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者效應:別再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了,你的誤解只會毀了孩子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失敗是成功之母"成為了很多家長口中安慰孩子的名言警句。但並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夠真正領悟到這句話的含義,牢牢把握失敗並最終戰勝它。否則,成功人士早就遍佈世界各地了。

勝利者效應:別再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了,你的誤解只會毀了孩子

實際上這句話的真正目的是:看到缺點,並且及時查漏補缺。這也是很多中國家長的教育方式。相比之下,很多國外的家長則更多的是關注孩子的優點,同時不斷給予孩子肯定。儘管孩子的缺點仍然存在,但是他們卻比一昧查漏補缺的孩子有著更加鮮明的優點和競爭力。這也和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一個理論有關,那就是"勝利者效應"。

什麼是"勝利者效應"?

簡單來說,它的含義是:如果一個人能夠在一場競賽中先取得勝利,那麼在之後就算他面對的是更加強勁的對手,這個人的勝算也會比一開始就挑戰強敵要大得多。實際上這種效應最早是出現在動物的身上。在科學家們將蟋蟀兩兩放在一個瓶子裡時,他們看到的是一開始就取得勝利的那隻,在接下去的戰鬥中總是連續取勝,相反,另一隻則一直在輸。

勝利者效應:別再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了,你的誤解只會毀了孩子

通過這個現象,科學家們進一步發現:勝利能夠使得身體的內在機制發生改變,以此形成更加有利的獲勝狀態。當勝利越來越多,最終的效果也會越來越明顯。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其勝利一方並沒有發生什麼其他變化。伊恩羅伯遜教授在實驗後得出結論:"勝利者效應"能夠在不改變人生理基礎的前提下,讓人的專注力得到提高,並且變得更自信和更主動。

這個效應與人們所熟悉的"失敗是成功之母"相反,它恰恰用實驗證明:成功的母親,還是成功。那麼,"勝利者效應"對於孩子的教育具有哪些影響和幫助呢?

"勝利者效應"的教育,能給孩子帶來這些收穫: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點,那就是當"勝利者效應"運用在孩子的教育中時,"勝利"並非只是指"成功"其中更多的是包括來自長輩的認可,以及孩子的自我認同等等。實際上也就是說,如果孩子能夠經常得到誇獎讚美,那麼他們做事情的成功率也會有所提升。而肯定的聲音也能夠帶以下的收穫:

1、能夠調整孩子的情緒,以此改善他們的健康狀況。

家長們應該注意到:在教訓孩子之後不僅自己一肚子氣,孩子也會因為被訓斥而低落,有些孩子的情緒甚至會因此而低落好幾天。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負面的情緒除了帶來心理上的不舒服之外,還會增加生理患病的幾率,負面情緒也越來越成為孩子健康的隱形殺手。

相反,那些能夠經常得到家長肯定和讚揚的孩子,他們幾乎不會被負面情緒所困擾。

勝利者效應:別再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了,你的誤解只會毀了孩子

被誇獎的愉悅心情能夠讓孩子學會調整情緒,並且形成更加健康的心態。同時也能夠在無形中幫助孩子對內分泌系統進行調節,進而改善他們的身體健康狀況。

2、能夠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

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很多親子關係漸漸出現疏遠狀況。這是為什麼呢?而想要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家長們不妨可以從多給予孩子讚美開始。讚美和肯定能夠給孩子提供更多的信心和支持。設想,孩子會喜歡一個對自己不聞不問甚至冷眼相向的人,還是會親近經常鼓勵並支持自己的人呢?

除了能夠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這種效應還能夠減少家長管教孩子的難度。"以壞還壞"是很多孩子對家長管教的回應,家長越是強硬,孩子便越是不服從,這實際上也是親子關係惡劣的關鍵所在。

3、給孩子正面的心理暗示,幫助他們更容易實現長遠目標

"勝利者效應"帶給我們的啟示是,勝利的經歷能夠影響到之後的事情。因為一開始的成功的喜悅能夠幫助實現最終的目標。因此,在孩子制定長遠目標的時候,運用"勝利者效應"的原理,比起宏大的目標,小目標的難度更小也更容易實現。

並且在實現之後,能夠讓孩子嚐到勝利的甜頭,在這種正面暗示下,孩子就會更有熱情地向大目標前進。

勝利者效應:別再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了,你的誤解只會毀了孩子

就好比很多孩子會在學期開始立"flag",通常這些目標都會涉及廣泛並且長久,什麼一個月背3000個單詞,一週完成10篇閱讀等等。接著在目標的實現過程中,由於各種其他事情的摻雜,孩子的大腦就會自動將目標的分量減弱。往往會用"這件事也沒有那麼重要,這周不行下週補上……"於是,計劃就這麼被擱置之後失敗。在這一次次的失敗中,孩子就算將"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抄寫1000遍,他們也還是會失敗。因為他們並沒有得到成功的喜悅,因此他們感受不到完成目標之後的更大成就感。

運用"勝利者效應"進行教育,家長應該注意這幾點:

"勝利者效應"能夠發揮作用的根本原因在於給孩子提供前進的動力。值得注意的是動力分外部和內部,外部動力主要是指物質上的,看得見摸得著的獎勵。而內部動力則是指精神方面的,更多是來自內心的支持和鼓勵,例如勝利帶來的成就感。

勝利者效應:別再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了,你的誤解只會毀了孩子

而內部動力也是讓效應生效的關鍵。只有孩子從心底裡受到勝利的刺激,才能夠更大限度地發揮作用,並取得更大的勝利。所以,對於孩子的教育,家長要更重視對孩子內部動力的供給,讓他們從心底裡產生內驅力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誇獎孩子不應該只誇獎最後的結果,而卻忽視孩子在過程中的努力。

勝利的結果固然值得讚賞,但是如果家長只重視結果而忽視過程,那麼孩子同樣看到的也只有結果而忽視過程。一旦他們在過程中遇到挫折,就極容易因為缺乏信心和動力而選擇放棄。這樣的動力和支持對孩子來講是脆弱的。

其次,在孩子遭受挫敗時,提醒他們想想自己已經收穫到的勝利和進步。

和第一點一樣,這個方式也是為了讓孩子不只是重視結果,而忽視自身已經取得的進步。家長應該告訴孩子,儘管他們遇到了困難,但是在這之前,他們已經有所收穫了。讓孩子將進步作為武器,並繼續向前。

而不管孩子遇到多大的挫折,家長都應該告訴他們自己會永遠支持他們。這同樣也是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心態,避免孩子追求攀比失敗後產生負面情緒。

此外,善於抓住孩子的優勢,也能夠提高孩子整體的水平。

往往那些成績優秀的孩子,在其他方面也會取得不凡的成績。也就是說,勝利感是能夠遷移,從而達到各方面的雙贏效果。而這其中的關鍵之一,就在於家長能否正確抓住孩子的優勢和特長。當孩子的優勢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那麼在這種勝利的驅使下也會讓他們收穫更多的內在動力,從而得到源源不斷的自信,進而提高自身的整體水平。

勝利者效應:別再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了,你的誤解只會毀了孩子

勝利除了能夠給孩子帶來欣喜和信心,更重要的是它能夠讓孩子擁有追求更大目標的動力。因此在生活中,家長們不要再被"失敗是成功的墊腳石"誤導了,正面的心理情緒才能夠讓孩子走得更遠。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