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贏家》:有多少人過著“差不多”的生活,忘記了來時的路

圖 / 網絡

又是一部通過網絡平臺免費首映的賀歲電影,3月20日,影片《大贏家》通過網絡平臺與各位觀眾見面了,短短數天,播放量就達到了近億次,絲毫不輸大年初一免費上映的電影《囧媽》。

主演大鵬和柳巖這對老搭檔,依舊結伴出現在劇中,可以看出,這部影片中大鵬的演技有了長足的進步。從他的首部電影《煎餅俠》,到今天的《大贏家》,觀眾見證了大鵬從依靠客串演員獲得流量,到依靠自身演技獲得影片好評的成長。

在這部影片中,大鵬飾演了嚴謹,一個普通的銀行職工,他在一次搶銀行演習中扮演劫匪,與警方“鬥智鬥勇”。在嚴謹的堅持下,一場看似走形式的演習變得有板有眼,貼近實戰。在眾人的嘲諷中嚴謹堅持自己的做法,最終獲得了大家的肯定。

《大贏家》整部影片頗有荒誕主義和黑色幽默的表現手法,一板一眼工作的嚴謹成為了大家的笑話,反而其他人走形式般的消極怠工,卻被認為是習以為常的狀態,這種違反邏輯的設定,是當代電影奇觀化的表現。


《大贏家》:有多少人過著“差不多”的生活,忘記了來時的路

3月20日20時,《大贏家》在多平臺免費上線


奇觀電影的製作理念影響了影片《大贏家》的製作

奇觀電影最早出現在20世紀初期,在電影剛剛發明的幾年間,影片大多是記錄生活中的事件,像《工廠大門》《嬰兒的午餐》,內容非常簡單,觀眾對於這類影片的吸引力逐漸下降。隨後就出現了拍攝異國風情的電影。

這類影片,對於生活在媒介不發達的年代人來說,是種非常新穎的題材。隨後出現的史詩電影,恐怖電影等,都屬於奇觀電影的範疇。

當代的奇觀電影並不屬於某一種藝術流派或者電影流派,應該說,它是一種當代電影的文化現象,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而出現。奇觀電影的出現主要來自兩個轉變,即傳統印刷媒介向現代電子媒介的轉變,和傳統敘事電影向現代奇觀電影觀念的轉變。


《大贏家》:有多少人過著“差不多”的生活,忘記了來時的路

大鵬飾演銀行職員,田雨飾演銀行行長


總體說來,當代奇觀電影主要有三種類型:身體奇觀,速度奇觀,場景奇觀。奇觀電影,一方面給消費時代的受眾群體以極大的視覺滿足,但另一方面卻削弱了傳統電影以人類的終極關懷為中心的思想深度。

這種文化現象,直接影響到了電影的製作,為了滿足觀眾的視覺慾望和獵奇心理,從電影的題材選擇到後期製作,商業影片無不遵循著製造視覺奇觀的出發點,戰爭片,動作片,荒誕喜劇片都是長期霸佔影院票房榜的生力軍。

影片《大贏家》中,充滿了奇觀電影的文化現象,故事題材,影片設置的結局,乃至在人物設置上,都是導演為了營造電影奇觀,吸引觀眾而做出的決定。觀眾在欣賞大鵬和柳巖精湛的演技時,不知早已進入了導演為觀眾營造的奇觀世界。導演力求借此讓觀眾沉浸在故事中,享受觀影的每一分鐘。


《大贏家》:有多少人過著“差不多”的生活,忘記了來時的路

大鵬飾演嚴謹,一個最窩囊的劫匪


《大贏家》中題材的奇觀化處理,使導演能夠講述一個荒誕的故事,搶銀行的人物行為,充分滿足了觀眾獵奇的心理

搶銀行,在生活中是很難聽到的,能見到過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人類對於自己無法經歷或者憧憬的事物總是懷有好奇,嚮往的心理。

孩提時代,幾乎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成為超人的願望,因為人類沒有超人擁有各種特異功能,沒有點石成金,飛天遁地的本領。奧特曼、超人往往是許多孩子心中的偶像,因此,充滿想像的超人動畫片就是孩子眼中的“奇觀”。

對於成年的我們來說,心中的奇觀是那些我們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地球毀滅、人類滅亡,雖然這些事大家認為永遠不可能會發生,但心中卻或多或少地思考過,地球毀滅會是什麼樣的場景?人類滅亡後地球將會變成怎樣的世界?

所以,諸如《流浪地球》《2012》此類的科幻片,能夠吸引大量的觀眾,因為它們製造了我們永遠不會見到的地球毀滅的“奇觀”,填補了大腦中想像的空缺。


《大贏家》:有多少人過著“差不多”的生活,忘記了來時的路

又是一部大鵬柳巖搭檔的影片,這次他們之間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大贏家》中搶銀行的故事設定,也讓觀眾通過電影,看到了一個劫匪搶劫銀行的心路歷程和實施過程。人們可以在電視或者報刊上,瞭解警察如何逮捕犯罪分子、武警戰士如何搗毀犯人的窩點,卻從未見過哪個電視臺,進行過犯罪的現場直播,沒有哪一家媒體從罪犯的視角,報道整個事件的發生過程。

而《大贏家》做到了這一點,影片用一個全知視點,審視整個事件的發生、發展和結尾。觀眾能夠同時看到嚴謹實施每一個計劃的全過程、警方圍追歹徒的所有方法、以及嚴謹如何給警察“下套”和警察是怎樣一步步走入嚴謹設下的圈套。

觀眾從正反兩方面瞭解事件的進展,甚至事件參與者的內心想法也能知道,此時的觀眾,成為了這個搶劫事件的親歷者、見證者,極大地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和窺探欲。


《大贏家》:有多少人過著“差不多”的生活,忘記了來時的路

拿滋水槍搶劫,笑出心梗


結局奇觀為觀眾帶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故事結尾

除了影片的故事題材,故事結局的奇觀設置,也是吸引觀眾逐漸深入劇情的重要因素,《大贏家》中的警匪對峙更像是一部警匪片。警匪片中警察最終一定會戰勝匪徒,這一點在國產電影中也是一條鐵律,就算在喜劇片中也少有打破這條定律的影片。

在《大贏家》中,面對嚴謹這樣的匪徒,警察可以說是毫無斬獲,先是犧牲了一個臥底警察,而後喬裝扮演醫生的女警也被判定犧牲,更令觀眾意外的是連專業的特種部隊,也敗在嚴謹的手下。

欲擒故縱、金蟬脫殼,三十六計讓嚴謹用的招招見效,數百警察被嚴謹耍的團團轉,即便這部影片定位為喜劇片,這樣的結局也讓觀眾眼前一亮。

“匪徒戰勝了警察”這可能是國產電影中少有的情節。

在影視劇本的編寫中,預先結構故事框架時,就已經設定了匪徒戰勝警察的奇觀結局,之後再一步步地填補中間的劇情。影片中每一處嚴謹利用自己的機智化解警察的進攻,都是導演設置奇觀結尾的結果,它帶來了觀眾觀看影片的興趣,只有出人意料才能、引人入勝。

觀眾已經形成了正義戰勝邪惡的公式化情節,反其道而行之,就牢牢地抓住了觀眾獵奇心理。


《大贏家》:有多少人過著“差不多”的生活,忘記了來時的路

《大贏家》口碑能否超過《囧媽》,成為免費影片的最大贏家


電影藝術已經發展了一百多年,在電影產業化、公式化的過程中,許多國家學習好萊塢,形成了本國的電影工業體系。

經典好萊塢中公式化的情節、定型化的人物、圖解式的人物形象,已經運用到了無數電影中,降低電影生產製作成本的同時,這些思維定勢也削弱了影片的趣味性,許多影片甚至放映了開頭後,觀眾已經能夠猜到結局。

電影劇情和結尾中的的奇觀設置,是走出內容公式化困境的方法之一,不僅如此,奇觀也成為了當代影片的賣點之一,在當代電影創作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大贏家》:有多少人過著“差不多”的生活,忘記了來時的路

解壓,好笑,這就是《大贏家》


設置人物奇觀,將人物性格和特點和角色定位衝突化

影片中,導演將嚴謹和嚴謹的父母設置為一個人物奇觀的定位,將角色的性格特點荒誕化處理。

1、先說嚴謹的扮演者大鵬

大鵬是從出道開始就專攻喜劇,自從屌絲男士系列爆紅以來,大鵬的搞笑耍寶的本事越來越精。出人意料地是,在本片中,他被賦予了一個嚴謹、踏實的人物形象,這與大鵬本身的個人形象相去甚遠。

看完整部電影,感覺大鵬像是換了一個人,他飾演的嚴謹越是嚴肅認真的工作,就越能帶來戲劇衝突,整個人在“一板一眼”的搞笑。

2、嚴謹父母的角色表現

同樣,面對兒子去搶劫銀行的事實,嚴謹父母不僅沒有規勸兒子投降,反而將嚴肅的演習看作是一場鬧劇,在銀行門口用擴音器給兒子加油鼓勁,為兒子現場徵婚。相信沒有哪位“正常”父母在兒子搶銀行時會做出這樣的舉動,這兩位的行為甚是可笑,荒謬。


《大贏家》:有多少人過著“差不多”的生活,忘記了來時的路

騰格爾,原來也是搞笑高手


3、嚴謹父親的選角上,也達到了設置人物奇觀的效果

騰格爾,曾經是一個擅長民族唱法的歌唱家,憑藉一首《天堂》紅極一時,近幾年騰格爾的表演風格大變,他頻頻出現在各類真人秀節目中,在影視作品中也扮演具有喜劇元素的角色,人物形象與飾演的角色大相徑庭,往往能夠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在這部影片中,騰格爾的在銀行門口喊話的情節,一定逗笑了不少觀眾,反人物形象進行奇觀化的人物設置,是喜劇片中設置人物奇觀的普遍形式。人物奇觀的設置為影片增加了不少喜劇元素。當然,這種做法如果處置不當,也可能造成四不像的表演效果,反而會破壞影片的整體氣氛。


《大贏家》:有多少人過著“差不多”的生活,忘記了來時的路

《大贏家》,為觀眾帶來了深刻地思考


後記:奇觀電影的文化現象,最終能為我們帶來什麼

影片《大贏家》時長只有一個半小時,但電影中有趣的故事足以滿足觀眾的獵奇慾望。獨特的題材、出乎意料的結局、有趣的人物設置,滿足了一個喜劇電影爭奪高票房的要求。

在一路歡笑中看完整部電影后,嚴謹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觀眾腦海中,雖然他與影片中的其他人格格不入,但正是他的固執和堅持,最後贏得了大家的信任與尊重。

社會上總是存在著一些看似很”軸”的人,在大家挖苦嘲笑他們的同時,我們有沒有看到,他們表現出來的“軸”,是他們對自己初心地堅守。

史鐵生說,初心,能讓我們保持純淨;能否我們即使身陷泥淖,仍潔白無瑕。來時是赤子,歸時莫忘仍懷一顆初心。

在浮躁的社會中,我們都應該不忘初心,拒絕做一個“差不多先生”,嚴謹認真,踏實做事,在平凡中創造出自身的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