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安徽農村小夥,一路顛簸跑到大涼山就為這事?

在今年的秋季,我受朋友之邀去參加會理突尼石榴節,並藉此機會揣著小時候對大山的嚮往,開啟了我的“會理之行”。從安徽合肥飛到雲南昆明,再從昆明驅車到會理,200多公里的路程,我們開車用了7個多小時,車在懸崖峭壁的山路上飛馳,讓第一次從平原地區出遠門的我看的心驚肉跳,直至到達目的地會理,都未平息。

一位安徽農村小夥,一路顛簸跑到大涼山就為這事?

大涼山山區(攝影:果先生,請勿侵權!)

在農村長大,深知農民的辛苦與不易,有這次大山之行的機會,除了能體驗一下當地的傳統文化與果園管理上的技術知識外,我還要帶著自已與朋友多年的心願,去看望一下這裡貧苦的孩子們。大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的一個貧困山區,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聞這裡的貧窮。所有貧窮的地方都有很多共性:自然條件的惡劣、交通的不便利、外界信息的閉塞、教育資源極度缺乏......太多的硬性條件影響了整個山區的發展。走出大山,看似非常簡單的夢想愈發變的艱難。看似天真可愛的孩子們,卻因為貧窮和資源匱乏,打豬草,做家務,從小開始嘗受百味的人生。這些問題都阻礙了他們想變的更好。

一位安徽農村小夥,一路顛簸跑到大涼山就為這事?

老人與兒童(攝影:果先生,請勿侵權!)

有天,在去石榴果園的路上偶遇的留守老人與兒童,我們把車停靠在路邊,從後備箱拿出全部的零食分享給了這些孩子們,孩子們的臉上露出了天真無邪的笑容,你一包我一塊的分食著零食,老人家用方言向我們致謝(當地的朋友翻譯)。我們的出現,對孩子來說並不顯得陌生,他們的父母長年在外打工,在溺愛與貧窮的環境裡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從小就要承受著缺失的父愛與母愛所受到的創傷。關愛大山深處的留守兒童,讓這些孩子們得到更多的愛,這種愛有時並不一定是物質上的,它可以是一種鼓勵、一份承諾、一次帶他們對外界的認知。

一位安徽農村小夥,一路顛簸跑到大涼山就為這事?

臨回之前,通過當地公益組織的帶領,我們把事先準備好的文具與衣服,送到了需要幫助的當地小朋友的手中,讓他們好好學習知識,並告知他們,等你們長大了,學好知識了,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五彩繽紛的世界,用自已學到的知識來幫助你的家鄉,一起共同實現脫貧致富的願望。

一位安徽農村小夥,一路顛簸跑到大涼山就為這事?

留守老奶奶(攝影:果先生,請勿侵權!)

大涼山的會理是“中國石榴之鄉”,滿山遍野的石榴帶動了當地農業的發展與農民的收入,越來越多的果商朋友加入了助農行列,和我一樣,在為當地的經濟發展盡心盡力。如果農民種地富裕了,他們也許就不會外出打工,也許那一天留守的兒童與空巢老年人就會幸福很多。感謝這次的旅行,讓我重新定義“艱辛”,同時也堅定了我作一名新農人的信心,為了那些可愛的孩子們,我必須更加努力。儘自己之所能為大涼山的鄉親們找到更有效脫貧的道路。助農道路任重道遠,但我會一直努力!

一位安徽農村小夥,一路顛簸跑到大涼山就為這事?

石榴果農大叔(攝影:果先生,請勿侵權!)

讀到這的遠方的朋友,你們那裡是貧困的地區嗎?你那裡盛產什麼農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