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肖戰227事件"看,如何讓孩子不做"腦殘粉"

距離"肖戰227事件"已經過去有段時間了,今天,突然想就這個事件說點什麼。

肖戰227事件,讓很多不關注娛樂新聞的人都有所耳聞,在事件最火熱的時候,我也曾上網搜索過相關內容。

從自身的角度來說,追逐熱點事件也是人之常情,從為人父母的角度來說,更多的會去思考:

在這件事件發生後,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讓孩子避免成為某些流量明星的"腦殘粉"。

因為這件事的"作俑者",就是一批孩子或者說是年齡偏小的年輕人。

從

肖戰事件始末

對於此事,我在這裡做個大致介紹:一位作家,在一個名叫AO3的外網發表了一篇肖戰形象的同人小說。

這是很多創作者慣用的手法,其目的是為了跟讀者快速的建立共識,提升閱讀量。

在小說裡,作者把肖戰寫成了有性別認知障礙的女性角色,就因為這事,肖戰的一些粉絲對小說表達出了極其不滿的情緒。

但他們深知,無法讓一個外國網站刪除這篇文章,於是他們組織了大量粉絲,利用國家政府網絡防火牆的特色進行投訴,使AO3這個外國網站被中國政府列為黑名單。

因黑名單後無法繼續訪問這個網站,很多AO3的忠實讀者和作者在各種媒體和渠道上表示抵制肖戰。

這個事件鬧得最火熱的時候,聽說有反肖戰一方的人說要和肖戰同歸於盡,而肖戰的粉絲說願意替肖戰去死,求放過他們的偶像。

從

追星,不是這個時代的專利

我們這些80後的家長,小時候也有自己的青春偶像:男孩子們喜歡小虎隊、周杰倫,女孩子們喜歡孫燕姿、蔡依林。

如果要說喜歡偶像的什麼,大抵都是唱歌好聽、演戲不錯等,這些偶像型藝人都各有自己的才華。

對他們製造的好產品,諸如磁帶、CD、演唱會等,我們也會花錢去支持。

以前沒有社交媒體,大家只能通過電視和娛樂新聞去知道明星的情況。

即使明星有再多的粉絲,也是分散的,大家互相之間並不認識,也更談不上任何聯繫。

那時候,如果喜歡這個明星和喜歡那個明星的人發生了矛盾,頂多就是在班上吵一架,或者不和他玩。

而現在,娛樂行業有了非常成熟的產業鏈,又因為社會媒體的發達,明星和粉絲間的互動已是非常平常的事了。

所以,粉絲們可以輕鬆地表達自己對某個明星的喜惡,並很快在線上、線下結成團體。

就這樣,明星進入了粉絲型的經濟階段。

一個明星不管有無代表作,只要粉絲夠多,就能產生"流量",有了流量就能有代言,就能去演電影和和參加綜藝節目。

粉絲們會通過買明星的代言產品、刷票房、播放率等方式,讓一個毫無代表作的明星衝進所謂的"一線"行列。

從

流量為王的追星時代

流星明星的收入,取決於粉絲的數量和跟隨能力,所以,為了更好地打造人設,每個明星身邊都有一個龐大的團隊。

團隊成員每個人分工不同,但不管是做什麼,都是為了讓這個明星的粉絲更多,以求最大化的"變現"。

父母只有理解了明星背後的經濟,才能幫助孩子去更好地認識明星,引導孩子更多面性地去思考明星所帶來的意義。

其實,追星並不是壞事,那是我們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我們曾經花錢買的磁帶、看的演唱會,也是在為偶像花錢啊,誰的年少又沒瘋狂過呢?

只是,如何讓孩子做一個理性的粉絲,而不是"腦殘粉"才是父母更應該懂得的事。

從

怎樣讓孩子不做"腦殘粉"

很多父母會說,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成為誰的粉絲,或者說喜歡可以,但不要狂熱,不要失去理智。

於是,很多父母會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解釋,那些明星都是包裝出來的,都是團隊打造的人設,不是你看到的樣子。

你覺得,你的孩子能聽得進去嗎?

不會,他只會認為你不懂他,進而根本不想和你再討論下去。

是的,你如果這樣做,確實是不懂他,你不懂得青春期孩子的心理。

從

不想讓孩子成為瘋狂的"腦殘粉",父母給予最重要的支持是,一定不要排斥和抵制孩子心中的偶像,反而應該和他們多聊。

讓他們知道,父母是懂我的,我們之間是沒有代溝的,這樣他才能更理智地去追星。

最主要的是,因為有了父母的支持和理解,孩子才更願意和你深入探討,你才能知道孩子追星,到底是追的什麼。

有些孩子是為追而追,有些是無聊,有些是為了不和同學朋友"無話題可聊",有些僅僅是因為明星長得好看。

知道了孩子追星的動機,我們才能更有靶向地提醒孩子有節制地追星,幫孩子走出狂熱粉絲的誤區。

從

如果孩子是超級粉絲,怎麼辦

以肖戰事件為例,如果我們的孩子是肖戰的超級粉絲,我會在第一時間和他暢聊,提醒他們:這樣做不是愛偶像的表現,只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畢竟,因此事帶來的後果也發現了,很多平時對肖戰不熟悉的人,表示對這個偶像"一生黑"。

肖戰此前簽好的代言,也因此被迫取消。

如果我的孩子是超級粉絲,我一定會提醒他,流星明星沒有太多的實力可以說話,所以他們的名聲很脆弱,需要小心地維護著。

所以在做任何事情前,一定要考慮清楚,這事會給你的偶像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不要因為你對偶像的維護,變成了對他的傷害。

所以提醒孩子,不能只顧自己的感受,而忽略其他人。

從

瞭解孩子追星背後更深層次的需求

但凡聽到孩子追星,很多父母都是圍追堵截,在父母看來,追星是一件無聊又費時費錢的事,不應該發生。

但其實,孩子通過追逐崇拜某個明星,來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也是未嘗不可的。

在孩子的成長路上,他們需要一個直觀的且志同道合的榜樣,會通過效仿明星的語言、神態等來發展自己的行為,確定自己的生活目標。

任何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會有自己的精神領袖和榜樣,只是對於父母來說,這個領袖是否真能擔起"領袖"的擔當。

不管如何,與其一味打壓,不如和孩子一起去"追星"。

發現孩子偶像背後的正能量,如:英語好、懂禮節、樂觀向上等,用明星的正能量去影響孩子的成長。

我想,能得到父母認同的孩子是幸福的,也絕對不會是叛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