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要素分析一件漢代精美玉器,實戰才能練眼力,用心學習方得真知

本文通過對一件玉器的局部,從六要素逐一分析,從而完成鑑定的過程。

六要素分析一件漢代精美玉器,實戰才能練眼力,用心學習方得真知

一、料

這件玉器的用料,看似和田玉,但跟現代意義上的和田玉相比,少了幾許溫潤與糯性。這種玉料,呈青黃色,但不同於現代的黃口料、黃沁籽料等。這種料子,我們在徐州博物館見過。這是甘肅閃石玉,確切來說,是馬銜山玉。

二、工

這件玉器呈現的工,有兩種:一種是連續不斷的長陰線,為先砣後手工修整,整體連續,但陰線深淺不一,仔細看有明顯接砣痕跡;另一種是徒手抓握細石器刻劃的工痕,略顯毛躁,局部有衝出痕。

三、形

漢代精工玉器,造型流暢,行雲流水,飄逸自在,彰顯動感。表現在器物上,便是勾卷犀利,規矩大氣,毫無凝滯之感。漢代有些圓雕作品,不太注重細節上的打磨,但整體的造型,卻無可挑剔,這就是大國氣質!滿滿的自信。

四、紋

紋飾方面,這件作品比較簡單,仍注重在局部使用平行陰刻線表達。這些平行線比較短,多為手工刻劃,也有使用勾砣製作的,下刀與收刀表現不同,深淺有異。

五、沁色

沁色是這件作品的主要看點,特別漂亮。我們看,在有裂的地方,出現明顯的沁色,符合“有裂必有沁”的鑑定要點。且沁色流淌,非常自然。從裂處向外,顏色逐漸變淺。

六、包漿

光澤度整體一致,絕不會出現局部大面積高光,這是拖砂光與機械拋光的區別。解玉砂在加工過程中,已經對玉器的工痕與表面進行了拖砂拋光,因此不可能呈現某一方向性的高光,這是區別於現代機器工藝光澤的重要鑑定要點!

本文立足實戰,雖僅一圖,希望能幫到大家,歡迎關注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