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離開軍營13年,但我還認為自己是名軍人

每天早上,黃偉睜開眼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摸自己的額頭。溫度正常,他會長舒一口氣,繼續開始新一天的“戰鬥”。

類似的動作,他已經重複了60次。早在疫情爆發初期,黃偉就把老婆孩子送回了農村老家。回家第二天,武漢宣佈採取阻斷措施,他在兩天時間內安頓好家裡,春節假期尚未過完,便獨自開車返回武漢。

黄伟:离开军营13年,但我还认为自己是名军人

類似的“逆行”,黃偉曾有過兩次。他2002年入伍,是原蘭州軍區某部工兵團的班長,2006年,他隨隊赴剛果(金)維和。那一年的時間,是他軍旅生涯中最難忘的一段經歷,異國他鄉戰場的磨礪,讓他有信心抗過今後的任何壓力和困難。至今,他的微信頭像還是當年維和時留下的軍裝照,從未換過。

維和歸來後不久,黃偉退伍了,並考入湖北第二師範學院。第二年,汶川地震時,25歲的黃偉和學校請了一週的假,與一些退伍的老戰友們自發前往災區當志願者。幾經輾轉,他們終於抵達都江堰,可離最終的目的地映秀還有一段距離。那時,道路破損,沒有車能過去,他們便徒步走到災情最嚴重的地方去盡一份力。

回想起那段經歷,黃偉笑著說,“那時候懷著一腔熱血,一人背個包就去了,其實啥也不懂。”

12年後,事業有成的黃偉成熟了許多。不過,昔日那一腔熱血依舊未冷。再次選擇“逆行”的時候,他在朋友圈裡留下了一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武漢危險嗎?當然危險!可即使脫下軍裝已經十多年了,黃偉心裡始終沒有忘記黨組織的培養,始終認為自己還是一個兵。當人民有難,需要力所能及地多做些事,他義不容辭。

[page]

黄伟:离开军营13年,但我还认为自己是名军人

疫情不除,不下火線

剛回武漢的那些天,黃偉是個“多面手”,他的工作涉及到十多個門類,二十多個工種,司機、建築工人、搬運工人……哪裡有需要就去哪裡,基本什麼活兒都幹過。

武漢市交通不便,黃偉和其他志願者一起組成愛心車隊,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載著急需返回戰鬥崗位的警察連夜返漢,並對一些急需用車的市民伸出援手。

黄伟:离开军营13年,但我还认为自己是名军人

看到火神山醫院工地的某個項目缺少工人,他又去工地上幹了幾天。

各地的援助物資陸續到達,他幫著去給醫院、社區裡搬運物資,有時候,一趟下來自己得裝卸好幾噸的物資。

聽說河南援漢的醫療隊想吃饅頭了,他幫著聯繫了一大批饅頭,給白衣天使送過去。

……

從志願者群和朋友圈裡看到的一條條信息,彷彿是昔日軍營中的一項項任務。但凡能為抗疫做些貢獻,能為城市裡的人們解決些麻煩,黃偉總是不懼艱險,無怨無悔。

武漢市內交通剛阻斷那幾天,黃偉在朋友圈中看到一條求助信息,一位市民希望能有好心人把健康的家人轉移到親戚家去。那天,一身防護服的黃偉載著一個1歲、一個4歲的孩子和他們的外婆駛向安全的地方。目送著孩子們遠去的身影,堅強的黃偉第一次趴在方向盤上哭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兒子,也是這麼大年齡,如果自己被感染了……

志願者每天都要接觸數不清的人,風險如影隨形。他和許多志願者一樣,從回來的那一天就做好了戰鬥到底的準備。“要麼疫情結束,要麼我被感染。”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隨著全國各地的支援陸續到達,黃偉開始幫忙分發各地支援過來的蔬菜。這位維和老兵,也有了一個新的綽號——“蔬菜大戶”。

各地千辛萬苦採摘、運輸過來的蔬菜,如果沒能及時送到百姓的餐桌上,就會爛在車裡。為了不讓大家的心血白流,黃偉常常天沒亮就得出去接運菜的貨車。如果接到菜的時間比較晚,髮菜發到深夜也是常有的事兒。

黄伟:离开军营13年,但我还认为自己是名军人

[page]

為了提高分發效率,減少社區工作人員的等候時間,黃偉會提前準備好物資接收捐贈函,把各類蔬菜按份整理好。每個社區的工作人員帶著填好數量並蓋上社區公章的接收函來領蔬菜,並承諾將物資全部供應給本單位中的困難家庭,特別是獨居老人。

為了保證公平,黃偉嚴格按照“先到先得”的原則給滿足“愛心菜”分配條件的社區排序,讓他們按先後順序分時段領菜。這些天,他累計分發出去了1500多噸的“愛心菜”,接收函攢了厚厚一沓,更是每時每刻都有打電話過來諮詢髮菜情況的人。

黃偉2月份的通信賬單顯示,他在29天的時間裡接了3554個電話,最多的一天,他有321條通話記錄。每天出門,他都要準備好一個充滿電的充電寶,手機始終處在發燙狀態。“做志願者的這些日子,把這輩子的電話都接完了,再也不想接電話了……”

黄伟:离开军营13年,但我还认为自己是名军人

雖然工作強度大大加強,但這種“點對點”的“愛心菜”分發模式,減少了中轉環節,能儘快讓全國各地人民的愛心直達有需要的市民手裡。“有時候菜上午到,下午發完,晚上就能上桌了。”

一車30噸的蔬菜,聽起來很多,可當全部分發到社區的居民手中,每家也許只能分到一小袋,每袋裝著一個包菜兩三個土豆,夠老人吃上一兩天。

這些天,黃偉一直在儘可能多地聯繫各地“愛心菜”入漢。“愛心菜”雖然是各地百姓免費提供,但有些菜需要自行承擔採摘和運輸成本,黃偉經常要想辦法籌錢。天天奔波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只算油錢就花了不少,有時候,他還會主動給和他一起幹活的志願者們買點水果吃。某單位瞭解到他的事蹟後,為他提供1萬元援助,他轉手就全部捐了出來。迄今為止,他累計捐贈了4萬多元,募集到5萬元,加上某單位提供的3萬元和給黃偉個人的1萬元獎金,共湊出13萬元的運費和採摘費,幫助更多的“愛心菜”到達百姓的餐桌。

[page]

這次疫情,對中小企業打擊極大,黃偉的公司也早就停工了。這次抗疫,他毫不猶豫地衝在一線,他媳婦總說他傻,也有人問過他,當志願者經濟損失很大吧?他抑制不住地仰頭大笑,“等抗疫結束之後再賺嘛!錢不就是花的!”

“真正的勇敢,不是從不害怕,而是充分了解困難和風險後,選擇繼續前行;是知道人生路上總有艱難坎坷,依然有勇氣擁抱生活、笑迎挫折。每一個迎風向前的人,都是自己的英雄。”

黃偉時常用這段話勉勵自己,在武漢的這些天,他也確實一直在“迎風向前”。令他更感動的是,還有一大批和他一樣勇敢的人。經常會有群裡的志願者主動聯繫他,問他哪裡有活兒幹。每次髮菜時,大家都儘可能把時間往前趕,努力多幹一些,幾十天下來,大家都很累,但也都沒什麼怨言。在黃偉看來,“志願者不需要幹多麼轟轟烈烈的事情,也不是一個很高的定位,給病人送個飯,給老百姓買個藥,你就是這條街上最靚的仔。”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當民間志願者的點滴力量舉在一起,會匯聚成一股在這場全民抗疫中不容忽視的力量。

黄伟:离开军营13年,但我还认为自己是名军人

近些天,武漢市的交通逐漸恢復,物資儲備也更為充足,忙了60天的黃偉也終於能給自己放個7天的“長假”。平時,黃偉是個很熱愛生活的人。他喜歡玩盆景,喜歡玩音樂,擅長各種樂器,做飯更是專業水平。在疫情沒開始的時候,他嚮往的生活,就是每天泡上一壺茶,在家伴著日升日落修修自己的盆栽……

以前,忙於工作,這多少是個可望不可及的夢想。當突然爆發的疫情讓許多人都只能“宅”在家裡的時候,這對他來說還是一個可望不可及的夢想……

只因為,他是一名老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