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田真央:人气压过绫濑遥的花滑女神,羽生结弦都直言非常喜欢她

早前,日本媒体针对20-40岁的民众做了一项关于体育界最理想结婚对象的调查。在男性的选择中,花样滑冰选手浅田真央和高尔夫球手涉野日向子并列第一。涉野日向子是一位风头正劲的选手,而浅田真央却已于几年前告别了赛场。

浅田真央:人气压过绫濑遥的花滑女神,羽生结弦都直言非常喜欢她

究竟是怎样的魅力,让浅田依旧能够在退役之后收获这么高的人气,让她在退役几年之后依旧深深地存在于日本民众的脑海里呢?

“天才少女”成长记

对于不熟悉花样滑冰打分规则的观众而言,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应该就是选手们在冰上的各种跳跃了。而对于花样滑冰选手而言,要想滑进世界一流水平,高难度的跳跃确实是必不可少的武器。

浅田真央:人气压过绫濑遥的花滑女神,羽生结弦都直言非常喜欢她

浅田真央之所以被称为“天才少女”,就是因为她是第一位在青少年时期就完成阿克塞尔三周跳的女单选手,也是第一位在一场比赛中完成了三次阿克塞尔三周跳的选手。

虽然叫“三周跳”,但是阿克塞尔三周跳是需要选手在空中完成三周半的旋转。时至今日,能够在比赛中完成阿克塞尔三周跳的女单选手也寥寥无几。而那时,浅田真央把这个跳跃当作每套动作的标配。

浅田真央:人气压过绫濑遥的花滑女神,羽生结弦都直言非常喜欢她

不过,对于浅田真央而言,“成也阿克塞尔,败也阿克塞尔”。坦白说,拉通浅田真央整个职业生涯来看,她的3A跳其实并不稳定。这也让她在比赛中成绩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很多,其中留给冰迷最深印象的应该是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短节目。

作为亚洲第一个三次夺得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桂冠的女子单人滑运动员,同时也是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亚军,浅田被日本国民寄予了在索契与金妍儿争金的厚望。

浅田真央:人气压过绫濑遥的花滑女神,羽生结弦都直言非常喜欢她

索契冬奥会

本是夺冠大热门的浅田却由于3A摔倒加之连跳失误,致使短节目之后提前退出了奖牌的争夺。

而在隔天的自由滑中,她却又顶住压力,以完美的发挥将总分追至第六。节目中,再一次完成了她的3A。只不过这一次的结果,带着一丝悲壮。

浅田真央:人气压过绫濑遥的花滑女神,羽生结弦都直言非常喜欢她

“人生目标是通过坚守信念而不是屈服来实现的,她从不放弃这个高难度的跳跃。也许这条路走得很艰难,很孤单,但上天不会辜负你的勤奋和坚持。”

央视解说在浅田真央比完自由滑之后带着哭腔给出以上评价,因为大家都知道,这应该是她参加的最后一届奥运会了。这是一次完美的失败,一次最符合日式美学的死亡,不能想象,还有比这更绚丽、更永恒的事物了,哪怕是胜利。

浅田真央:人气压过绫濑遥的花滑女神,羽生结弦都直言非常喜欢她

即便她后来又选择坚强复出,但还是由于无法恢复到巅峰状态,挣扎之后还是在2016年选择退役,无缘平昌冬奥会。

日本国民的“心头之爱”

日本人民有多爱浅田真央?她是家长们心目中的好女儿,是媒体不敢伤害的乖乖女,是广告商的宠儿,是宅男的理想女友。就连她的微笑,日本综艺节目都可以做一个专辑进行播出。她参加2015年中国杯花滑大奖赛时的短节目和自由滑收视都超过了同期直播的日韩棒球对决,可见,日本国民对浅田是真爱。

浅田真央:人气压过绫濑遥的花滑女神,羽生结弦都直言非常喜欢她

而在她宣布退役后,和她一样视花滑为生命的羽生结弦为她送出了专属祝福:

“无论是阿克塞尔跳,还是复杂多样的步伐,都在冰场上展现出了浅田真央独有的身姿和演技。看着你无论在什么样的状况都勇于挑战的样子,我真的感到很幸福,非常喜欢如此热爱花滑的你。今后你也一直会是我憧憬的存在,谢谢你给了我这么多的梦想。期待可以再度见到你。你真的辛苦了。”

浅田真央:人气压过绫濑遥的花滑女神,羽生结弦都直言非常喜欢她

在日本浅田真央甚至一度压过艺人凌濑遥,成为广告商最想邀请的明星。也许是为了继续让喜欢她的人能够经常见到她吧,退役后的浅田真央好像比退役前更为活跃了。

退役的时候浅田表示,今后依然希望通过自己在冰上的演技给更多的人带来快乐和勇气,明言不会放弃这项运动。

浅田真央:人气压过绫濑遥的花滑女神,羽生结弦都直言非常喜欢她

事实证明,她完成了自己的承诺。每年浅田都会参加冰演,让超过20个城市的观众都能看到花样滑冰的现场表演。

同时她也尝试了其他体育项目,例如冰球、拳击和马拉松等。而且在电视台她还有一档属于自己的电视节目。

浅田真央:人气压过绫濑遥的花滑女神,羽生结弦都直言非常喜欢她

也许,在花样滑冰漫长的历史中,浅田真央只是一颗流星。但其在赛场内外表现出来的绝境奋起的精神,却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如果当你面对困难不知如何走出时,请去看一看她在索契滑出的那套《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也许会鼓舞到你。

希望浅田真央有一天可以来到中国进行冰演,为中国冰迷们带来更快乐的花滑表演。也祝福她今后的人生可以更完美无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