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者效应:别再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了,你的误解只会毁了孩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失败是成功之母"成为了很多家长口中安慰孩子的名言警句。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够真正领悟到这句话的含义,牢牢把握失败并最终战胜它。否则,成功人士早就遍布世界各地了。

胜利者效应:别再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了,你的误解只会毁了孩子

实际上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看到缺点,并且及时查漏补缺。这也是很多中国家长的教育方式。相比之下,很多国外的家长则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优点,同时不断给予孩子肯定。尽管孩子的缺点仍然存在,但是他们却比一昧查漏补缺的孩子有着更加鲜明的优点和竞争力。这也和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一个理论有关,那就是"胜利者效应"。

什么是"胜利者效应"?

简单来说,它的含义是:如果一个人能够在一场竞赛中先取得胜利,那么在之后就算他面对的是更加强劲的对手,这个人的胜算也会比一开始就挑战强敌要大得多。实际上这种效应最早是出现在动物的身上。在科学家们将蟋蟀两两放在一个瓶子里时,他们看到的是一开始就取得胜利的那只,在接下去的战斗中总是连续取胜,相反,另一只则一直在输。

胜利者效应:别再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了,你的误解只会毁了孩子

通过这个现象,科学家们进一步发现:胜利能够使得身体的内在机制发生改变,以此形成更加有利的获胜状态。当胜利越来越多,最终的效果也会越来越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其胜利一方并没有发生什么其他变化。伊恩罗伯逊教授在实验后得出结论:"胜利者效应"能够在不改变人生理基础的前提下,让人的专注力得到提高,并且变得更自信和更主动。

这个效应与人们所熟悉的"失败是成功之母"相反,它恰恰用实验证明:成功的母亲,还是成功。那么,"胜利者效应"对于孩子的教育具有哪些影响和帮助呢?

"胜利者效应"的教育,能给孩子带来这些收获: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那就是当"胜利者效应"运用在孩子的教育中时,"胜利"并非只是指"成功"其中更多的是包括来自长辈的认可,以及孩子的自我认同等等。实际上也就是说,如果孩子能够经常得到夸奖赞美,那么他们做事情的成功率也会有所提升。而肯定的声音也能够带以下的收获:

1、能够调整孩子的情绪,以此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

家长们应该注意到:在教训孩子之后不仅自己一肚子气,孩子也会因为被训斥而低落,有些孩子的情绪甚至会因此而低落好几天。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负面的情绪除了带来心理上的不舒服之外,还会增加生理患病的几率,负面情绪也越来越成为孩子健康的隐形杀手。

相反,那些能够经常得到家长肯定和赞扬的孩子,他们几乎不会被负面情绪所困扰。

胜利者效应:别再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了,你的误解只会毁了孩子

被夸奖的愉悦心情能够让孩子学会调整情绪,并且形成更加健康的心态。同时也能够在无形中帮助孩子对内分泌系统进行调节,进而改善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

2、能够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很多亲子关系渐渐出现疏远状况。这是为什么呢?而想要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家长们不妨可以从多给予孩子赞美开始。赞美和肯定能够给孩子提供更多的信心和支持。设想,孩子会喜欢一个对自己不闻不问甚至冷眼相向的人,还是会亲近经常鼓励并支持自己的人呢?

除了能够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这种效应还能够减少家长管教孩子的难度。"以坏还坏"是很多孩子对家长管教的回应,家长越是强硬,孩子便越是不服从,这实际上也是亲子关系恶劣的关键所在。

3、给孩子正面的心理暗示,帮助他们更容易实现长远目标

"胜利者效应"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胜利的经历能够影响到之后的事情。因为一开始的成功的喜悦能够帮助实现最终的目标。因此,在孩子制定长远目标的时候,运用"胜利者效应"的原理,比起宏大的目标,小目标的难度更小也更容易实现。

并且在实现之后,能够让孩子尝到胜利的甜头,在这种正面暗示下,孩子就会更有热情地向大目标前进。

胜利者效应:别再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了,你的误解只会毁了孩子

就好比很多孩子会在学期开始立"flag",通常这些目标都会涉及广泛并且长久,什么一个月背3000个单词,一周完成10篇阅读等等。接着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由于各种其他事情的掺杂,孩子的大脑就会自动将目标的分量减弱。往往会用"这件事也没有那么重要,这周不行下周补上……"于是,计划就这么被搁置之后失败。在这一次次的失败中,孩子就算将"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抄写1000遍,他们也还是会失败。因为他们并没有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他们感受不到完成目标之后的更大成就感。

运用"胜利者效应"进行教育,家长应该注意这几点:

"胜利者效应"能够发挥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给孩子提供前进的动力。值得注意的是动力分外部和内部,外部动力主要是指物质上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奖励。而内部动力则是指精神方面的,更多是来自内心的支持和鼓励,例如胜利带来的成就感。

胜利者效应:别再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了,你的误解只会毁了孩子

而内部动力也是让效应生效的关键。只有孩子从心底里受到胜利的刺激,才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并取得更大的胜利。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要更重视对孩子内部动力的供给,让他们从心底里产生内驱力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夸奖孩子不应该只夸奖最后的结果,而却忽视孩子在过程中的努力。

胜利的结果固然值得赞赏,但是如果家长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那么孩子同样看到的也只有结果而忽视过程。一旦他们在过程中遇到挫折,就极容易因为缺乏信心和动力而选择放弃。这样的动力和支持对孩子来讲是脆弱的。

其次,在孩子遭受挫败时,提醒他们想想自己已经收获到的胜利和进步。

和第一点一样,这个方式也是为了让孩子不只是重视结果,而忽视自身已经取得的进步。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尽管他们遇到了困难,但是在这之前,他们已经有所收获了。让孩子将进步作为武器,并继续向前。

而不管孩子遇到多大的挫折,家长都应该告诉他们自己会永远支持他们。这同样也是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心态,避免孩子追求攀比失败后产生负面情绪。

此外,善于抓住孩子的优势,也能够提高孩子整体的水平。

往往那些成绩优秀的孩子,在其他方面也会取得不凡的成绩。也就是说,胜利感是能够迁移,从而达到各方面的双赢效果。而这其中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家长能否正确抓住孩子的优势和特长。当孩子的优势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那么在这种胜利的驱使下也会让他们收获更多的内在动力,从而得到源源不断的自信,进而提高自身的整体水平。

胜利者效应:别再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了,你的误解只会毁了孩子

胜利除了能够给孩子带来欣喜和信心,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让孩子拥有追求更大目标的动力。因此在生活中,家长们不要再被"失败是成功的垫脚石"误导了,正面的心理情绪才能够让孩子走得更远。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