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磨、傷痛,而後覺醒,細談《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折磨、傷痛,而後覺醒,細談《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是一本自傳回憶錄,英文原名《Educated》,本意有“受教育的”“引入”之意,意譯為“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翻譯取自《聖經》“Flee as a bird to your mountain.”一開始讀會覺得書名有些拗口,但多讀幾遍後覺得這個名字好的不得了。

01

書的作者塔拉1986年出生於美國愛達荷州的山區,從小在父親的廢料場長大。塔拉的父親吉恩,一個信仰教旨令人不敢苟同的教派的男人(真的,你會驚訝,在20世紀末的美國,還有人這麼愚昧!)有多不正常,不讓孩子去學校上學,作者是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傷痛(這些傷痛包括肉體的折磨和精神的虐待)後才走出家門。再一個,生病不讓去醫院,這個在書裡面多次提到,在作者心裡都留下陰影了,以至於作者上完大學接受高等教育後依然對醫院有所顧忌。

折磨、傷痛,而後覺醒,細談《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這個父親信仰的宗教就是全面唯心主義,書中這位父親說過這樣一句話“上帝和他的天使就在我們身邊守護呢,他是不會讓你受到傷害的”,現在想想這句話都還是想罵人,用愛發電嗎?作者一家因為這句話好幾次置於死亡的邊緣,能活下來都是奇蹟。作者的母親也是深受這個男人的影響,做了一輩子的助產士,她好像心底能感覺到自己的丈夫的觀點是有問題的,但她始終沒能邁出反抗的那一步。作者的哥哥肖恩也是一個精神病一樣的角色,沒有生氣時還好,生起氣來即對塔拉言語辱罵拳打腳踢。

總而言之,書前面大部分是描述作者所經歷的那些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感覺作者能健健康康的長大也是不易。(儘管身體健康長大,但從後面的經歷可看出,作者內心是充滿矛盾的,不管願不願意承認,在父母的吶喊中被動地聽從也好,為了迎合父母的臉色主動地去討好也罷,作者內心是深深的烙印了父母的價值觀的,這與她後來上大學後接觸到的環境完全是兩個世界。)

折磨、傷痛,而後覺醒,細談《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幸好作者也接觸了一些讓她覺得美好的人,外婆,姨媽,尤其是去上大學的哥哥泰勒。真正對作者產生影響的,也即是是她的哥哥泰勒,一個溫柔又美好的男生,這也解釋了在書的開頭作者的說明“獻給泰勒”,泰勒率先選擇離開了家去上大學,這對後來作者去上大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書中對泰勒的描寫是喜歡看書和聽音樂,在塔拉一次聽到哥哥泰勒的唱片時,作者這樣寫到“一陣琴絃的波動,接著淺吟低唱,如絲綢般輕柔,卻不知何故穿透心靈。”也正是在書籍和音樂的世界裡,泰勒的想象力已經被點燃了,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已然在心裡埋下了種子。

“他用全部積蓄買了一本舊三角學課本,繼續自學,接著他又自學微積分。泰勒步入了一片虛空。我不知道他為什麼這麼做,他也不知道。他無法解釋這個信念從何而來,也無法解釋它是如何發出明亮的光來穿透那黑暗的不確定。但我一直猜想那來自他腦海中的音樂,來自我們其他人聽不到的充滿希望的曲調,來自他買三角學書和收藏鉛筆屑時一直哼唱的秘密旋律。”在與家庭的爭吵聲中,泰勒選擇離開家去上大學。

“好奇心的種子已經播下,只需時間和厭倦讓它成長。”

折磨、傷痛,而後覺醒,細談《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02

接下來的內容才是本書精彩所在,可以分為三部分,困惑與矛盾、開始覺醒、自我救贖。


折磨、傷痛,而後覺醒,細談《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Part Ⅰ陷入困惑和矛盾

作者在上大學後一次次陷入困惑和矛盾,在家裡面是一個世界,現在她所接觸到的是另一個世界。家裡人告訴她,不要聽外面那些人亂說,那是錯的,要聽從家裡人的說法。一開始作者是迷惑的,是無所適從的。所有人都告訴她她錯了,以致於她自己都不清楚到底誰錯了。有一個場面,書中多次提到類似情景,作者在受到哥哥的惡劣對待後的大笑,沒錯,是大笑(這個地方讓人覺得心痛,作者是經受了太多這樣的對待,她用這種方式來掩飾自己真正的情緒和感受,但實際上心裡該有多委屈呢)。

諸位,你道是何種行為最為折磨人,拳打腳踢嗎?非也,最為折磨人的是帶著對你好的理由對你橫加控制,讓你反抗不得,讓你充滿愧疚感,壓得你喘不過氣來。“一個人的身體可以被毀滅,但精神不能被打敗。”但倘若來自外界的是對你的精神折磨呢?塔拉麵對的就是這種折磨,父親吉恩言語的攻擊,哥哥肖恩的拳打腳踢,塔拉都或許可以認識到,對,這是你們的錯。可是那些打著對她好的旗號而來控制她的行為,她一時半會兒還反應不過來。

此時她的內心是極度矛盾的,她想給自己一個解釋,最開始的解釋是“過錯在我,我覺得很欣慰,因為這意味著事情還在我的掌控之下”,在還沒有看清事件本質真相的時候,塔拉這樣做是給自己一個解釋,感覺她不願意相信是哥哥的錯,爸爸的錯。其實她是可以去抗爭的,但是因為現在她對家人還是存在期待的,她內心接受不了這種期待的消失,接受不了父親和哥哥是那樣糟糕的現實,她把事情解釋到自己身上。這時候,她的內心該有多累。想到電影《心靈捕手》中的臺詞“It's not your fault.”


折磨、傷痛,而後覺醒,細談《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PartⅡ 開始覺醒

情緒和感受不會騙人,她的內心深處對事情是有認知的,“我把發生的經過寫下來,我不再像以前那樣在日記中使用模糊隱晦的語言,不再隱藏自我暗示和提議。”這是塔拉覺醒的開始,覺醒的行為自然是要扒開現實的樣子的,就算會很痛,這就像剜去身體上的爛肉一樣。“將自己從精神奴役中解放出來,只有我們自己才能解放我們自己的思想。”

“承認不確定性,就是被迫承認自己的軟弱和無能,但也意味著你相信你自己。這是一個弱點,但這個弱點中透露出一股力量:堅信活在自己的思想中,而不是別人的思想中。”“我從未允許自己擁有這樣的特權:不確定,但拒絕讓位於那些聲稱自己確定的人。我的一生都活在別人的講述中。他們的聲音鏗鏘有力,專制而絕對。之前我從未意識到,我的聲音也可以與他們一樣有力。”


折磨、傷痛,而後覺醒,細談《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父親提出要她暑假回家加入他們的要求時塔拉斷然拒絕,但面對申請助學金的事,她的意識中還是遵循的父親灌輸的理念,這是深入血液中的,塔拉心裡對於沒有和家人保持一致的價值觀有愧疚感,這是內心的煎熬,血濃於水,孩子對於父母的感情是天生的,要讓她選擇宣判以往價值觀的不合理,確實是會讓她覺得是在背叛自己的父母,這是多麼大的痛楚。她無疑需要一次理念上的大換血,這個過程定是煎熬和痛苦的,但那很值得,正如書名所說,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PartⅢ自我救贖之路(這部分作者的很多思考描寫著實讓人印象深刻)

“多年來,我和父親一直衝突不斷,進行著永無休止的意志的較量。我以為我已經接受這一點,接受了我們那樣的關係。但那一刻,我意識到我多麼期望能結束我們之間的衝突,多麼堅信將來我們會成為一對和平相處的父女。”儘管這時塔拉已經棄絕了父親的世界,卻從未尋找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勇氣。“那時我才明白羞恥感的來源:不是因為我不曾在鋪著大理石的音樂學院學習,也不是因為我沒有當外交官的父親;不是因為父親是半個瘋子,也不是因為母親跟著他亦步亦趨。我的羞恥感源自我有一個將我朝吱嘎作響的大剪刀刀刃推去,而不是將我拉走遠離它們的父親;我的羞恥感源自我躺在地上的那些時刻,源自知道母親就在隔壁房間閉目塞聽,那一刻完全沒有選擇去盡一個母親的責任。”

折磨、傷痛,而後覺醒,細談《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我所有的奮鬥,我多年來的學習,一直為了讓自己得到這樣一種特權:見證和體驗超越父親所給予我的更多的真理,並用這些真理構建我自己的思想。我開始相信,評價多種思想、多種歷史和多種觀點的能力是自我創造力的核心。如果現在讓步,我失去的將不僅僅是一次爭論。我會失去對自己思想的掌控權。這就是要求我付出的代價,我現在明白了這一點。父親想從我身上驅逐的不是惡魔,而是我自己。”

“過去是一個幽靈,虛無縹緲,沒什麼影響力。只有未來才有分量。”

“對於印第安公主(作者從小生活的地方的一座山),現在看到她,站在她的田野和牧場上,我意識到自己誤會了她。她並未因我的離開而生氣,因為離開也是她生命週期的一部分。她的角色不是圈養野牛,不是動用武力將它們聚攏起來,加以限制,而是為它們的歸來而慶祝。”這是作者對於生養她的地方的美好的解釋,不因孩子的離開而生氣,因孩子的歸來而慶祝。塔拉未能擁有這樣的父母,將情感寄託在印第安公主身上了。

正如作者對父親所說“我愛你,但我不能(聽從你的指示),對不起,爸爸。”

“小時候,我等待思想成熟,等待經驗積累,等待抉擇堅定,等待成為一個成年人的樣子。那個人,或者那個化身,曾經有所歸屬。我屬於那座山,是那座山塑造了我。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開始思考,我的起點是否就是我的終點——一個人初具的雛形是否就是他唯一真實的樣貌。”

折磨、傷痛,而後覺醒,細談《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看完全書,感覺自己跟隨作者的經歷重新生活一遍一樣。這個過程中,受教育的經歷無疑對作者影響深刻,是顛覆了她的世界觀的。正如蔣方舟在圓桌派所言“一個人如果不讀書,那麼他的價值觀就只能由親朋好友來決定。”誠然,思考審視人生的方式有千萬條,讀書可以作為手段和工具之一。最重要的是,一個人要自己獨立思考,審視自己的人生,自己指引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而不是簡單地接受外界的灌輸,畢竟,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是生命力的啟發。

每個人從出生那一刻就被不斷影響,我們所遇到的,就是自己的命運,每個人都要承擔自己的命運,為的是,聽從跟隨自己內心的聲音。唯有愛和創造會點燃激發我們內心的聲音,這條路可能荊棘密佈,或者說必然迷霧籠罩,但那是值得的,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誕生,直至死亡那一刻為止,我們真正誕生。

折磨、傷痛,而後覺醒,細談《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