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后,別再讓湖北人有跨不過的“屏障”

摘要

中青評論

我們決不能讓剛剛告別病毒威脅的湖北同胞,再次成為任何形式的“歧視”的受害者。

3月25日凌晨,經過長達63天的對外交通管制,武漢以外的湖北省其他各市,終於迎來了期待已久的“解封”之日。依照有關規定,從當日起,湖北省將解除離漢以外的離鄂通道管控,逐步恢復對外交通,離鄂人員憑湖北健康碼“綠碼”,可以安全有序流動。對於那些原本計劃在春節假期後離開湖北,回到其居住、工作地,卻因為緊急啟動的疫情防控措施而不得不長期滯留湖北的人而言,這則“解封”的消息,無疑是一則令人期待已久的重大喜訊。

解封后,别再让湖北人有跨不过的“屏障”

憑健康碼有序離鄂,對這些人來說,意味著他們終於可以告別這個令人心酸的“長假”,迴歸到正常的工作與生活中。更重要的是,對許多收入水平一般、常年在外打工的湖北籍務工者而言,長期滯留湖北,已經讓他們在經濟上陷入了捉襟見肘的窘境。為此,在確保疫情防控工作萬無一失的基礎上,能早一天讓這些人順利重返工作崗位,便能讓他們早一天脫離困境。這不僅對推進社會復工復產有著不容忽視的積極意義,同時也對確保民生與維護社會穩定大有裨益。

儘管從3月25日算起,湖北才剛剛“解封”3天,但是,已經有成千上萬名持有“綠碼”的湖北人跨過省界,踏上了返城復工的路途。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既看到了一些地方真誠歡迎湖北籍人員返城,主動為其提供健康碼互認服務,協助其迴歸工作崗位的“暖心”場面,也看到了一些持有“綠碼”的湖北人返城之後舉步維艱,面對自費檢測、強制隔離等限制,甚至被租住小區拒之門外的“揪心”場面。

解封后,别再让湖北人有跨不过的“屏障”

顯然,對各地政府而言,在接納湖北籍人員返城這件事上,尚未探索出可以通行的成熟方案,各地如何與“解封”的湖北協同運轉,也依然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此前,由於湖北省的疫情確實相當嚴重,一些地方政府出於對本地防疫工作的擔憂,對湖北籍人員返城這件事心有戒備,這不難理解。但是,這種“戒備”顯然不能成為常態,更不能變成讓有序流動的湖北人無端“受委屈”的理由。對此,各地還需以科學、理性的態度審視現行政策,向更合理的方向靈活調整。

在兩個多月的疫情防控攻堅戰中,湖北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犧牲,終於換來了今天令人放心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能夠迴歸工作崗位與正常生活,是每一個身體健康、經認證無感染風險的湖北人民都應擁有的權利。為此,在湖北省“解封”的同時,全國其他地區理當與湖北積極溝通,協力做好政策對接與人員接收工作,確保所有自湖北返城的人能順利回到居住地,儘快投入復工復產。

解封后,别再让湖北人有跨不过的“屏障”

在進行這項工作的過程中,各地政府出於對公共衛生安全的考量,多一分警惕,當然並不為過。但是,這種警惕決不能建立在損害有序流動的湖北同胞權益的基礎上,更不能讓湖北同胞有“被歧視”的感覺。在全國人民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的日子裡,湖北同胞的貢獻有目共睹。今天,我們終於取得了抗擊新冠肺炎的階段性勝利,此時此刻,我們決不能讓剛剛告別病毒威脅的湖北同胞們,再次成為任何形式的“歧視”的受害者。

在某種意義上看,當前中國正處在一個“療傷”的過程之中。對“療傷”而言,最需要的就是溫暖的治癒和熱誠的關懷。在這種情況下,全體國民仍需團結一心,守望相助,互相體諒。在湖北“解封”這件“大事”上,各地政府還需加強溝通與合作,確保每個人都能儘快走出疫情的陰霾,重新沐浴生活的陽光。

作者/楊鑫宇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