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作為明朝末年最重要的封疆大吏,為什麼死的那麼慘

這幾年網上關於袁崇煥的是非流言一直都沒斷過,作為明朝末年最重要的封疆大吏

,袁崇煥為大明守衛遼東抵禦後金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結果卻遭到崇禎帝猜忌被凌遲處死,儘管關於袁崇煥始終存在爭議,但是他作為明末最傑出的軍事統帥,功大於過,對當時的中國更談不上有什麼破壞。

袁崇煥之死,皇太極施反間計是誘因,閹黨餘孽羅織罪名是重點

明朝守禦一方的大將,命運最慘的就屬藍玉和袁崇煥了。藍玉以謀反罪被殺後,遭剝皮實草,傳示各地。袁崇煥則是被凌遲處死,而且不明真相的京城百姓竟爭相“食其肉”,如此悲慘結局,袁崇煥到底犯了什麼罪?

袁崇煥:作為明朝末年最重要的封疆大吏,為什麼死的那麼慘

崇禎二年(1629年),袁崇煥千里奔襲擊退皇太極解了京師之圍。此時,閹黨餘孽再復興風作浪,對袁崇煥羅織罪名,以“擅殺皮帥”(皮島總兵毛文龍)、“與清廷議和”、“米市資敵”等罪名對袁崇煥進行彈劾,關鍵時候,皇太極又命人在京師散佈謠言,說袁崇煥與後金軍有秘密約定,崇禎三年(1630年),在閹黨殘餘的煽風點火下,崇禎帝以袁崇煥擅殺毛文龍及暗通後金罪名凌遲處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抄沒家產(實則家無餘資)。袁崇煥之死,被後世普遍認為是一起冤案,梁啟超就表示:“古今冤獄雖多,語其關係之重大,殆未有袁督師若者也。”梁啟超著有《袁崇煥傳》一書。

袁崇煥:作為明朝末年最重要的封疆大吏,為什麼死的那麼慘


崇禎帝殺袁崇煥是“自毀長城”,遼東非袁崇煥守不可

遼東自從在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十二副鎧甲起兵以來便長期成為明朝與後金的戰略前線。督師如走馬觀花般一任接一任,但遼東的形勢一直不見好轉,特別是萬曆後期,後金取得了薩爾滸之戰的勝利後,明朝在遼東已經由攻勢轉為守勢,直到袁崇煥的到來,這一情況才得到改變。

袁崇煥:作為明朝末年最重要的封疆大吏,為什麼死的那麼慘

袁崇煥經營遼東期間,明朝先後在寧遠之戰和寧錦之戰中大敗後金軍,兩次大捷都沉重的打擊了後金軍的士氣,遏制了後金欲全侵遼東兵進山海關的狼子野心。寧遠大捷,袁崇煥是頂住壓力,孤軍鎮守,為此還寫下血書,與大將滿桂,副將左輔、朱梅,參將祖大壽,守備何可綱等將士盟誓,以死守城。努爾哈赤親率13萬大軍攻打孤城寧遠,袁崇煥早已嚴陣以待,利用西洋紅衣大炮猛轟後金軍,後金軍在巨炮的狂轟下潰不成軍,死傷慘遭,努爾哈赤自己也為巨炮所擊傷,不得已退兵,這是明朝自與後金膠著在遼東前線所取得的第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勝利。

崇禎帝即位之後,遭到閹黨打擊而被罷職的袁崇煥被再復起用。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並親賜尚方寶劍,教他便宜行事。也就是袁崇煥督師薊遼期間,袁崇煥列數皮島總兵毛文龍十二條大罪將其誅殺,關於這段歷史,爭議還是很大的,一方面,毛文龍鎮守皮島多年,對後金作戰很有經驗,是不可多得的將才。另一方面,毛文龍在皮島耗費錢糧多大,但這還不足以成為袁崇煥枉殺毛文龍的理由,袁崇煥是以公報私仇,兩人實際上存在著不小的矛盾,這也成為袁崇煥本人抹不掉的汙點。

袁崇煥:作為明朝末年最重要的封疆大吏,為什麼死的那麼慘

己巳之變,袁崇煥率5000將士千里奔襲,比皇太極的後金軍提前三天到達京師,敵眾我寡下依然奮力拼殺擊退後金軍,解了京師之威。如此大功,卻依然遭到不少朝中大臣的猜忌,懷疑是袁崇煥放後金軍入關,於是紛紛誹謗袁崇煥暗通後金,加上皇太極設反間計在京師散佈流言,讓本來就多疑的崇禎帝將袁崇煥下獄,遭凌遲處死,而更令人心痛的是,不明真相的京城百姓竟爭相啖食袁崇煥的肉,據計六奇所著《明季北略》載:“是時百姓怨恨,爭噉其肉,皮骨已盡,心肺之間叫聲不絕,半日而止,所謂活剮者也……百姓將銀一錢,買肉一塊,如手指大,噉之。食時必罵一聲,須臾崇煥肉悉賣盡。”明朝歷史上死得最冤,最悲慘的大將非袁崇煥莫屬,崇禎帝此舉無異於是自毀長城。

蓋棺論定,袁崇煥功大於過,是民族英雄

袁崇煥:作為明朝末年最重要的封疆大吏,為什麼死的那麼慘

後世對袁崇煥的評價幾乎是一邊倒的給予了高度評價。如清太祖努爾哈赤評價他:“朕用兵以來,未有抗顏行者。袁崇煥何人,乃能爾耶!”清末維新領袖康有為高度評價他:“夫袁督師之雄才大略,忠烈武稜,古今寡比。”辛亥元老李濟深評價他:“論明清間事者,愚以為督師不死,滿清不能入主中原。”凡如此對袁崇煥的讚美之詞不勝枚舉,袁崇煥暗通後金之事也被認定為是無稽之談,是閹黨餘孽和部分袁崇煥政敵捏造的罪名,袁崇煥之死是一起徹頭徹尾的冤案。

袁崇煥35歲中進士,一生歷戰無數,對大明王朝忠心耿耿,皇太極把他當作是自己最值得敬重的敵人。袁崇煥在薊遼督師任上,修邊防,繕城牆,整兵事,幾年時間,遼東防務固若雞湯,一掃萬曆年間的被動挨打局面。如此忠臣良將,卻結局悽慘,真是令人痛心惋惜。

最後,讓我用遲浩田上將的一段話作為結語:袁崇煥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英雄,我們岳飛、袁崇煥都是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有褒有貶,經歷坎坷,但是最終一條,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歷史是公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