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陸戰一師,為什麼把一小島名字印在師徽上?

白楊樹下談歷史


中途島海戰,美國取得了自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的最大勝利,鼓舞了同盟國堅持的決心和信心,但從雙方的實力看,遭到重創的日本聯合艦隊仍有4艘主力航母,美方卻只剩2艘。尼米茲認為,如果貿然決戰,一旦失利會對戰局產生嚴重影響。

所以,提出了步步為營的反攻策略,將瓜達爾卡納爾島(以下簡稱“瓜島”)作為美國太平洋戰區反攻的第一站。於是,雙方圍繞著“瓜島”,展開了交鋒時間最長、參戰軍種最多的爭奪戰。遠道而來的美軍如何打贏?關鍵在於制空權。

美軍搶奪先機,掌握“瓜島”制空權。

中途島的慘敗,似乎並未引起日軍高層的注意,尤其是正視雙方力量的變化,依然大張旗鼓地執行“南進政策”。在奪取了拉包爾後,建立了日本在南太平洋最重要的海、空軍基地,並以戰鬥機半徑為依據,將“瓜島”列為其前進基地。

1942年6月,日軍佔領該島後開始修建機場,並試圖以此掐斷美國至澳大利亞之間的海上交通,配合莫爾茲比港的進攻。但他們對即將到來的危險全然不知。因為,在他們看來,此時的美軍還沒有實力進行反攻。

日軍在瓜島修建機場的消息,一下子牽動了尼米茲敏感的神經。在他看來,日軍以此為中心,可以肆意打擊美軍在聖埃斯皮裡圖島和埃法特島的基地,並威脅到美澳之間的交通線。於是,一場決定太平洋戰場未來命運的戰役,拉開了序幕。

8月初,瓜島機場修好之際,美軍發動了太平洋戰場第一次兩棲作戰。美海軍陸戰一師1.6萬名官兵,在師長範德格里夫特的帶領下,一槍未放登上“瓜島”,並輕而易舉地佔領了機場,毫無戰鬥力的2000多名日軍工兵躲進了森林。

美軍飛機隨後進駐機場,組成岸基航空隊。同時大量的武器彈藥、物資裝備運往島上。在當地土著人的幫助下,搶修防禦工事和防空陣地,此時的瓜島已成為美軍反攻東南亞的前沿陣地。反應過來的日軍,惱羞成怒,發誓要奪回機場。

讓日軍鬱悶的是,由於沒有前進基地,空襲的飛機只得從拉包爾基地起飛,並且只能在“瓜島”上空逗留15分鐘,而島上的美軍在雷達的幫助下,可以提前2小時得知日軍動向。結果可想而知,美軍牢牢地掌握著“瓜島”的制空權。

現代戰爭中,有了制空權,就能獲得制海權。

日方當然也知道制空權的重要性,但空中優勢不具備,只好靠陸軍去奪取。然而,“貪心的”日本人認為,奪取莫爾茲比港和“瓜島”可以同時進行,致使上島兵力不足,第一波3000人很快全軍覆沒。這下,日軍開始重視對“瓜島”的爭奪。

陸軍的慘敗,倒是給了山本五十六一次翻盤的機會。自中途島失敗後,他十分的不服氣,憋著一肚子的火。他組建包括3艘航母在內的44艘特混編隊,增援瓜島。但掌握JN-25密碼的尼米茲,知道山本的一切動向,他開始針鋒相對的部署。

首先,他將更多的艦隻派往該海域,不計損失的與日軍並消耗。雙方從航母對航母、飛機對飛機,戰列艦對戰列艦,前後進行了6次海戰,損失大致相當,算是平手。但尼米茲認為,這種“消耗”就是勝利,因為日本承擔不了這樣的拼耗。

其次,裝備各類雷達,不再怕夜戰。戰役初期,由於不善夜戰,美海軍損失較大,士氣比較低落,尤其是山本“東京快車”,利用夜晚向“瓜島”輸送部隊,給守島的陸戰一師帶來了不小壓力。尼米茲親自前往前線鼓舞士氣,並帶去了雷達。

有了雷達,日軍的夜間行動“一目瞭然”,美軍的飛機和艦艇,對日本運輸隊進行猛烈的封鎖,致使其精銳的陸軍第38師團1.2萬人葬身魚腹,同時,島上的3萬日軍缺糧少藥,反攻的力度越來越小。勝利的天平開始向美軍傾斜,

更為關鍵的是,“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尼米茲任命剛剛出院的哈爾西接替指揮。這個消息,讓前線官兵們為之一振、歡欣鼓舞,他們非常敬重這位敢打敢拼的將軍。哈爾西更是理解尼米茲的想法,毫不憐惜地與山本“死磕到底”。

善於航母作戰和重視空軍作用的哈爾西,將戰機的性能發揮到極致,並充分發揮岸基航空隊的優勢,逐漸掌握“瓜島”附近海域的制海權。徹底粉碎了日軍的增援計劃,使其付出了巨大代價,山本再次鎩羽而歸。

海軍陸戰一師駐守機場,一戰成名。

美軍取得“瓜島”戰役的勝利,海軍陸戰一師頑強地防守機場成為關鍵。首次參戰的全師官兵,沒有太多的作戰經驗,很多人是第一次上戰場,卻在4個月的防守中,成長為一支戰鬥力強悍的部隊,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一是,日軍的“添油戰術”,讓官兵們很快地適應了戰爭。由於信息不靈,日軍對上島的美軍人數有誤判,認為不會超過兩千人,所以派出兵力有限,儘管勇猛衝鋒,但在絕對數量優勢的美軍面前,幾乎全軍覆沒。

對於這種打法,讓初上戰場的美軍不但沒有太多的膽怯,反而很快適應其不要命的衝鋒,只要不停的射擊就行。有一名機槍手一晚上竟然消耗了2.6萬子彈,等天亮時,日軍返回森林後,沙灘上留下了上千具屍體。

二是,善待當地土著人。上島後的官兵對當地土著非常好,給他們醫治傷病,提供食物,與虐待成性的日本人形成了鮮明對比。結果就是,土著人經常在第一時間,將日軍的動向告知美軍,他們甚至幫助和參與防守。

更重要的是,官兵們的戰鬥意志很強。儘管沒有多少實戰經驗,但作為特殊軍種,不是一般人就能參加的,戰前的訓練強度大,相對其他陸軍來說,意志力更堅強,在痢疾盛行的前線,他們抵住了日軍一次次瘋狂的衝鋒。

陸戰一師在瓜島作戰4個月後,因傷病減員達7800人,撤往澳大利亞休整。儘管隨後的戰役,由陸戰第2師和陸軍第25步兵師接替,但師長範德格里夫特面向他的部下說道:“瓜島勝利是由其他部隊完成的,但這個榮譽首推陸戰一師”。

戰役結束後,陸戰一師榮獲總統頒發的“優異部隊”稱號,一戰成名。同時,為了紀念血戰“瓜島”的輝煌和榮譽,他們在自己的師徽上註明“GUADALCANAL”字樣,也就是瓜達爾卡納爾島。

“瓜島”戰役的勝利,雙方針對機場的爭奪戰,其實就是爭奪制空權,有了制空權就有了制海權,從而掌握戰役主動權。因此,尼米茲、哈爾西不計眼前得失,敢與山本一對一的拼耗,不斷地消耗對手的有生力量,最終笑到了最後。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