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兩個小例子幫你理解期權的功能

什麼是期權

期就是未來的意思,權則是權利的意思,所以期權兩個字合在一起就代表未來的權利。

大家在一開始,不用把期權想得太複雜,就把它想作一份保險。股票期權就好比是投資股票的保險,期權的買方就相當於投保人,期權的賣方呢,就相當於保險公司。

用兩個小例子幫你理解期權的功能

現在,我們可以知道,期權買賣雙方的關係,就好比投保人與保險公司之間的關係。希望大家在第一次學習期權的時候,就能牢記這一點。

期權有什麼用

股票期權的功能非常全面,除了在宏觀上具有上述的經濟功能外,對每個投資者還有著實實在在的保險、槓桿、增強收益、立體化交易、精準化投資等功能,請看下文。

1、風險大挪移

股票期權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對標的證券的保險功能。例如,投資者持有標的股票時,擔心股價下跌造成損失,就可以買入認沽期權進行保險,以鎖定未來最低賣出價。當股價下跌後,投資者仍然可以按照約定的價格賣出股票。例如,投資者以2.600元/份的價格買入10000份50ETF,並以0.1元/份的價格買入認沽期權作保險,這意味著該投資者能鎖定股價下跌至2.600元以下的風險,最大損失為每份0.1元,但若股價持續上漲則收益上不封頂。

另外,在我國股票交易不能"T+0"的情況下,投資者還可以通過買入認沽期權,降低當日買入股票無法當日賣出的損失。

認沽期權可以為持有的股票保險。認購期權可以為融券賣出的股票(賣空)進行保險。

2、花小錢辦大事

2012年末,金融大鱷索羅斯旗下的量子基金動用了大約3000萬美元,買入了看漲美元、看貶日元的外匯期權,獲利10億美元,相當於資金翻了30多倍。索羅斯正是通過充分的基本面分析,認為安倍激進的貨幣政策會使日元進入大跌態勢,到期行權會帶來巨大的收益,所以運用很少的資金槓桿性做多美元,做空日元,以小博大,達到了"花小錢辦大事"的效果。

3、借風使力

所謂運用期權借風使力,是指投資者在持股期間可以藉助期權的力量,賣出認購期權,增強持股收益。

比如小期所持有的ABC公司的股價總是不溫不火,於是,小期以持有的ABC公司股票作為擔保,賣出一份行權價為11元/股的認購期權,股價的當前價格為10元,從而獲得一筆權利金收入(比如每股1元),那麼若股價在到期日依然在10元附近徘徊,小寶同學就能妥妥地把1元的權利金收入囊中,實現增強持股收益,降低持倉成本的目的。

事實上,大家可以把持股賣認購的行為想象成持房出租的行為。對於房屋的擁有者而言,閒著不如生財,通常會在房價不溫不火之際將房屋出租,每月賺取租金(就好像期權的權利金)以增加收入。

4、立體化作戰

許多期權交易員都認為期權把投資帶入了一個立體化作戰的時代。為何這樣說呢?因為期權策略具有多樣性的交易功能。

在只有股票的市場中,只能在股價上漲時賺錢,就像一輛只有前進擋、沒有後退擋的汽車,是一個一維交易的市場。

推出股指期貨和融券交易後,我們既可以在市場上漲時賺錢(做多),也可以在市場下跌時獲利(做空)。這就像汽車既可以前進也可以倒車,形成了一個二維交易的市場。

有了期權後,除了上述上漲、下跌兩個維度盈利策略外,還可以實現市場平盤或大漲大跌不定時的盈利機會。例如構造諸如賣出跨式組合這樣的策略獲得小幅盤整市場下的收益,或者買入跨式組合實現可能大漲或大跌條件的盈利機會。

5、精準化打擊

在沒有期權的時代,如果有兩個客戶,一個客戶對市場走勢研判的水平明顯高於另一個客戶,但兩人賺的錢卻可能是一樣的。可是,有了期權之後,情況就完全不同了。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例如,有4個投資者,大家對2020年3月中旬10日內上證50的行情做一個簡單的預測。如果市場上只有上證50ETF,大家都去買現貨,這時大家所賺的都是價差的收益率,收益率都是6.56%(3月中旬的10日收益率),即使再聰明的投資者也拉不開差距。

用兩個小例子幫你理解期權的功能

然而市場上有了期權後,四位投資者的收益率就會完全不同了。於是,在期權市場下,大家從收益來看會發現D>C>B>A,因此,你對市場的看法越精確越透徹,通過期權所賺的錢就越多。

用兩個小例子幫你理解期權的功能

好了,今天咱們用幾個例子來給大家解釋了一下期權在金融市場中保險、槓桿、增強收益、立體化交易、精準化投資等功能,大家如果對期權感興趣的話可以私信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