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留學生家長髮聲:不為綠卡,只為學習!駐英大使協調航班助回國

15000名小留學生應該包機回國,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小留學生的家長終於說:“我已經忍受了5天,我的兩個孩子都是小留學生,我不想他們出去拿綠卡!孩子們大學畢業後就要回家了!回到中國!回到家裡!”

根據家長的說法,小留學生家長讓孩子從小出國的目的是“不想讓孩子當考試機”,享受國外的“教育理念和優越的教育條件”,不想讓孩子成為高考機器,一味的去學習。

小留學生家長髮聲:不為綠卡,只為學習!駐英大使協調航班助回國


面對這麼多華僑回國的案例,很多人都發現,小留學生事件最受關注。

關於小留學生回國的爭議如此之多,原因是多方面的

1、 雙方都想佔便宜

正如上述小留學生家長所言,他們雖然自稱不是綠卡,但同時也不喜歡國內的教育理念,追求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

出國的目的是享受國外優越的教育條件,回國,是因為國內的醫療環境的完善。

這種有便宜就想佔的“牆頭草”行為讓很多人感到不平衡。畢竟,我們的人民已經在家呆了兩個多月,這才帶來了穩定的局面。復工的趨勢開始緩慢推進,開學日期就要到了。但現在,面對這麼多從國外輸入的案例,我們之前的努力是否是由於你的自私而失敗。

小留學生家長髮聲:不為綠卡,只為學習!駐英大使協調航班助回國


2、 小留學生是地道的中國人嗎

現在,一個流行的“香蕉人”是對那些外表黃皮膚,內心充滿歐美思想的中國人的一個比喻。

我們都知道,孩子越小,他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就越會受到外界的影響。據說,如果這樣一個孩子獨自出國留學,受時間和環境的影響,他所吸收的是西方教育影響。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粉絲的留言,他說:英國的教科書會有八國聯軍侵略戰爭和鴉片戰爭嗎?他們的教科書應該都是關於大英帝國的輝煌吧?

如果孩子們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成長,將來會去幫助建設祖國,甚至將來會成為中國人嗎?

小留學生家長髮聲:不為綠卡,只為學習!駐英大使協調航班助回國


3、 人口眾多,防疫難度大

與散落在外的歸國華僑相比,這次小留學生的數量也讓我們很多人吃驚,他們說,未成年人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但現在發現,獨自留學的小留學生實在太多了。

與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無論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都使防疫工作更加困難。

未成年人本身就是易感人群,屬於弱勢群體,需要雙重保護。此外,由於他們思想不成熟,對父母依賴性強,在防疫隔離期間安撫許多小留學生也是一項艱鉅的任務。與成年人相比,從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進行對未成年人的防疫工作,使抗疫情工作更為困難。

針對小留學生的無奈遭遇,關於他們是否想包機回國的爭論,從中國人的角度來看是片面的。北京時間3月25日19時,駐英大使劉曉明做客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室,與在英留學生代表在線交流。

他說,英國大使館正在尋找一家中介機構,為小留學生提供住宿,並回應家長的要求

目前正在努力協調臨時航班,大使館正作為特例解決這一問題。

小留學生家長髮聲:不為綠卡,只為學習!駐英大使協調航班助回國


面對協調返鄉方案,不少人不滿,但這並不難理解。

1、 他們還是中國人

儘管很多人懷疑,小留學生的父母希望他們的孩子在這麼小的年紀就出國留學,以獲得綠卡和英國自動護照,但無論如何,目前這些小留學生都是中國國籍。因為他們是中國人,從法律上講,駐英國大使館有義務提供幫助,這是他們的職責。

2、 歐洲局勢失控

鑑於歐洲佛教徒的防疫態度,意大利在歐洲淪為武漢。西班牙公民發現自己的政策有漏洞,就出去遛狗。瑞士沒有停止工作,也沒有停止學習。英國以前是“全民免疫”,現在疫情完全升級,自顧不暇。

歐洲的呼吸機數量短缺。德國建議65歲以上的老人應無條件地讓呼吸機給治癒率較高的年輕人,即使老人可以呼吸。意大利將呼吸機的使用年齡降低到60歲,比前兩天65歲的年齡低5歲。

面對已經過於擔心自己的歐洲公民和龐大的小留學生群體,每一個小留學生的家長自然都在擔心自己的孩子,整天憂心忡忡。

小留學生家長髮聲:不為綠卡,只為學習!駐英大使協調航班助回國


3、 小留學生是弱勢群體

與成人相比,小留學生的自理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將較弱。據悉,很多小留學生給父母打電話時都會流淚。現在仍然是歐洲流行病剛剛發生的時候。現在隨著疫情的升級,確診病例數量繼續上升。很難想象,如果有孩子感染了,那麼除去身體上的傷害,他們的心理是否會崩潰。

而大多數年輕的留學生都會在當地有監護人,但現在因為疫情而被拒絕,所以當孩子的健康受到威脅時,誰能幫助他們,他們是否能妥善照顧他們,都會讓父母頭疼。

結論:

筆者看到歐洲當地人民的自由寬鬆態度把疫情擴大到了這樣一個艱難的境地。筆者在感嘆的同時,也理解了所有留學生家長的焦慮,以及期待孩子回國避免疫情蔓延的想法。

但包機回國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除了臨時航班難以協調外,還應考慮回國途中對小留學生的照顧和防疫。我相信大使館很快就會有相應的解決辦法。

我是溫閱人生,和大家共同關注教育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