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之後秦(三)再世孫策

再世孫策(上)


姚弋仲死後,第五個兒子姚襄繼承成為姚家領袖。姚襄字景國,雄武多才,尤其擅長收攬百姓,招納賢才。姚襄17歲時,姚弋仲並未讓他帶兵,而百姓士族爭先恐後的向姚弋仲請求,每天有幾千人之多。姚弋仲這才授他兵權,姚襄在和冉魏的多次交戰中,履立功勳。姚弋仲也格外喜愛,於是將姚襄立為嗣子,跟隨在身邊。


姚弋仲去世的時候,姚家正出於南遷的途中。姚襄擔心被周圍勢力覬覦,封鎖了姚弋仲去世的消息,自己身居大帳繼續指揮。姚襄率軍向南攻下陽平、元城、發乾三城,有了基本的根據地,才向外宣佈了姚弋仲去世的消息。姚襄提拔王亮,尹赤為副手,並讓薛贊、權翼掌管機要,出謀劃策。雖然姚襄非常謹慎的處理姚弋仲的死訊,依然面臨著手下各懷鬼胎,周圍勢力攻殺不斷的局面。


首當其衝的,就是前秦的軍隊。姚襄的副將尹赤率部向前秦投降。前秦軍掩殺姚襄。姚襄且戰且走,繼續南下退入滎陽。一次和敵人交戰,姚襄親自斷後,流箭射中了姚襄的坐騎,姚襄的弟弟姚萇把自己的馬給他,姚襄說:“你如何脫身?”姚萇說:“只要哥哥平安,那幫小子就不敢傷害我!”幸好援軍趕到,兄弟倆得以脫身。


姚襄經此大敗,將姚弋仲留下的軍事實力耗散殆盡。姚襄不敢在四通八達的滎陽留守。率軍繼續南下,到達了譙郡。譙郡名義上是後趙的國土,冉閔之亂後,幾乎無人守備。姚襄派五個弟弟到東晉作為人質,獲得東晉的認可。姚襄接受東晉的詔令,將大軍停留在譙郡。自己單身南下,渡過淮河拜見東晉淮南名將謝尚。姚襄博學多才,和謝尚侃侃而談,相見恨晚。謝尚撤掉侍衛,摘掉帽子,和姚襄毫無顧忌的暢談,好像兩人是童年的老朋友一樣。


這時,東晉掌管淮南軍事的統帥是殷浩。桓溫已經通過滅蜀戰役嶄露頭角,東晉朝廷為了制衡權力,將素來沒有軍事經驗的殷浩推上了軍事統帥的位置。在姚襄投降前,後趙大將張遇也率部投降東晉,駐守在許昌一帶,東晉對張遇頗為傲慢。殷浩又發動北伐,張遇擔心自己會成為北伐的靶子。轉向前秦投降,派副將上官恩攻下洛陽,據險抵抗東晉。


這時,冉閔被前燕擒獲,前燕進軍包圍鄴城。冉閔部將蔣幹派人向東晉求救,殷浩藉此出兵再次北伐,姚襄和謝尚統領軍隊為前鋒,攻擊目標是許昌。張遇向前秦請求援軍,前秦派苻雄、苻菁援救。352年5月,雙方雙方在潁水的誡橋交戰。謝尚低估了苻雄、苻菁的援軍,被殺的大敗,死亡一萬五千人。謝尚軍全面潰散。姚襄聽說後,扔掉糧草物資,以精銳兵馬護送謝尚到芍陂。謝尚把前線撤退事宜全部託付給姚襄。殷浩聽到謝尚失敗的消息,退軍到壽春,北伐也就不了了之。


東晉放棄北伐後,姚襄返回歷陽駐守。姚襄危難中救謝尚的故事,在東晉廣為流傳。加上謝尚是東晉名門,極力誇獎姚襄博學能言。東晉朝廷對姚襄頗有好感。姚襄在淮河兩岸廣泛開墾屯田,訓練勉勵將士。北方流民和南方的人才都有不少趕去投奔,實力一天天強大。姚襄的日漸強大令殷浩坐立難安,殷浩多次派遣刺客刺殺他,刺客們見到姚襄,都不願刺殺,一五一十把實情告訴姚襄。


再世孫策(中)


殷浩一計不成,又生一計。當時另一個從後趙投降東晉的將領魏統剛剛去世,殷浩密信給魏統的弟弟魏憬,讓他率領本部兵馬襲擊姚襄。姚襄也將他擊敗,兼併了魏憬的部隊。姚襄打聽消息,得知魏憬的子弟經常出入殷浩家。非常的懷疑擔心,怕自己的所作所為得罪了殷浩。於是派權翼去拜訪殷浩謝罪。


殷浩於是對權翼說:“我與姚襄都是東晉臣子,休慼與共。但姚襄獨斷專行,私自做大,另我大為失望啊!”

權翼說:“姚襄英姿絕世,帶領兵馬不遠千里歸附晉朝,是因為朝廷道義,大臣賢明。將軍居然輕信讒言,與姚襄隔閡頗深。我個人認為根源在您這裡而不在姚襄那裡。”

殷浩說:“姚襄豪放不羈,隨意生殺,縱容小人搶我好馬。這樣也算臣子的行為嗎?!”

權翼說:“姚襄歸附朝廷,怎麼會濫殺無辜!反叛的亂臣賊子,王法不容,殺了又有什麼害處!”

殷浩說:“那為什麼搶我的馬匹呢?”

權翼說:“將軍您認為姚襄雄勇剛健,難以控制,最終也要討伐他,所以他才奪取您的馬匹想用來自衛呵。”

殷浩說:“哪裡到這種地步呢!”


權翼回去報告姚襄,姚襄至此終於明白殷浩一直猜忌自己。留在東晉早晚兵戎相見,於是私下暗自提防。雙方名義上還是屬於東晉,但裂痕已經非常明顯。殷浩為了支開姚襄的軍隊,發動第三次北伐,派姚襄為前鋒出發。姚襄率兵北進,卻一直磨磨蹭蹭。當預計殷浩軍將要抵達時,姚襄讓士兵假裝連夜逃散,實際上卻埋伏起來阻擊殷浩。殷浩聽說姚襄的士兵逃散,一路追趕姚襄來到山桑。姚襄突然發動伏兵攻擊,殷浩大敗。姚襄收繳殷浩的資財武器,派哥哥姚益鎮守山桑,姚襄又回到了淮南。至此姚襄和東晉徹底翻臉,成為淮南地區的最大勢力。


但是姚襄被夾在強大的前燕和東晉之間,無論哪個都實力遠超過他。如何解決出路問題被提上了議程。很多謀士都建議姚襄放棄淮南兩面夾攻的地方,率兵北上。百姓和將士也願意隨姚襄北上,但是淮南物產豐富,糧食產量極高。殷浩的錯誤軍事指揮,使姚襄又屢次東晉的進攻。姚襄於是大力生產,試圖在淮南扎穩腳跟。


姚襄的意圖另東晉朝廷驚慌不已。353年5月,流民領袖郭敞劫持東晉官員劉仕向姚襄投降,姚襄得到了南下偷襲建康的通道。東晉朝廷更加恐慌。354年2月,連連敗在姚襄手中的殷浩被朝廷撤去職位。而幾乎同時,桓溫出兵關中,重創前秦為他贏得了廣泛的讚譽。


東晉和前秦的戰鬥持續了近一年。355年,桓溫回到朝廷,馬上被任命負責淮南的軍事事務。東晉開始認真對付姚襄。姚襄聽說後,開始北上攻打許昌和洛陽為自己準備撤退的通道。355年5月,姚襄攻下許昌,大軍前往洛陽。但洛陽一直堅守,久攻不下。姚襄打打停停,一直拖到了356年4月,姚襄的謀士王亮洞察了這種危險,勸姚襄說:“您在洛陽浪費兵力,使軍隊銳氣受阻。萬一其他敵人利用這個機會,是非常危險的!”姚襄沒有聽從。


姚襄不知道,在一個月前,桓溫已經開始了第二次北伐。兵鋒直指洛陽,把驅逐姚襄作為軍事行動的主要目的。356年5月,姚襄最有主意的謀士王亮患病身亡。姚襄大軍依然滯留在洛陽城下,桓溫卻一天天逼近洛陽。356年8月,水陸並進的東晉軍到達伊水,大戰一觸即發。


姚襄撤去洛陽的包圍,徐徐向北撤退。另外把精銳部隊埋伏在伊水北岸兩側的樹林中。姚襄寫信給桓溫說:“聽說您親自率東晉軍隊前來,姚襄願意投降,請您讓三軍稍微退後,我軍夾道拜迎。”桓溫當然明瞭姚襄打的什麼主意,回信說:“我是來收復中原,拜見洛陽的皇陵的。你們愛咋咋的!”


姚襄軍憑藉伊水抵抗桓溫的攻擊。桓溫親自趕到前線披甲指揮作戰,東晉本來就軍力強於姚襄。加上桓溫出色的軍事指揮,東晉突破伊水防線,把姚襄軍擊潰。姚襄率領手下數千騎兵逃到洛陽北山。桓溫趕到洛陽城下,接收了同姚襄一起北遷的幾十萬百姓。


當晚,五千多百姓突破關卡,拋棄妻兒追隨姚襄而去。第二天,百姓聽說姚襄在陽鄉,又有四千多戶百姓去投奔他。姚襄愛護百姓,百姓一得知姚襄在哪裡,就扶老攜幼,急忙追趕投奔他。桓溫在百姓中散佈消息,說姚襄受傷已死,許昌、洛陽的民眾,無不面向北方哭泣。弘農人楊亮,本來是姚襄的幕僚,亂軍中趕來投奔桓溫,桓溫問他姚襄的為人,楊亮說:“英明善戰,胸懷寬廣,是三國孫策那樣的人物,尤其是雄武還要勝過孫策。”


再世孫策(下)


被東晉擊敗的姚襄一路北去,趕往平陽駐紮。和姚襄一樣也是羌族的前秦幷州刺史尹赤帶領軍隊向姚襄投降。姚襄實力才算得到壯大,勉強守住了平陽一帶。平陽是前趙的首都,但經過靳準之難的破壞,已經不再原來都城的繁榮。姚襄在平陽的駐紮惹火了晉陽的大軍閥張平。張平是後趙的幷州刺史,在後趙被前秦前燕分別衝擊的時候,處於呂梁山和太行山之間的太原盆地,反而成為了一片世外桃源。張平於是就佔據太原盆地,據守堅固無比的晉陽城,在前秦和前燕間騎牆觀望,做一時的土地主。


姚襄的突然到來,使張平非常驚慌。張平派軍隊南下驅逐姚襄。姚襄將士多是新近招募,部隊散亂,漫無紀律。於是,被張平軍擊敗,退守襄陵。張平軍一時難以攻下襄陵城,姚襄也一時難以脫身。征戰多年的姚襄敏銳的感覺到,張平僅僅是因為自己的領地受到威脅,才這麼急匆匆的來驅逐自己。姚襄派人給張平送去厚禮,並且將進軍關中意圖再三向張平解釋,並且承諾絕不侵犯張平的領土。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姚襄和張平歃血為盟,結為兄弟。張平撤軍,姚襄暫時得以在平陽休整軍隊,招募百姓。撫慰在洛陽被東晉重創的傷口。


357年,姚襄繞了一個大彎,到達了陝北高原。4月,姚襄攻下關中的北面門戶杏城。姚襄派各位將軍去各地招攬羌族的百姓。在前秦為官的羌族大酋雷弱兒,剛剛被苻生所殺,不少羌族部落都蜂擁著趕往杏城投奔姚襄。前秦國君苻生雖然殺戮成性,軍事上卻非常明白事理。苻生不敢縱容姚襄肆無忌憚的招攬百姓,派苻黃眉,苻堅,鄧羌北上和姚襄對峙。苻黃眉派當時在北部的苻飛龍伏擊收編百姓的姚蘭,將姚蘭擒獲。姚襄聽說後,親自率領大軍南下佔據黃落城,作為收編軍的聲援。


這時姚襄軍隊的數量遠不能和前秦軍對抗。姚襄非常明白絕對不能和前秦軍隊正面交鋒,選擇了非常堅固的黃落城,主要目的在於牽制前秦軍主力,為各支收編百姓的軍隊返回創造條件。姚襄估計前秦軍一不敢攻城,怕損失太大,二不敢離開,怕被後背掩殺一下。等各支收編百姓的軍隊都安全返回,再考慮怎麼撤退就行了。


但是,前秦軍的險惡用心絕對出乎姚襄的估計。前秦並沒有想著攻城,而是驅逐掠殺試圖投奔姚襄的百姓,黃落城下哭聲一片。姚襄登上黃落城,看到無數百姓因為自己被無辜殺害,悲憤萬分。鄧羌又自己帶三千人到黃落城下辱罵姚襄,姚襄忿怒不已,一定要出城迎戰。謀士們萬般勸阻不得。鄧羌一見姚襄出擊,馬上調轉馬頭逃跑。姚襄緊追不捨,一直追到三原。鄧羌回頭,笑道:“姚襄,你中計了!”姚襄也不答話,和鄧羌軍戰成一團。姚襄軍漸漸佔據上風的時候,苻黃眉率軍從側面出現。姚襄兩拳難敵四手,且戰且退,姚襄親自率領軍隊斷後。逃跑中,姚襄的坐騎黧眉失蹄摔倒。姚襄被前秦士兵趕上擒獲,轉而被殺害。


一代英豪,自此隕落。姚襄死時年僅27歲。羌族百姓自發向北而拜,祭奠姚襄英魂。


姚襄的弟弟姚萇整理部落,率領姚家向前秦投降。姚襄從淮南出發時,將父親姚弋仲的棺材一直隨軍攜帶,希望返回家鄉關中後,能為父親擇地安葬。前秦王苻生顧念姚弋仲的雄才,姚襄的英勇,以王爵的規格埋葬姚弋仲,以公爵的規格埋葬姚襄。


英武偉略的姚家從此韜光養晦,等待再次雄起的一天。

\u00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