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到底能不能成為工作?來聽聽職業規劃師怎麼說

興趣到底能不能成為工作?來聽聽職業規劃師怎麼說

生活中,很多人相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找工作一定要按照自己的興趣來。

但也有些把興趣變成職業的人卻說“興趣永遠不能成為職業,興趣只能是業餘的。”

還有的人說:“我對很多東西都感興趣,除了我的工作。”

個人興趣能不能成為職業,是職場上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我們很難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去判斷能或不能。如果有人從事了自己興趣愛好的職業而且取得了不錯的成就,那無疑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但如果你的興趣愛好與所在的職業崗位無關,也不必感到氣餒,因為興趣本就不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石。

興趣到底能不能成為工作?來聽聽職業規劃師怎麼說

我有個諮詢客戶A,她有一次很擔心地對我說,“柏老師,我希望我的工作和生活是分開的。我不想把興趣變為工作,因為一旦把興趣變為工作,我就不得不在興趣上附加很多現實的東西,比如壓力和要求等等,那樣興趣就不再純粹,於我也就再無樂趣可言。”

她的話讓我想起了另一名客戶B的遭遇,B平常喜歡畫畫,對藝術設計頗有興趣。後來從事了軟裝設計的工作,本來是興趣與職業對口的工作,但後來B卻不想再做了。他是這樣說的:“客戶的要求太奇葩了,而且又不懂藝術和美,溝通成本太高,導致我工作效率變得很低。我現在發現和我當初想的真是不一樣。”

聽起來,將興趣變成職業真的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那是不是興趣註定與職業無緣呢?如果你仔細留意身邊的人和事,一定會發現將興趣發展為職業的人也不在少數,而且他們在工作中收穫的成就感和價值感,往往比那些對工作毫無興趣可言的人要多得多。

興趣到底能不能成為工作?來聽聽職業規劃師怎麼說

我身邊就有這樣一個例證。

我有一個做新媒體運營的朋友,她自幼的興趣便是讀書和寫作,從小學到大學畢業,她的閱讀量之大和文筆水平為身邊的同學老師所共睹。

一開始她從未想過將寫作當成自己未來的就業方向,直到大學畢業那一年,自媒體行業強勢崛起,她自建了一個公眾號,沒想到一寫就寫了5年之久,成為了一個非常出色的新媒體人。即便有時候要面臨很大的運營壓力,她也總能雲淡風輕地應對:“還行,這是我喜歡做的事。”

你看,將興趣變成自己的職業,也不完全是一件行不通的事。

興趣到底能不能成為工作?來聽聽職業規劃師怎麼說

再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大家都知道,我現在是一名職業規劃師,但你們知道嗎?在我職業生涯發軔之初,職業規劃諮詢並不是我感興趣的事,我感興趣的是貓貓狗狗,旅遊,瑜伽。

我後來為什麼選擇成為一名職業規劃師呢?因為從價值觀角度,我認為做職業規劃很有價值和意義的一件事,能夠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成就自己。

我曾經在20多歲的時候,為找到自己適合的工作迷茫過很長時間,在這一過程中,我迷失了自己,也失去了很多的機會。所以我後來非常能理解前來找我做職業規劃諮詢的人,她們迷茫的狀態和心情與當初的我如出一轍。

我特別希望能去幫助那些在職業賽場上迷茫的朋友,當他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徜徉、徘徊,我可以陪伴他們走一段,幫助他們找到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們明確前行的方向,幫他們打開內在的能量,在職場上可以收穫精神和財務,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

雖說職業規劃諮詢不是我最感興趣的事,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我發現了自己感興趣的方面。比如我很享受和客戶的溝通過程,我享受學習的過程,當我的客戶在諮詢後,在職業上轉型成功或者晉升的時候,就是我最開心的時候,我享受這個過程。

這讓我意識到,一個人的興趣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個動態的、變化的過程。

一件本來不感興趣的事,到後來可能會成為興趣所在;當初很感興趣的工作,到後來也能成為精神上的負累。

興趣到底能不能成為工作?來聽聽職業規劃師怎麼說

為什麼有些人一旦把興趣變成工作,就沒了興趣呢?

因為大多數人,並不會對自己的興趣愛好有多高的要求。一旦興趣成為職業,人們對於這件事的要求也隨之提高。

如果努力了一番不能達到要求,就很容易產生挫敗感,從而對原本感興趣的事失去興趣。

也有一些人,之所以無法將興趣變成職業,是因為混淆了興趣和愉悅的概念。

很多人對“感興趣”的事情持有幻想,他們認為感興趣的事情應該是特別快樂、舒適、天生就會有的。

但持有這種信念的人往往會把自己玩得很慘。因為他們終身都在尋找自己“感興趣”的事,一旦遇到困難與不確定,就聲稱自己“不感興趣”,然後轉而尋找下一件“感興趣”的事

事實上,他要的不是興趣,而是愉悅。

區分開了這兩個概念,就會發現,興趣和職業其實並不衝突,如果你感興趣的事不能在工作上給你帶來成就感,只能說這件事並不是你真正的興趣。

興趣,應該是那件讓你白天痛苦地想、晚上睡不好、早上五點爬起來,一邊苦笑著罵娘一邊咧著嘴幹完的事情。

這才是興趣本來的樣子。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