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量的時間來換錢,會帶來哪些壞處?

活成大白菜的樣子


不知道你是否懷疑過自己的人生?

你努力賺錢之後,可曾懷疑過自己努力的價值何在?

為何生活仍是如此忙碌?

你學了那麼多本事,可曾想過它真的幫你實現夢想了嗎?

以前有人告訴我們,這輩子一定要學好一門混飯吃的本事,這樣才能過好這一輩子,而且越老越吃香。或者是一定要找個國企、公務員之類的鐵飯碗,一輩子不大富大貴,但也不會愁吃喝。要麼就是趁年輕,多累點多幹點,多攢點錢。現在我覺得這些話都說錯了,想要財務自由,掌控資源才是最重要的事。年輕人最該做的事是積累屬於自己的資源,而不是簡單的積累經驗或積累錢。仔細觀察社會上過的好的那些人,會發現他們靠的都是資源變現,雖然勞動也是不可避免的,但人家的勞動和單純用勞動變現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其實不管是公司也好,個人也好,很多業務的開展,都是依靠老闆某些獨特的資源。可能一家小公司所有的業務,都是靠老闆在業內的幾個人脈支撐的。這些人脈決定了他可以當老闆坐收漁翁之利,而其他人只能打打雜。本事想要變成錢,必須通過持續不斷的勞動,這是一個沒法停止的過程,需要一直忙碌下去。能力越高,往往也就越忙。前半生用青春換本事,後半生用本事換錢,忙碌一生。

靠勞動換取收入,早晚有一天我們會幹不動的,甚至還沒到那一天,我們就被迫下崗了,因為你的工作並不是“你的”資源,歸根結底,那是屬於公司的資源。

拿時間換錢也好,拿時間換本事也罷,對普通人來說,都不是最佳的方式,都沒法從本質上使你富有起來,你永遠會在不斷的工作中忙碌下去。你最應該做的,其實是將時間轉化為屬於你的資源,將其沉澱下來,只有資源才能替代勞動產生收入,才能實現滾雪球式的積累,越老活得越輕鬆。當然,我並不是否認年輕人不應該學本事,學本事是有用的,但前提是你學來的本事不是用來變現的,而是用來轉化資源的,思維方式上的差異會造成結果上很大的不同,當他學有所成之後,他一身的功夫,他在業內的名氣,他在客戶那裡的口碑都可以成為他的資源,開班收徒也好,寫書賣書也好,甚至可以利用接觸客戶的機會,發現新的需求,通過別的行業變現,都是很好的方法。其實如果不是生在權貴之家,大多數普通人都需要學本事,沒本事根本連混都混不下去,畢竟積累資源這件事本身也是需要本事的,沒本事的人其實什麼都積累不了,但我們前進的路上一定不要忘了自己初衷與目標,迷失在只為賺錢而工作的道路上。



活在舊時光裡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首先“大量”是如何定義?錢的作用是什麼?時間和錢什麼關係?在廣義上說,所有人為了生存都在用時間換取金錢!時間就是生命,每過一天都在消耗時間。金錢靠方式方法經過時間週期而產生價值後獲取。金錢在某些程度上可以體現“價值”而不能等同於“價值”。

所謂的“大量時間換取金錢”的說法本身語句表述不清楚,很難回答。重點在於:當所用的時間週期和週期內所能獲得金錢數量無法達到自身心理預期目標的情況下才會產生如此的疑問,那麼通過總結找尋方式方法的弊端,提升效率之法,能否縮短時間週期或改進方法來增加收益即可。原有的問題最大的害處:浪費時間虛耗光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