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中的錢幣——朋

坤,元享,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坤卦,初始享通,利於像母馬那樣保持溫順的德行。君子有所行動,超初會迷失方向,後得到主人,到西南方向可以得到朋友,在東北方向則喪失朋友。安於正道則會吉祥。

泰,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於中行。象曰:包荒,得尚於中行,以光大也。

包容八荒,徒步涉河,不遺失偏遠之地的朋友不結黨營私,這是中正的行為準則。

豫,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喜樂自來,有大的收穫。不必猜疑,像簪子聚攏頭髮一樣將朋友們聚合在一起。

復: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覆其道,七日來複,利有攸往。

復卦,享通。出入沒有疾病,朋友來訪沒有災難。還回其道,七天往返一次,有利於前往。

鹹,九四: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守正道沒有憂悔,心神不定地來往,朋友與你的想法一樣。

蹇,九五:大蹇朋來。象曰:大蹇朋來,以中節也。

遇到大的險阻,朋友們都來幫忙。是因為九五陽剛中正合乎節度。

解,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

解開足大趾上的束縛,朋友來到,這才是可以相信的。

損,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

有人送給價值十朋的寶龜,不要拒絕,大吉祥。

益,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永貞吉;王用享於帝,吉。

有人送給價值十朋的大龜,不要拒絕,永遠守正道吉祥。君王祭祀先帝,吉祥。

兌,象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

大澤與大澤相連就是兌卦的卦象。君子從中受到啟發,與朋友一起相互講習。

易經中的錢幣——朋

朋的甲骨文

péng,⑴ 從字形上看,像兩串貝幣串在一起,又像提著的兩串肉。意思為朋友。⑵ 古代貨幣單位,五貝為一朋,一說兩貝為一朋,也有說十貝為一朋的 。

既見君子,錫我百朋。——《詩·小雅·菁菁者莪》

易經中的錢幣——朋

在商朝以前的遠古時代,人類隨著生產力的進步,打獵得到的食物會有剩餘,在那個時侯沒有冰箱來保存,於是就產生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易。比如,我用鹿肉交換你的雞肉,在數量上我用一串肉換你的另一串肉。但是有時不同種類的大小多數量多少不同,就需要產生第三種等價的交換工具。海邊的貝殼相對於黃河充域的人來說是稀缺的,而且美麗,便於攜帶。貝幣就這樣產生了。

劉宏毅 《千字文講記》:在上古人類主要活動於黃河流域,見不到大海,貝殼很稀有,故此以貝殼作為流通的貨幣。貝殼上打洞,用繩子穿起來,五個叫一系,二系叫一朋。

海貝在史前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遺址中,在夏代紀年範圍內的二里頭文化遺址和商周墓葬中,屢有發現,《鹽鐵論·錯幣》中並有“夏後以玄貝”的記載。

易經中的錢幣——朋

其實在貝幣出現以前,人類還用過其它形式的貨幣,但使用的時間及範圍都沒有貝殼時間長,範圍廣。

易經中的錢幣——朋

1987年在位於河南省濮陽縣城西水坡仰韶文化址發現”中華第一龍”。在一個墓室中部的壯年男性骨架的左右兩側,有用蚌殼精心擺塑的龍虎圖案,龍圖案身長1.78米,高0.67米,昂首、弓身、長尾,前爪扒、後爪蹬,狀騰飛。虎圖案身長1.39米,高0.63米。虎頭微低,圜目圓睜,張口露齒,虎尾下襬,四肢交替,如行走狀,形下山之猛虎。墓主人的兩側用蚌殼精心擺塑的龍虎圖案,被考古學者驗定為“中華第一龍”。

易經中的錢幣——朋

中華第一龍

“中華第一龍”是仰韶時期(傳疑時代,該時期的代表人物是“三皇五帝”)墓葬。

中華第一龍的出現證明了在四五千年,中國就有了風水的思想。也印證了,通過陪葬錢幣等物品進入另一個世界的神鬼輪迴觀念。

在遠古時代人類之間除了戰爭就是交易。戰爭是雙方相互掠奪物品,就是敵人,而交易是雙方拿著食物或貝幣進行交換。所以,雙方各拿一串肉或一串貝幣就是朋友。

而朋的古代發音,應該是貝殼之間或肉塊之間相碰發出的聲音。

在易經中朋友可理解為相同的特性或友好的雙方。

比如尚秉和《周易尚氏學》中:

蹇,九五:大蹇朋來。

解,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

皆以陰得陽為朋。

說到朋就必然說到友。

易經中的錢幣——朋

友的甲骨文

說文解字:同志為友。從二又,相交友也。

易經中的錢幣——朋

友,會意字。甲骨文(圖1)、金文(圖2、3、4)和篆文(圖5、6)“友”字由兩個“又”構成。意思是兩個人的手協調工作,由此產生相好、朋友的含義。漢字隸定時經簡化形成現在的寫法。兩人兩手相交,表示友好,自古已然。現在的朋友見面“握手”,正可作“友”字的註腳。《說文》對“友”提出的志向相同這一標準,未必是甲骨文時代就有的觀念,但卻對後代文人的交友產生了重要影響。西周金文“友”字有的下部加上羨符“口”(圖10、11),《說文》古文(圖14)就是由這一形象逐漸訛變而來的。

易經中的錢幣——朋

又的甲骨文

在字形上看是手抓的樣子,而友是兩隻手抓。

易經中的錢幣——朋

朋友兩字的甲骨文在字形上看可以理解為用雙手交換食物或貝幣,也可理解為兩個人一人一隻手交換物品。還可理解為是兩個同樣目的人。

朋姓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大夫隰朋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史籍《奇姓通》記載:“朋姓,春秋時齊大夫隰朋之後,有朋水、朋山其人。按宋時有朋九萬,編烏臺詩案。”

齊前莊公姜贖的孫子姜廖,被賜封於平原隰陰(今山東臨邑)為大夫,稱隰陰大夫,其後代子孫中分衍有隰氏、陰氏。

齊桓公姜小白有一個得力的大夫隰朋,是姜贖的曾孫,姜廖之子。在周襄王姬鄭元年(公元前651年),齊桓公以齊國公族身份晉升隰朋為大夫,同時奉管仲為宰相,得其助以成霸業。

隰朋的曾孫為隰鉏,在周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635年)齊後莊公姜光執政時期為大夫。在隰朋的後裔中,又分衍出朋氏、鉏氏。

所以,朋氏、隰氏、陰氏、鉏氏這四個姓氏為同宗同源。

朋氏族人中後有曾因禍而躲入“北山”中者,為避難而改為崩氏、鵬氏者。崩氏繁衍六代後又回覆為朋氏。“北山”之地待考。而鵬氏者因“鵬之雄祥”,沿用至今。

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臺灣省則名列第一千二百六十九位,多以廬郡、太湖為郡望,主要分佈在今安徽省的安慶市,湖北省的十堰市鄖西縣,臺灣省等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