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肆虐澳洲華人送餐員遭“冷漠”顧客 一條短信卻令人淚目

阿峰是活躍在澳洲墨爾本CBD的一名華人送餐員。兩天前,他在為一位顧客送餐時,對方接餐時的“冷漠”讓他覺得很納悶。

但走出大樓的那一刻,他收到了一條道歉短信,短信的內容讓他倍感溫暖。

全程幾乎零交流,暖心短信讓人淚目

3月25日,阿峰像往常一樣騎著電瓶車穿梭在CBD。

“堂食禁令”後,點外賣的人多了起來,他也比平時更忙碌了。

莫里森提倡1.5米社交安全距離之後,他也採取了響應措施。

每次送餐時,把餐放在顧客門口,然後退開1.5米的距離,等顧客開門取餐後離開。

當天下午6點左右,阿峰為Bourke Street某公寓顧客送餐。

進入大樓,走出電梯時,顧客剛好開門,是一位戴著口罩的華人男子。

阿峰將餐遞上去,對方卻示意他將餐放在地上,並讓他離開。

除了一句“謝謝”,顧客全程沒說一句話。

阿峰當時還以為,對方是害怕自己有病毒。

沒想到,離開公寓後,他卻收到一條表示歉意的短信。

“我是在隔離中,不好意思。”

“所以剛才不能接你的餐,請諒解。”

疫情肆虐澳洲華人送餐員遭“冷漠”顧客 一條短信卻令人淚目

這讓阿峰覺得十分暖心,感動了好久。

有的顧客甚至會在訂餐時備註自己在隔離,讓送餐員把餐放在門口就行。

目前,很多大樓物業禁止送餐員進入樓內送餐,但有的顧客並不理解。

3月25日,墨爾本CBD公寓Aurora Melbourne Central出現一確診病例後,物業便不允許送餐員送餐上樓。

疫情肆虐澳洲華人送餐員遭“冷漠”顧客 一條短信卻令人淚目

Aurora Melbourne Central告示(圖片來源:今日澳洲App)

但是,有些顧客或許不知情,還是要求送餐員像往常一樣送到樓上。

阿峰的同事在給一位公寓裡的住戶送餐時,就遇到過物業阻止進入,顧客不理解,送餐員夾在中間為難的情況。

而這種事幾乎每天都會發生。

“全副武裝”送餐,“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別人”

阿峰一週上7天班,每天工作10小時,大概送30單左右,收入有$150澳元。

每天,阿峰都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穿梭在公寓、餐館、寫字樓之間,因此他也格外小心防護自己。

疫情肆虐澳洲華人送餐員遭“冷漠”顧客 一條短信卻令人淚目

阿峰出門都會戴好一次性口罩、手套,攜帶免洗手液。雖然公司偶爾也會發口罩,但對於一天工作10小時的他來說,遠遠不夠。

為此,他只能託家人從國內買了寄過來。

“國內便宜,澳洲太貴了”

家人最近寄來的一批口罩在上海滯留了。如果口罩用光,家裡的還沒寄來,他說,“就只能買亞超那種貴的了”。

而每次結束工作回家後,他都會在衣服上噴灑酒精消毒。

“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別人,萬一我病了,再一個吐沫星子把顧客感染,良心過不去。”

疫情肆虐澳洲華人送餐員遭“冷漠”顧客 一條短信卻令人淚目

當然,並不是所有送餐員都能如阿峰這樣自覺地進行防護。

記者在墨爾本CBD街頭觀察到,戴口罩的送餐員佔到70%左右,戴一次性手套的幾乎沒有。

對此,阿峰表示,有些送餐員是不重視這個問題。

另外,在平臺不發口罩,而送餐員又買不到,或者需要花額外的錢買口罩的時,“從人性自私的一面來說,那就不戴了。反正不戴也沒有人會強制。”阿峰分析道。

失業人員湧入送餐業,“收入沒有明顯變化”

澳洲堂食禁令後,外賣訂單有所增加,那麼送餐員的收入有沒有明顯提高呢?

記者在墨爾本CBD隨機詢問了幾位不同平臺的送餐員,他們的回答不盡相同。

華人送餐員:訂單幾乎翻倍,忙得不可開交;

印尼籍送餐員:訂單多了,提成也多了;

澳籍送餐員:人們不想出門,訂單異常地多;

疫情肆虐澳洲華人送餐員遭“冷漠”顧客 一條短信卻令人淚目

澳籍送餐員(圖片來源:今日澳洲App)

對於收入有沒有提高,阿峰坦言,並不像有些送餐員說的“翻倍”那麼誇張,因為“訂單多了,送餐員也多了”。

阿峰觀察到,最近自己負責的送餐區域,多了一些新面孔,路邊的送餐員多了起來。

他說,可能是由於許多美甲店、餐館關門,失業的人都來送餐了。

“所以收入沒有太大變化,因為一天能跑的上限在那裡。”

疫情肆虐澳洲華人送餐員遭“冷漠”顧客 一條短信卻令人淚目

Box Hill送餐員等餐(圖片來源:今日澳洲App)

記者遇到的一位Box Hill華人區華人送餐員也認可阿峰所說,“系統會將訂單平均分配,保證大家的收入都差不多。”


“如果實在不能治,就只能自己隔離了”

阿峰家鄉在江蘇南通,是家中獨子,也是孩子的父親。

半年前,他來澳打工,成為了一名送餐員。

送餐半年,他所在平臺的起步費從最初的$7元降到現在的$5元,對此他只能接受,“不做這個做什麼?”

運費較高的Uber Eats需要一定英語溝通能力,阿峰坦言自己無法勝任,但談到和華人顧客交流,他卻自信滿滿。

“遇到的問題都能解決得很好。西人就不行了。”他笑道,“英文太差”。

疫情肆虐澳洲華人送餐員遭“冷漠”顧客 一條短信卻令人淚目

隨著澳洲確診病例攀升,父母時常打電話勸他回家。

但是,阿峰算了筆賬,回國機票+隔離費用+來澳花費,“相當沒賺到一分錢,白來一趟”。

記者問阿峰,有沒有想過,萬一自己感染上新冠怎麼辦?

他說,“我會第一時間求助大使館。”

阿峰:“那會花很多錢吧?”

轉而他又提到,“聽人家說,政府會優先考慮給本地人和PR治療,我們(這類簽證)可能就只有排隊了。”

“如果實在不能治療,就只能自己在家隔離了。”

疫情肆虐澳洲華人送餐員遭“冷漠”顧客 一條短信卻令人淚目

墨爾本CBD送餐員(圖片來源:今日澳洲App)

隨著疫情數據攀升,澳洲“限制令”大有收緊的趨勢。

“堂食禁令”解除前,

送餐員將成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一線”人員。

他們是否有足夠的防護措施?

送餐平臺是否有義務為他們提供防護?

萬一他們感染了,是否能第一時間得到治療?

如果“抗疫戰”真的要持續到6月份,或甚至更久,這些問題可能正席捲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