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人:文明祭祀 讓清明更文明

中國寧波網記者張昊

又見一年春草綠,梨花風起正清明。慎終追遠、緬懷故人是中華民俗的傳統。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決戰決勝時刻,市文明辦、市民政局今天向社會各界及廣大市民發出清明節文明祭祀倡議。倡議書中說:

緬懷先人,共度文明清明。緬懷先人,重於心而不拘於形。鑑於當前疫情形勢,大力提倡網絡祭祀,通過網上獻花、留言追思等方式,致敬英烈、寄託哀思。將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的情感融入現代文明,變實地實物祭掃為注重精神傳承,營造文明祭祀的社會氛圍。

弘揚新風,共度綠色清明。倡導代為祭掃、居家追思、天堂書信(音頻)等方式紀念逝者,不現場祭祀、不踏青祭拜。殯葬服務單位通過“公祭”或免費送菊花等方式代為祭掃。

遵規守序,共度安全清明。疫情之下,保護好您和家人的健康,是對逝者最好的告慰。請理解並配合暫停清明有關祭掃的安排,及時轉告在市外、省外及境外親友,暫時不要回鄉祭掃,避免人員聚集祭掃出現交叉感染風險。對符合2019年以來去逝葬的預約祭掃者,應按預約日期時段參加祭掃,並保持森林防火意識,不燒紙錢,不燃放煙花爆竹。

移風易俗,共度節儉清明。祭而豐不如養之厚,弘揚尊老愛幼、孝老愛親傳統美德,傳承優良的家風家訓,樹立厚養薄葬新觀念,讓在世者衣食無憂、身心愉悅。推動殯葬改革,提倡骨灰撒海、樹葬、壁葬、草坪葬等節地生態安葬方式,不大操大辦、相互攀比。抵制庸俗、愚昧的祭掃陋習和封建迷信活動,在傳承傳統優秀文化和現代文明中推動社會進步。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倡議書號召市民積極行動起來,從點滴做起,移風易俗,倡導新風,用文明祭祀的實際行動,共度一個文明、低碳、安全、健康的清明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