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雄甘地”火化現場:百萬人送行,女子自願殉葬,多人爭搶骨灰

所謂“時勢造英雄”,在歷史上的特殊時期,總會有那麼一兩個人站出來,帶領整個民族走向獨立,“聖雄甘地”便是如此。如果說中國獨立的方針是“槍桿子裡出政權”,那麼印度的獨立方針大概就是甘地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了。甘地的哲學思想,不僅影響了印度,還影響了整個世界。

“聖雄甘地”火化現場:百萬人送行,女子自願殉葬,多人爭搶骨灰

甘地,1869年出生在英國殖民統治下的印度,他的家庭成員都是印度教的虔誠信徒,始終將仁愛、不殺生、素食、苦行作為人生信仰。1888年,甘地遠赴英國求學,西方先進的文明曾讓他自卑不已。然而,畢業後在南非的一系列遭遇,使甘地形成了一套屬於自己的理論,他即將回國帶領人民奮起抗爭,爭取民族獨立。

“聖雄甘地”火化現場:百萬人送行,女子自願殉葬,多人爭搶骨灰

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進行了長達一年的遊歷之後,便組織印度人民,發起“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此後的30多年間,甘地曾十多次絕食,三次被捕入獄,他不但為抵制洋布親自手搖紡車織布,還為反對英國食鹽專賣權,和群眾一起自煮食鹽。他促進了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之間的團結合作,提倡人人平等,消除歧視,在人民群眾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聖雄甘地”火化現場:百萬人送行,女子自願殉葬,多人爭搶骨灰

然而,甘地卻在1948年1月30日,遭到印度教狂熱分子南度藍姆·高德西槍殺,一代聖雄就此逝去。當甘地的死訊傳出去之後,印度舉國上下都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他們根本無法接受現實。不久之後,印度當局決定,將為甘地舉行國葬,他的遺體將在新德里東面的亞穆納河畔火化。

“聖雄甘地”火化現場:百萬人送行,女子自願殉葬,多人爭搶骨灰

追隨甘地的百萬民眾們,紛紛前往亞穆納河畔,他們提前搬運柴禾,堆起高高的柴火架,等待甘地的到來。印度總理尼赫魯在廣播中講道:甘地離我們而去了,黑暗籠罩了一切……我們再也不能夠到他那裡聽取建議和獲得安慰了。在甘地遺體的運送途中,不少民眾都試圖撫摸他的裹屍布,獻上一束鮮花,或投放一塊木材,以示對甘地的緬懷。

“聖雄甘地”火化現場:百萬人送行,女子自願殉葬,多人爭搶骨灰

當甘地被放在柴禾堆上時,激動的人群再也抑制不住,他們變得躁動不安,其中有數十位婦女衝破警察的封鎖,直言要為甘地殉葬。遺體火化儀式結束以後,甘地的骨灰被送到了印度中央邦Bapu Bhawan紀念館供奉,剩餘的一點骨灰渣子,也被民眾視為至高無上的聖物,他們不斷爭搶骨灰,只為求得庇佑。儘管甘地已逝去多年,但是直到今天,他在印度人民心中,仍佔據著至高無上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