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低”的媽媽,就是和孩子不停地講道理

想成為一位情商高的媽媽?那就不要對孩子不停的講大道理,影星孫儷的育兒理念值得一試!

“情商低”的媽媽,就是和孩子不停地講道理

為什麼與孩子講道理孩子聽不進去?

做父母的我們常會陷入這樣一個誤區:“我認為我說的話孩子能聽懂”。

為什麼說這是一個“誤區”,其實中國話是很抽象的,需要較強的邏輯思維才能領悟,雖然孩子能夠聽懂什麼叫“零食”什麼是“起床”,但多種文字組合起來包含的含義6歲前的孩子會很難理解

“情商低”的媽媽,就是和孩子不停地講道理

給大家舉個例子就能明白了;

國外友人在學習漢語的時候常會面臨這樣的問題;

小柳給領導送禮,領導說:“你這是什麼意思”?

小柳回答:“沒什麼意思意思意思”。

試問10歲以下的小孩能夠明白這2句話中的4個“意思”所表達的含義嗎?

“情商低”的媽媽,就是和孩子不停地講道理

現在回想一下給曾經孩子講的大道理,以孩子當時的理解能力能聽懂嗎?想要孩子能夠明白文字背後所表達的意思,至少要4週歲以後。

複雜一些的“因為、所以、雖然、但是”至少要6歲後的小學階段;

當孩子聽不懂、記不住我們說的大道理時,不要發火,更不要掄起“棍棒”,要記住孩子一個錯誤經常犯不是“態度有問題,而是能力上做不到”。

用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去和孩子講道理,引導孩子明白我們定下來的規矩,才能夠避免孩子同一個問題屢教不改,著名影星孫儷的3個育兒理念就很值父母借鑑。

“情商低”的媽媽,就是和孩子不停地講道理

1、道理要言簡意賅,切忌帶情緒

這個“長篇大論”的壞毛病主要是媽媽常犯的,在多數人的印象裡,母親總是要比父親更愛“嘮叨”,這其實與他們的腦部結構不同相關。

這是由於女性的“胼胝體”比男性更加發達,導致溝通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比男性強,當有了孩子後這一明顯特徵更是被無限放大。

“情商低”的媽媽,就是和孩子不停地講道理

  • 與大家分享一個媽媽們常犯的說教誤區

孩子喜歡吃零食,在超市看到零食就要買,這個時候愛講道理的媽媽會怎麼說?

又要吃零食?不是剛買過沒幾天嗎?上次買的還沒吃飯,現在又要吃新的,怎麼這麼浪費!

再說你連正餐主食都不愛吃了,都跟你說了,零食吃多了影響身體,每次你都不聽,看你以後變胖了怎麼辦!

請仔細分析一下,上面這位母親說的話裡有多少是在“吐槽”寶寶?真正有用的信息佔多少?

“情商低”的媽媽,就是和孩子不停地講道理

就算我們每一句都在理上,但是一次說的太多,就會演變成“囉嗦、嘮叨”,用心理學的專業名詞來解釋就是“超限效應”。說的多了,孩子記不住我們說的重點,還容易讓孩子出現“叛逆心理”,導致孩子過早進入叛逆期

“情商低”的媽媽,就是和孩子不停地講道理

比如買零食的例子,我們在回答孩子的時候語氣要溫和,表明自己的態度“家裡有零食,今天不買”,不要再加上沒有用的無效語言,長期堅持下來效果很顯著

為什麼很多家庭要靠爸爸出面孩子才能老實?因為爸爸說話的時候就經常“言簡意賅”如同長官下達命令一樣。

“情商低”的媽媽,就是和孩子不停地講道理

  • 2、增強孩子知識儲備

孩子吃零食唯一的好處就是味道香,壞處是容易發胖,易出蛀牙,不愛吃主食,更容易生病。做父母的我們如果能從客觀的教育與孩子進行探討“吃零食”這件事的好處與壞處,與孩子開一個簡單的辯論會,還能激發孩子腦部思維的轉動,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觀點

用這種方法會讓孩子更加的認同我們,在你一言我一語的同時還能夠幫助孩子形成較強的“邏輯思維與判斷是非”的能力。

“情商低”的媽媽,就是和孩子不停地講道理

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藉助“繪本、寓言故事、百科大全等書籍”或是去頭條搜索一些適合給孩子觀看的視頻,進而幫助孩子瞭解事物的本質,而不是僅僅站在我們個人的立場,與孩子講一堆聽不懂的廢話

影星孫儷曾在博客中發帖,她在網上看到了“小孩長時間吃糖會造成什麼後果”的科教片,裡面的小孩子就因為不聽父母的話,吃太多的糖,最後到牙醫經過麻醉才治好了牙齒。

“情商低”的媽媽,就是和孩子不停地講道理

孫儷回到家將這個科教片放給了兩個孩子觀看,當晚兩個淘氣的寶寶,在刷牙時特別的仔細

只要父母不站在孩子的對立面去強迫,將我們想要表達的話通過“繪本、動畫”等形式直觀的展現出來,孩子自然就會知道,我要按時刷牙,按時睡覺,按時吃飯,如果不這麼做就會變成“繪本、動畫”裡的主人公那樣。

推薦給有需要的父母們《幼兒情商行為管理繪本》10冊裝;

“情商低”的媽媽,就是和孩子不停地講道理

  • 3、用有趣的方式提醒孩子

孩子小時候很容易出現“遺忘”的現象,即便是孩子從內心裡認為這件事做了會不對;

在生活中父母常會遇到孩子做錯事自覺地哭著撲到媽媽懷裡,說著我錯了,或者什麼也不說的現象,要記住5歲以下的孩子往往都是後知後覺的,這個現象的發生不是因為孩子不自律,而是因為孩子大腦發育不完善所導致的

“情商低”的媽媽,就是和孩子不停地講道理

當父母發現孩子將說過的話遺忘時可以這樣來進行提醒

例如我家的柳柳忘記整理玩具,我看到後就會對他說:“媽媽一會要檢查玩具有沒有整理好哦”

孩子聽到後自然會把屋內散落的玩具整理好,然後拉著我去看;

“情商低”的媽媽,就是和孩子不停地講道理

  • 4、引導孩子學會自律最重要

其實,想要孩子理解我們的苦心並不難,前提是方法要用對;

不是一個方法可以適合所有孩子的,家庭教育是最特殊的被稱為“個性教育”,所以沒有固定的方法,父母只需找到適合自己孩子就好

“情商低”的媽媽,就是和孩子不停地講道理

自律的養成是每個孩子不可缺少的,在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中就能看出孩子是否有著自律的習慣;

例如:“吃飯不挑食、不剩飯”、“準時刷牙、洗漱”、“寫幼兒園作業,不再磨蹭”、“準時上床睡覺”等等;

  • 這些自律好習慣的養成可以通過繪本里的小故事來進行引導培養
“情商低”的媽媽,就是和孩子不停地講道理

孩子的自律是需要長期的練習,不會在短期內形成,所以父母不要操之過急或者過早放棄。

3歲左右是培養孩子習慣的黃金期:這時通過繪本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好習慣是最容易的。

“情商低”的媽媽,就是和孩子不停地講道理

《幼兒行為管理》繪本—從小養成孩子好習慣

這套繪本主要圍繞孩子在成長、生活中常見的主題,用孩子

最感興趣最容易明白的故事,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和行為。

比如《刷牙》這一冊通過小松鼠刷牙的故事,教會孩子要常刷牙,同時教孩子學會生活自理,學會和小朋友相處,不挑食,等好行為。

“情商低”的媽媽,就是和孩子不停地講道理

繪本中的故事簡潔有趣,畫面色彩鮮豔、生動,讓孩子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很容易吸引孩子的興趣。家長也可以通過親子共讀的方式,創造和孩子溝通的機會。作為睡前閱讀,也能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情商低”的媽媽,就是和孩子不停地講道理

【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享受粉絲特價】

全套共30冊單本不到2.5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