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技術正在逐漸代替人的工作崗位?

哪些技術正在逐漸代替人的工作崗位?

人類技術的每一次新陳交替,都會使社會環境發生一定改變。回顧從前,我們會發現,古代人類與現代人類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電燈替代了油燈,照亮了黑夜;汽車替代了馬車,讓人類走得更遠、更快……,這是無數次技術突破帶來的改變,這些改變也代表著人類社會發展的進步

人類沒有能力應對不斷變化的技術模式

——詹姆斯·赫克曼,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技術的變革會讓圍繞著這些技術發展而來的工作模式產生巨大的衝擊,每一次傳統工作模式的顛覆,都會在淘汰掉原有落後工作崗位的同時,創造大量新的工作機會。而這一切,都將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無法控制。

那麼,在我們當前時代下,有哪些技術正在改變著我們的工作崗位呢?

目前,對工作崗位替代最多的,莫屬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這兩項技術了,現在就讓小麥帶領大家看看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給我們帶來的變化吧!

人力資源共享服務中心無人化

人力資源共享服務中心是指企業集團將各業務單元所有與人力資源管理有關的行政性事務工作(如員工招聘、薪酬福利核算與發放、合同檔案管理等)集中起來,建立一個服務中心。

據推測,到2030 年,由人力資源管理開拓者戴夫•尤里奇(Dave Ulrich) 於20 世紀90 年代提出的人力資源三支柱模型,即領域專家(COE)、人力資源業務夥伴(HRBP)、人力資源共享服務中心(SSC) 將坍塌。而帶來這一趨勢的,是由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與AI(人工智能)技術給人力資源共享服務中心帶來的無人化衝擊。

哪些技術正在逐漸代替人的工作崗位?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已經講過RPA技術對繁雜地重複性人力具有取代作用,據麻省理工學院(MIT)《斯隆管理評論》(SloanManagement Review) 的不完全統計,採用RPA替代更為簡單的人工例行任務正在快速增長,全球年度增長率約為64%。這表明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佈局此項技術。佈局這項技術將會給人力資源共享服務中心帶來什麼影響呢?

通過國外一些領頭企業的案例研究表明,在某些情況下,AI+RPA可以替換人力資源共享服務中心中約80%涉及人工的任務,並且可以看到顯著的效率提升。

不止是國外,國內也有一些企業成功實現了人力資源共享服務中心的技術化轉型,例如京東集團在人力資源共享服務中心轉型方面已經走在了前端。其智能問答機器人JIMI 的誕生是京東人力資源共享服務中心一項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創新實踐。JIMI 的上線成功實現了問詢覆蓋率的95%,其提供的7*24 小時全方位無間斷人力資源問詢服務極大降低了熱線電話的接線人工成本!

倉儲自動化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和機器人技術的快速發展,機器人將在倉儲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目前,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正推動倉儲物流向自動化發展。倉儲物流自動化指物流作業過程的設備和設施自動化,包括運輸、裝卸、包裝、分揀、識別等作業過程,自動化倉儲的出現降低了大量物流環節中的人力成本。

哪些技術正在逐漸代替人的工作崗位?


以亞馬遜為例,其自動化分揀系統的平均工作效率大概為1 萬件/時,是人工分揀的30 倍。通過提升自動化率,亞馬遜已經將倉儲物流費用降低9%左右,倉儲物流的自動化將是未來物流倉儲作業的必然趨勢。

會話平臺與聊天機器人

現在,市場上主流的平臺基本上都搭載了智能客服,這些智能聊天機器人能夠處理常見問題的文本、語音,給用戶帶來24小時不間斷的服務,從而解決大多數的用戶諮詢,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智能聊天機器人的誕生讓企業得以減少人工客服的數量,將這一部分成本轉移到其他更具有價值的地方。

哪些技術正在逐漸代替人的工作崗位?

目前會話與平臺聊天機器人尚未通過圖靈測試,這代表著此項技術無法理解人類的表述,容易造成用戶滿意度下降,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升級,會話與平臺聊天機器人將更加的智能化,從而代替大多數的人工客服人員。


【注】圖靈測試指測試者與被測試者(一個人和一臺機器)隔開的情況下,通過一些裝置(如鍵盤)向被測試者隨意提問。進行多次測試後,如果有超過30% 的測試者不能確定出被測試者是人還是機器,那麼這臺機器就通過了測試,並被認為具有人類的智能。

除了這三點外,智能機器人勞動力的應用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從作業物流、工廠中的作業機器人再到互聯網平臺上的客服機器人,智能機器人勞動力的應用已不再像曾經一樣離我們那麼的遙遠。

在人工智能技術和機器人技術的快速發展下,智能機器人勞動力的應用將在各行各業中愈發的常見,智能機器人勞動力具有的高效性、安全性、高質量性讓它們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上都具備了極大的價值。雖然它們會替代一部分人的工作崗位,對傳統的人力勞動力發起挑戰,但對整個社會來說,這是一種進步。

隨著智能機器人的廣泛應用,它將替代人類去做大部分危險性較高以及重複繁瑣的工作,讓人類得以從繁瑣無價值的工作中釋放出來,去做有價值有創造性的工作。

引用羅伯特·索洛(1987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一句話:“技術的進步並沒有給現代工業社會帶來失業問題。請記住,技術進步帶來失業的恐懼可以追溯到250 年前,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 技術進步的變化不是工作的數量,而是工作的種類。人們做了什麼樣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