃走之後,劉徹在第一時間派人收了衛子夫的皇后璽綬,並逼其自殺。

最後,班固用四個字作了總結:

衛氏悉滅。

巫蠱之禍,一出打著廢太子幌子的外戚清除大戲

龐大的衛氏背景


10

無辜的太子

“巫蠱之禍”過去了很久,劉徹好像才回味出太子是冤枉的,於是他開始“撥亂反正”。

替太子喊過冤的車千秋被提拔為丞相,甚至在湖縣曾經抱解太子(上吊自殺)的兩個人都被封了侯。

江充被滅族,黃門蘇文被燒死,在湖縣攻擊過太子的那個人,一開始被封為北地太守,後來也被滅族。

甚至劉徹可憐太子無辜,還專門在長安建了一座“思子宮”、在湖縣建了一座歸來望思臺以寄託所謂哀思。

上憐太子無辜,乃作思子宮,為歸來望思之臺於湖。

班固這裡的“無辜”二字非常恰當,這是因為,在劉徹的計劃裡,他所針對的主要是衛氏外戚集團,太子劉據本就是一個無辜的人。但是,為了不讓劉氏王朝被龐大的外戚集團所控制,只能連太子一塊犧牲掉了。

這不是憑空臆測,也不是個例,前朝慄太子劉榮就是這麼死的。

巫蠱之禍,一出打著廢太子幌子的外戚清除大戲

劉徹與劉據


11

同樣無辜的劉榮

漢景帝四年(前153年),劉啟庶長子劉榮被立為太子。

這是一個敏感的時間點。

景帝三年初,劉啟的弟弟、梁孝王劉武曾被劉啟許諾,百年後要把皇位讓給他(所謂“兄終弟及”)。幾個月後,“七國之亂”被平息,梁孝王劉武又在平亂中立下大功。

劉啟之所以在這個時候立劉榮為太子,是想釋放一個拒絕梁孝王的明顯信號。

這一倉促的決定也為後來劉榮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果不其然,景帝七年(前150年),劉榮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被廢為臨江王,新太子是膠東王劉徹。

事情還沒完,僅僅兩年後,劉榮又以佔用宗廟土地建宮殿之名被治罪,在西漢第一酷吏郅都的威逼下,劉榮於獄中自殺。

關於劉榮被廢的原因,歷來被歸於後宮鬥爭。據說劉榮母親慄姬善妒,被館陶長公主(景帝長女、陳阿嬌的母親)和王夫人(劉徹的母親)聯合構陷,最終導致慄姬失寵、劉榮被廢。

其實,這些都是表象。

對於劉啟這種成熟的政治家來說,後宮的那點事再亂,也不會成為廢、立太子的主要理由。因為,在國家大計面前,女人根本不是問題。

他廢掉劉榮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朝堂。

因為忽然有一天,漢景帝劉啟發現:自己手底下的外戚和軍功兩大政治集團都在支持太子劉榮。

十一月,己酉,廢太子榮為臨江王。太子太傅竇嬰力爭不能得,乃謝病免。

上廢慄太子,周亞夫固爭之,不得;上由此疏之。

史書雖然沒有記載這兩大集團支持劉榮的細節,但此時的態度已足以說明一切。

這就觸到了文、景二帝的逆鱗。

爺倆最怕什麼?

一怕外戚干政,二怕權臣亂政。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兩大集團是帝國曾經的一塊心病:呂后當國時,漢室蒙塵,外戚集團把持朝政十餘年;呂后一死,軍功集團立即發動政變,不僅把呂氏滅族,居然還捎帶著把包括少帝在內的惠帝劉盈諸子都給殺了——這是何等的膽大妄為,何等的不把皇室放在眼裡?

所以,劉啟才毫不猶豫地廢掉了劉榮。

為什麼後來他又藉故殺掉了劉榮呢?

這是為新太子劉徹、也就是後來的漢武大帝徹底清除障礙。

因為在劉榮事件中,還有周亞夫作陪葬。

自從因太子問題和景帝劉啟鬧崩後,周亞夫就一直選擇默默對抗,直到有一天,他徹底讓劉啟失去了耐心。

劉啟在宮中設宴,專請周亞夫。但席上出現了耐人尋味的一幕:劉啟沒給周亞夫上筷子。

這其實是劉啟的一次試探,也是留給周亞夫的最後一次機會:他想讓周亞夫求他拿筷子。

因為向皇上低頭,其實就是變相地宣誓效忠——劉啟就是要一個態度。

按劉啟的想法,畢竟周亞夫是為帝國立過大功的人,不到最後關頭,他不想動刀。

但周亞夫卻表現地骨氣十足,不求皇上,而是自己四下裡找筷子。

劉啟笑了,問周亞夫道:你有什麼需要嗎?

周亞夫脫帽謝罪,但謝完罪後站起來就走了,留下了一個心情複雜的劉啟。

看著周亞夫走出去,劉啟說:就他這種態度,絕對沒法輔佐新皇帝。

上目送之,曰:“此鞅鞅,非少主臣也!”

後來的事都知道了,周亞夫被以謀反罪下獄,絕食五日而死。

巫蠱之禍,一出打著廢太子幌子的外戚清除大戲

漢景帝與周亞夫


12

逃不出的宿命

漢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的一天,長安五柞宮正在上演一出託孤大戲。

霍光跪在武帝床前,哭著問:您駕崩後誰接班?

如有不諱,誰當嗣者?

劉徹說:你沒明白我給你那幅畫的意思嗎?立少子劉弗陵,你當週公。

君未諭前畫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

原來,在“巫蠱之禍”後,太子劉據死,燕王劉旦和廣陵王劉胥都不成器,鉤弋夫人所生的小兒子劉弗陵竟意外成為了帝國唯一的接班人選。但那孩子太小了,必須有人輔政才行。

劉徹選中了看上去敦厚持重的霍光,並意味深長地賜給他一幅“周公負成王朝諸侯”圖。

上乃使黃門畫者畫周公負成王朝諸侯以賜光。

於是就有了上面的對話。

不過,讓劉徹沒有想到的是,他費盡心思發動的“巫蠱之禍”,雖然成功消滅了衛氏外戚,卻意外促成了一個歷史上最著名權臣的誕生,可謂“前門拒狼,後門納虎”。

沒辦法,絕對權力的誘惑,任誰都無法抵制。所以,劉徹擔心並拼命制止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在後來的二十年裡,霍光成為了西漢王朝的實際主人。

武帝崩,太子襲尊號,是為孝昭皇帝。帝年八歲,政事一決於光。

巫蠱之禍,一出打著廢太子幌子的外戚清除大戲

霍光輔政

參考資料:《史記》、《漢書》、《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