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仁兆鎮前頭村以實現“三治融合”為核心,推動鄉村振興

新農商網3月27日訊 山東省平度市仁兆鎮前頭村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努力發揮好村民自治作用、法治保障作用、德治引領作用,積極開展“三治融合”,著力建立和完善通暢的民意表達機制,給予村民充分參與村務機會,促進了幹群關係和諧,社會治理規範有序。

平度仁兆鎮前頭村以實現“三治融合”為核心,推動鄉村振興

該村建立了一套村治規章制度,涵蓋村務管理、黨員管理、村民管理等方面,形成了網格化依法治村的制度體系。村務管理包括決策程序、議事規則、財務管理、村務公開、公共事務管理、聯繫群眾、幹部考核等;制定《村規民約》、《家風家訓》守則,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組建“和事佬”民情調解團,通過發揮村黨組織作用,及時公正處理矛盾,切實維護村民利益,促進村莊和諧平安。2019年秋天,有兩戶村民因為在衚衕放三輪車鬧矛盾,“和事佬”代新軍得知後,連續跑了三天進行調解,兩家和好如初,像這樣婆媳矛盾、鄰里矛盾的事情,7名“和事佬”都能主動上門化干戈為玉帛,每年化解50多起矛盾。村莊有紅白事,村莊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得到消息後,跑前跑後幫忙。不擺排場、不鋪張浪費已經成為村民新時尚。村民劉同樂高興地說:“以前酒席擺得少會覺得沒面子現在紅白理事會參與按條約辦省錢還不丟面子。”

平度仁兆鎮前頭村以實現“三治融合”為核心,推動鄉村振興

作為山東省鄉村振興示範村,有了堅強的社會治理基礎,在推進“五個振興”方面遊刃有餘。2019年該村啟動田園綜合體建設,年內建成農業示範棚和養殖場,實現果蔬肉蛋批量供應,打通村集體穩定收入來源,帶動全村種植業大田為主升級為大棚為主,由單一的農業種植模式升級為“一二三產”融合模式,增加村集體年收入30萬元以上,完成糧食功能區和水肥一體化試點任務。

全村推選和培育15名優秀黨員和村民代表在“星火產業計劃”中擔綱舉旗,吸引3—5名在外能人返鄉創業,對適齡村民分類進行技能培訓,提高村民整體素質。開辦“莊戶學院”、組建文化小分隊,建設文體活動廣場,開展書法、美術、戲曲等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傳承和繁榮鄉土文化。組織老黨員、老幹部、老教師講史育人,重修村規民約,對文明戶評星定級,培育文明村風。去年該村完善村莊基礎設施,實現道路硬化“戶戶通”、農灌電全覆蓋、綠化亮化無盲區,拆除各類違建,全村實行網格化管理,初步形成宜居宜業的良好環境。健全制度體系,村黨支部規範化標準化建設達標。發展2名年輕黨員,實行黨員量化積分管理,激發黨員隊伍活力。

平度仁兆鎮前頭村以實現“三治融合”為核心,推動鄉村振興

前頭村全面推進村級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村級自治體系建設,堅持和完善社會治理規範化,以“三治融合”為抓手,把廣大群眾凝聚在黨的周圍為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提供基礎保障。(記者 劉濤 通訊員 崔汝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