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职业对我们来说可以实现吗


自由职业对我们来说可以实现吗


近几年“斜杠青年”一词开始流行,一方面是因为生活压力太大,另一方面是年轻人思想不受传统观念束缚,大家越来越推崇身怀多技的多重身份,越来越向往自由职业。

管理思想大师查尔斯·汉迪预言,21世纪将是“跳蚤”(自由个体)的天下。他1976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组织的概念》,里面有些很有意思的思考:未来将不再需要把所有相关人员都集中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完成工作。如果人们能够远程完成工作,那为何不直接购买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而让他们自己安排时间呢?这样的组织能够省去监督,节省办公空间,对双方都有利。

这些想法在我们今天已经成为了现实,而斜杆青年和自由职业将是大势所趋。

想要成为自由职业者,就必须做好一名斜杆青年,拥有多种持续收入的能力,保障生存能力,这也是自由的资本。

一、那么如何做斜杠呢?

萧秋水和剽悍一只猫的建议是:

1.先做好单杠青年,有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2.做好自我投资,不断充电。

3.做好一样,再攻一样。夯实基础,再攻其他。

4.自我管理非常重要。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5.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勇敢探索,深入修炼。

看来要做斜杠,得先是好的单杠,先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具有自己的核心优势。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判断: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不用多说可根据自身所从事职业来看,基础能力包括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写作能力。

在《知识变现》这本书中,提到了很多关于提升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实用建议。

针对如何提升基础能力,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将知识输入,加上自身的思考将知识吸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最后通过写作用自己的方式将自己的东西进行输出。

二、提升能力的具体做法

(一)提升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写作能力这三个基础能力:

(1)想要锻炼阅读能力,需要用默读的方式多读书,同时用舒尔特表格训练一目十行的能力 。作者推荐了几本关于阅读力的书籍:《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样读书就够了》、《拆出你的沟通力I》、《拆出你的沟通力II》。

(2)锻炼思考能力方面作者按照从易到难顺序推荐五本书籍:《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轻松学会独立思考》《思考的技术》《思考,快与慢》《比知识还多》。

(3)关于如何提升写作能力,秋叶给出了三个写出高质量文章的诀窍:第一个不是多写,而是确定写作的质量标准;第二个依然不是多写,而是多看;第三个依然不是多写,而是多想。

我最近一直在有意识加大自己的阅读量,也在尝试看一些锻炼思考能力的书,这方面真的太重要了。

(二)专业能力的提升通常是要在工作任务中千锤百炼,如果是想让自己的专业能力快速提升,作者的建议是:

1.构建专业知识地图(知识树)

2.取得相关资质

3.不断积累案例

4.达到一定年限

5.尝试撰写专业书籍

6.通过社交网络建设个人品牌

三、你是否适合自由职业

有一款健身APP开头的标语是:自律给我自由。我觉得这句非常好,真正的“自由”不是漫无目的的无所事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真正的自由是你可以有选择的能力,有不做你不喜欢的事情的自由。

自由职业并不是朝秦暮楚,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相反自由职业者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因为缺少监督和约束后,你在时间上完全自由,如果不会好好管理时间,很有可能一事无成。

先有职业,然后再有自由。先有职业,然后再去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自由职业。

《知识变现》中,介绍了用来评估自己是否可以成为自由职业者的两种自我认知方法。一种是DISC 。DISC这个理论是一种“人类行为语言”,其基础为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莫尔顿·马斯顿博士,人力资源专家李海峰老师是国内知名的DISC授证讲师,他将其归纳为D支配型,I 影响型,S 稳健型,C 谨慎型。另一种是盖洛普优势识别器。内有34个细分的特质,可以参考盖洛普报告内容,对自己做出更好的评估。

另外还可以咨询长辈或者朋友,请他们针对你的优势、劣势、机会、风险给出参考意见。就我个人而言,我特别喜欢安静,只有在没人打扰的环境才能进行创作,不喜欢沉闷的体制生活,不会去迎合领导……特别向往那种自由职业。

但是想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必须至少有一项能够安身立命的本领,必须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有社会生存能力,还要有坚强的意志。我目前还不能满足所有指标,所以还需要好好努力。

四、如何才能考虑知识变现

知识变现是现在炙手可热的话题,职业方式与各种标签都是在这个大环境下的产物。

《知识变现》一书有个很棒的观点:“你要先有知识,才能考虑变现。”这事没有什么捷径,你必须先努力扎根,把自己的知识能力各方面提升上去,需要一定的积淀,才能够在某一个关键点喷薄而出。

所以,考虑知识变现前,先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通过学习和实践将自己变优秀起来,脚踏实地地为自己增值,然后再打造个人品牌,那时你才会拥有变现的可能性。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10万+”、“爆款”、“超级IP”各种字眼让人神经紧张,成功学与厚黑学盛行总是会引起人们的焦虑。大家都爱看数据,仿佛没有“10万+”就不是一篇好文,没有“火”就是对自己不够狠,人变得越来越焦虑。

最近一段时间,我开始回归书本,一周至少看一本书,内心渐渐平和下来,就像杨绛先生曾对一位年轻人说过的话那样:“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的太多。”发现解决焦虑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多看书,多学习。

现在的时代机遇与风险并存,我们都先不要去想什么变现、自由,先好好努力扎根才是关键。书中作者有一这段话,让我印象深刻:“20世纪60年代的人,可能还怀念计划经济的安全感;70年代的人,可能还需要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然而,80后已经完全没有计划经济等概念,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到了90后,又有自己的习惯和思想,和上一辈人都不同。”

我们这个时代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了,生活方式没有好坏之分,只要你找到了那条适合自己的路,活出自己眼中的好就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