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撿漏”明代古董,出價20塊結果老人不賣了,今價值超千萬

收藏家“撿漏”明代古董,出價20塊結果老人不賣了,今價值超千萬

文玩小築


導語: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持續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發的好了起來。在經濟基礎得到滿足的條件下,人們開始重視精神方面的文化,將收藏文物當成是精神糧食。現如今隨著文物價值的升高,越來越多的人將金錢和精力都投資到文物市場上,甚至靠此發家致富。作為我國著名的文物收藏家,王世襄就是如此,為了收藏文物,他甚至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的鑑寶能力,真假文物在他面前根本無處可逃,一眼就能看出文物的真假,被人們稱為“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的文物撿漏傳奇令人驚歎不已,他看中明代古董,出價20塊結果老人不賣了,現如今價值超千萬。

收藏家“撿漏”明代古董,出價20塊結果老人不賣了,今價值超千萬

王世襄和文物的奇緣

王世襄字暢安,是祖籍福建福州的北京人,1938年他燕京大學畢業,此後又到去川西李莊任中國營造學社助理研究員,專門學習了中國古代建築學。抗日戰爭勝利后王世襄跟隨民國政府教育部一起清理戰爭中被損壞和被搶走的文物,一年的時間裡,他一直奔走在交涉、追還、回收文物的路上,據統計,這一短短一年的時間他他總共回收了2000多件文物。這正是這一段奇緣,讓他對文物有了特殊的感情,開始喜歡上這些精緻且各具特色的寶貝。雖說後來新中國成立後他被劃分為“右派”,但這並不能擊垮他對文物的熱情。

收藏家“撿漏”明代古董,出價20塊結果老人不賣了,今價值超千萬

王世襄知識淵博,對文物有著極深的研究和精深的鑑定造詣,尤其是對古典傢俱的研究,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摘掉“右派”的帽子后王世襄成為了一個頗具權威的文物專家。1981年4月,他在北京聯合國工發組織有關於中國傳統傢俱的報告,1983年又應邀參加倫敦大學、劍橋大學作中國文物報告,獲得了很大的成功。此外王世襄還曾在美國發表了多個有關於中國傳統傢俱的報告,獲得了許多外國人的認可,同時也成我了中國人心中的驕傲。

收藏家“撿漏”明代古董,出價20塊結果老人不賣了,今價值超千萬

王世襄小攤上看中一個古文物

王世襄可以說是一個全能型的人物,他不僅在文物、傢俱和古建築方面有很高的造詣,在書畫、雕塑、烹飪等方面也有非常深的研究,可以說涉獵範圍非常廣泛,這也難怪會被人們稱為“京城第一大玩家。”在我國文物界內有關於王世襄的文物傳說有很多,有關於撿漏文物的事蹟也非常豐富,其中最讓人們津津樂道的就是“老太太拒賣文物事件了。”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收藏家“撿漏”明代古董,出價20塊結果老人不賣了,今價值超千萬

上世紀時代,王世襄有一次在北京通州鼓樓北小巷閒逛的時候看中了一個老奶奶擺的攤子上的一對“杌凳”。這個杌凳的模樣和現代社會的凳子非常相似,就是沒有靠背,看起來更椅子。話說這種杌凳在我國的歷史可是非常悠久了,它不僅分有“無束腰直足式”和“有束腰馬蹄足式”兩種類型,而且還有不同的分類和造型,是古時人們非常喜歡的一種凳子。在一個攤上發現怎麼個寶物王世襄也非常驚喜,心中暗道一定要將它買下。他走上前問了一下襬攤的老太太這個凳子怎麼賣?

收藏家“撿漏”明代古董,出價20塊結果老人不賣了,今價值超千萬

400元買下的凳子現價值超千萬

沒想到老太太竟然獅子大開口開出20元高價。在當時的社會上,20元可不是什麼小錢,要一個家庭攢很久才能攢到。更加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王世襄竟然沒有拒絕直接就掏錢了。老太太也是個人精,一看就知道王世襄是個懂文物的,直接就說不買了。商家不願意王世襄即便是再喜歡這個凳子也沒有辦法,只能等下次的機會了。此後王世襄每一次經過這個地方都能看到這把椅子,最終把價格加到400塊才買下了這件心愛的文物,現如今隨著文物價值的提升,這個凳子已經不僅僅值400了,而是變成了價值超千萬的國寶。

結語

好了,今天的話題就聊到這裡,認為小編寫的還可以的話,請點擊小程序看一看。您的點擊,就是我最大的支持,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