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盟人,割草队?

巴盟人,割草队?

小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听人讲到巴盟割草队,当时不明白具体是啥意思,以为就是巴盟当地成立的一个专门除草的组织,类似于洪湖赤卫队,敌后武工队、超人特工队这样的,不觉引以为傲,觉得牛逼大了。

后来年纪稍长,观察别人说这话的时候眼神似乎不太妙,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鄙夷,让我不寒而栗,方才明了,所谓的巴盟割草队,并不是什么赞美褒奖的词汇,相反,它代表的是一种地域的歧视和嘲讽,一种道不同不相为谋的生分感。

可以说,巴盟割草队这事,流传甚广,大到蒙西地区鲜有人不知的程度。但要问这话具体是从什么时候传开来的,史家众说纷纭,比较一致的说法是,该词的诞生要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那个年代,个别头脑灵活的巴盟人先知先觉,走出家门,成为当地第一批发财致富的人。不得不说的是,这些人中鱼龙混杂,部分人发财的手法确实是不正当的,比如说投机倒把、不讲诚信、空手套白狼。

当时很多外地人对此非常反感,于是以一种近乎戏谑的方式,将其冠之以“巴盟割草队”。

事实上,这种现象只持续了几年,之后巴盟的生意人便逐步开始走上了规范。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许多商人的原始资本积累都是不大干净的,比如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东印度公司贩卖鸦片,比如早年温州人卖假皮鞋,比如福建莆田系的私立医院等等,莫不如是。

巴盟割草队这样的称谓,很大程度是对巴盟人早年发迹的一种不负责任的笼统概括。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牵扯的面也在不断扩大化,所指代的也早已不再仅仅是当年发家的那些生意人,而是涵盖了所有生于斯长于斯的巴盟人,以至于,这已经公然成为一种赤裸裸的地域歧视了。

5年前,当有人和我说巴盟人割草队的时候,我会怒不可遏,奋力回怼,质问他何出此言;

3年前,当有人和我说巴盟人割草队的时候,我会置之不理,抛之脑后,把它当做耳旁风;

现如今,当有人还和我说巴盟人割草队的时候,我会极为淡定,笑言:巴盟人个个都是Adc啊,他们就是为收割而生的。

割草艺术的起点源于人们对农民脱贫的歧视,当中国农民手拉手肩并肩终于可以吃饱肚子开始思慕点理想时,便在我所生活的区域诞生了这样一个辞藻。

我不能说它好或者坏,因为我们在被人地域歧视的同时,也在地域歧视着别人,这条鄙视链很长,长到谁也逃不出它的魔网。

巴盟人,割草队?

要我说,这个称谓很酷呢!你为什么还要在意这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