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真的會影響人的一生嗎?

-

已經很久不用紙筆記錄心情了。

手機裡的日記app代替了它,雖然也沒怎麼經常打開去記錄。

我不是個喜歡看書的人,很少能靜下心來去認真讀些什麼,之前讀的東西也忘了大半。

偶爾,用文字來傾訴感情,到確實是一種解壓的方式。

有時候,會把我自己的一些無法與人言說的一些心裡話寫出來,希望未來的我,能夠從現下的文字裡,找到不一樣的東西吧。

Ծ

記得初中時在日記本里寫下了對班上一個男孩子的好感,被媽媽發現之後,好幾年都會拿”早戀”批評我。

說家裡沒有一個姑娘家會動早戀的心思,怎麼生了一個我這樣不知羞恥的。

我的母親永遠如此,謹遵從前的傳統思想,男女授受不親,女孩子不能和男孩子多說話,不能和同學一起出去玩。

有很多時候,我都很氣憤。

我想要溝通嗎?

無比想要。

但是,我卻只能在心裡去反駁,不然整個家裡就又是一場雞飛狗跳。

好在她近幾年不提這場日記風波了,但我覺得她永遠不會忘記這件事。

其實,她不知道的是,我後來高三的時候偷偷談了一次戀愛。

那個男孩子就像動漫裡永遠樂觀向上的男主角,可能是這份陽光感染到了我,鬼使神差的接受了他的告白。

後來反應過來自己對他並不是喜歡,覺得自己挺不是個東西的,就把人給踹了。

現在身邊的朋友都有喜歡或者被喜歡的人,而我連喜歡一個人到底是什麼樣感覺都不知道。

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下,我覺得愛情,也不過如此。

Ծ

高三因為想學美術和家裡大吵一架,我想那大概是我二十歲以前的人生裡做的最勇敢的一件事。

父母打著“商量”的旗幟告訴我“美術生沒有出路”,又給我講了很多“走了美術生的路結果一事無成”的真實事例,最後我爸總結“只要你願意學,家裡砸鍋賣鐵也讓你去”。

於是,當他最後問我“你還想去嗎?”的時候,我舉了白旗投降。

對這句“家裡砸鍋賣鐵”,我的抗禦能力為零。

後來這件事成了我心裡一道坎兒,我在最該奮不顧身的年紀選擇了退縮。

有時候我在想,可能人生總會因為某個看似不經意的選擇,而天翻地覆吧。


想到了一段話,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什麼時候出國讀書、什麼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何時選定了對象而戀愛、什麼時候結婚,其實都是命運的鉅變。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眼見風雲千檣,你作出抉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相當沉悶和平凡,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此後,我懦弱無能,事事不敢上前,我比任何人都害怕失敗,害怕被反對。

有時候,同事都笑我是個小慫包。

Ծ

高考後做了乖寶寶,又聽父母的話學了師範專業,開始經歷了一段十分糟糕的大學生活。

沒有璀璨奪目的舞臺,沒有張揚熱血的青春,沒有得到成長,也更沒有變得自信。

我好像一直在人間流浪,所有的一切,都與我無關。

就這樣,我在庸碌中畢了業。

現在實習期間做著一份爸媽覺得合適,可我並不喜歡的工作。

有時候,我會突然悵然,覺得自己根本不配站在三尺講臺上教書育人。

總覺得自己品德不夠高尚,也不是211,985名校,更沒什麼資本面對幾十雙求知的眼睛。

每一日,重複枯燥、乏味。

大一以後就徹底放棄和爸媽溝通的念頭了。

我跟母親永遠說不明白。

父親永遠在跟我講大道理,而他們二人唯一的共通點就是,父母不會害你,所以永遠都要聽我們的。

有時候我會想,如果自己不喜歡動漫,或者身邊沒有能聽我“倒垃圾”的朋友,我是不是就真的要自閉了。

很多時候,我都能在自己的身上看到父母的影子——當我大吼大叫甚至摔東西的時候,當我做一件事情被別人打擾是暴躁的時候,我想起了我爸在我面前暴跳如雷的樣子。

當我因為小事過分敏感怨東怨西的時候,我想起了我媽在家裡嘮叨抱怨的樣子。


我努力的改變自己。

努力的改變那些潛移默化在我骨子裡的東西。

我讀溫柔的書,聽溫柔的歌,努力把自己變成溫柔的人。

可每次我回頭看的時候,父母就像一面鏡子,時刻提醒著我“這是你的命”,讓我時時刻刻都記著,我在這樣的家庭裡出生,在這樣的耳濡目染里長大,我已經是這樣的一個人了。

無數次我躺在床上無聲的哭泣,我怕我這一生也和他們一樣。

家有時候不像家,像個囚籠。

把一顆自由的心,折磨成敏感脆弱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