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錢還是藝術炒作?1.08億元“撿漏”的書法,7年後轉手賣2億元

洗錢還是藝術炒作?1.08億元“撿漏”的書法,7年後轉手賣2億元

藝術文玩趣事


導語:幾千年歷史變革以來,人們從未停止過對於藝術創作與革新,同樣的也沒有停止過對於藝術產品的追求,有人追求就會有人造假,當然炒作也會層出不窮。無論是哪個朝代造假之術都從未斷過,在不為人知的地方甚至已經形成了一條較為穩定產業鏈。這種時候很多人都會趁著手裡的資源以藝術的名義開展很多的活動,其中,不乏少數只想趁機撈一筆油水的人仗著藝術的名義行騙造假甚至於完美空手套白狼還能微笑脫身。

曾鞏

眾所周知曾鞏是曾鞏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書法藝術和其詩文一樣,備受後世名家的尊敬與推崇,同時也是一個金石碑拓的收藏家,曾經收藏拓片有500張之多,能將古代拓片的書藝融會貫通。《局事帖》的字形修長、筆畫勁挺,明顯帶有歐字以及鍾紹京小楷的格局和筆意,這與曾鞏對書法的要求相合。這個也是至今發現的唯一一件曾鞏傳世墨跡。古書畫一個重要的價值就在於,除書法、繪畫藝術本身之外的歷史文化價值。

洗錢還是藝術炒作?1.08億元“撿漏”的書法,7年後轉手賣2億元

《局事貼》欣賞

《局事貼》高價拍賣

而經常與高價競拍掛鉤的資產大戶收藏大戶劉益謙一度被懷疑“合法洗錢”,縱觀了劉益謙的拍賣歷史,他所參與的競拍中,不少的文物都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他本人也名聲更勝。比如曾經三進拍賣場的《局事貼》。曾鞏的這幅《局事貼》曾經在2009年11月22日在北京保利夜場“尤倫斯夫婦藏重要中國書畫專場”上,被估價為1200萬元至1800萬元,最終卻拍出了1.0864億元的高價,成為了第一件破億元的中國書法作品,也是內地第三件過億元的拍品。七年之後2016年5月15日中國嘉德春拍“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在北京國際飯店開拍,焦點拍品曾鞏《局事帖》以2.07億再次成交被賣給了王中軍。

洗錢還是藝術炒作?1.08億元“撿漏”的書法,7年後轉手賣2億元

競拍現場

《局事貼》被質疑

名氣帶來的自然就是是非,再次打破拍賣紀錄的《局事貼》歷史文化價值深厚,是“千年遺珍”,這是他寫給一個叫“無黨”的鄉賢回信。全文雖然只有簡短的124字,背後卻暗藏人世“玄機”,流露出了曾鞏坎坷人生片段與複雜多變的北宋迷局,同樣的《局事貼》的藝術價值也不可估量,可作為傳世之寶,自然價格也會水漲船高,再次以高價被賣出自然會引起非議,不少人認為它被當成了洗錢或者藝術炒作的工具,質疑的聲音從未斷過。

洗錢還是藝術炒作?1.08億元“撿漏”的書法,7年後轉手賣2億元

文藝青年王中軍

拍賣炒作

一直以來許多的人都會收藏書法作品,因為年代深遠不可複製並且紙張難以保存所以價值較高,比較容易製造噱頭營造一個完美的活動。只要掛上了專業的標籤或者說是與相關人士達成了協議就可以互惠共利。然而《局事帖》本身的價值已經不需要藝術炒作,這次將《局事帖》收入囊中的是雅好收藏的“文藝青年”——王中軍。事實上,王中軍對藝術品的熱愛要遠早於公眾的認知。過去的20年裡,他通過各種途徑,共計收藏了幾百件具有極高藝術價值的藏品,熟悉他的人甚至稱他的家是私人美術館和博物館。

洗錢還是藝術炒作?1.08億元“撿漏”的書法,7年後轉手賣2億元

真多於假

雖然有些文物古董鑑定公司會騙人,隨便拿一件古董文物,無論真假都會說是真的,並且估價一定會很高,目的就是為了按照估價比例收取鑑定費,或者通過這種方式換取別的好處。但是其實文物拍賣的價格並不代表其藝術價值或者說對應的的市場價格,甚至於交易真實性都有待考究,往往天價的字畫古董可能都是洗錢或者涉嫌炒作,但是王中軍的藝術涵養與眼光以及他自身的實力完全沒有必要去參與藝術炒作或者是洗錢,只是單純的對於藝術品的熱愛和對中國文化的傳承與延續,可以說《局事帖》只是再一次被慧眼識珠。

好了,今天的話題就聊到這裡,認為小編寫的還可以的話,請點擊小程序看一看。您的點擊,就是我最大的支持,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