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學國
這種觀點非常正確。
製造業依靠技術和市場的雙支撐,才能獲得效益。缺少任何一項,都難以獲得效益。即便能夠獲得效益,也大都利潤極低,市場稍稍發生變化,就有可能出現虧損。
相反,銀行主要是依據企業和居民的存款等,通過貸款獲得利差和收益。更主要的,銀行憑藉壟斷,並以創新為藉口,獲得很多市場競爭無法獲得的利益。如在利率之外增加顧問費、諮詢費、存款保證金、搭售理財產品等,且實際收益比利息還要多。
也正因為如此,銀行的利潤是相當高的,高得令製造業根本無法比。在這樣的情況下,製造業的增值稅率反而比銀行還要高,顯然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利於製造業發展的。尤其在經濟競爭不斷激烈的大背景下,更加不合理。
所以,應該依據經濟發展實際,對製造業和銀行的增值稅徵收辦法進行適當調整。尤其要降低製造業的稅率,至少,目前經濟比較困難的情況下,可以適當降低製造業增值稅率和提高銀行增值稅率。
譚浩俊
每天堅持原創,已經很多年了,其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希望內容對您有幫助,也希望各位能夠給些鼓勵,關注,點贊,留言都可以!感謝讀者,感謝粉絲的長久陪伴!
趙冰峰
我同意製造業的稅高,但是具體的解決方法應該是降低製造業的賦稅,但是這種降低應該有科學道理。而不是單純的從數字上降低。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為增值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繳納增值稅。
首先看看這個增值稅稅種,增值稅的目的是將商品的增值部分計入稅率,並且按照增值部分交稅的過程,而商品流轉和生產過程環節多,每個環節不重複徵稅,已在上一環節叫過的,下一環節不交。而金融業就有意思了,首先金融業有很多自己的稅種,例如印花稅(證券),所得稅(各種投資)。
再看看徵稅對象,增值稅對象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為增值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繳納增值稅。這樣金融屬於服務行業,那麼在徵稅範圍就被定義到了現代服務業中,按6%徵稅。
那麼製造業的16%確實按現在的市場利潤來講已經很多了,雖然稅務由下級承接,也就是消費者承受,但是按照價格來講,還是會增加不少。金融業手段複雜,但是環節中需要的步驟少,所以應稅部分更少。
但是現在因為稅而導致大家都去搞金融這句話有失偏頗,搞金融的多不是因為稅少,而是因為目前市場上可以用錢來玩錢的手段和渠道太多了,而金融業的資產端仍舊渴望著資金的,大量的資金沒有匹配,自然吸引很多人去做,(但是玩歪門邪道趁機發財的也大有人在)。而且金融利潤豐厚,例如股市(更何況是用巨大資金可以操縱),雖然承擔風險,但是人們在利益面前風險的意識就會被掩蓋。
而製造業的弊端在於環節多,技術密集,而單純的製造不掙錢還得交稅,而研發需要的時間週期長,成本高,見效慢,而商業環境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研發,燒錢,別人掙錢,你就是倒退,那麼誰還去研發呢?另外技術的壟斷,現在由於專利等問題,很多技術都掌握在高校、研究機構、國企等手中,而很多民企希望利用技術高實用創新遇到了門檻困難,都是阻礙製造業的核心,另外就是核心技術掌握在歐美,而歐美為了遏制我們在製造標準等領域根本不對我們開放,就算我們有創新生產出來的產品不能和世界接軌,也是沒用的。
現在需要的是讓製造業有歸屬感,讓金融等服務業成為他們的柺杖,而不是成為吸血鬼。就稅收而言應該對搞創新的定向降稅,例如每年申請多少有效專利且轉化為產能的、每年可以提供多少新型行業配套的等等,讓稅變成引導大家努力方向的指南針,而不是增加負擔的包袱。
這是真心的感受,希望大家多多指正。
張小帥說理財
什麼是增值稅?
增值稅是以商品(含應稅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徵收的一種流轉稅。從計稅原理上說,增值稅是對商品生產、流通、勞務服務中多個環節的新增價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徵收的一種流轉稅。
舉個例子:A企業進口一批布料,價值1000萬元,經過加工後,變為衣服,以1500萬元的價格銷售給下游企業,這個新增的500萬元價值,就需要繳納增值稅,按照製造企業16%的稅負標準,則需要繳納增值稅:500*16%=80萬元。
對於銀行而言,增值稅主要就是存貸差以及各類服務項目所收取的勞務費用。單純從稅率上來看,明顯製造業吃虧比較厲害。
但是為什麼我說這個專家說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不完全的正確呢?兩個原因:
偷稅漏稅
漏稅是無意識的,不過是少數,現實中更常見的是偷稅,什麼是偷稅呢?
偷稅是指納稅人故意違反稅收法規,採用欺騙、隱瞞等方式逃避納稅的違法行為。如為了少繳納或不繳納應納稅款。有意少報、瞞報應稅項目、銷售收入和經營利潤;有意虛增成本、亂攤費用,縮小應稅所得額;轉移財產、收入和利潤;偽造、塗改、銷燬帳冊票據或記賬憑證等。
舉個例子:銷售不開票,比如我們去餐館吃飯,去商場買衣服,如果不要發票那麼就會多給點折扣,對於生產企業也一樣,購買原材料及銷售產品時均不開票(賬務實際走個人銀行卡,避免公司賬務流水過高);或者少開票,比如上述案例實際銷售價格1500萬元,開票金額為1200萬元(剩餘的300萬通過個人賬戶結算),那麼只需要納稅:200*16%=32萬元,比原本的80萬元少了48萬元,相當於實際稅負為:32/500=6.4%.
此外還有很多種方式,如意虛增成本、亂攤費用,轉移財產、收入等等,故而雖然名義上為16%的稅負,但是實際根本不可能繳納到16%的稅負(對於私企而言,而製造業以私營企業為主)。
為什麼國企的很少偷稅漏稅的?因為國企賺的的錢不是董事長或CEO的,賺的錢主要都是國家的,所以國企都會按時納稅,因為不涉及自身的利益,就不會去想鑽空子,這是人的本性特徵。
企業性質
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大部分均為國有獨資企業或國有控股企業,國有獨資中央企業根據行業不同,按適用比例從稅後利潤提取國有資本收益上交國庫。國有控股、參股企業以支付股利股息形式進行利潤分配。
對於金融業徵收再高的稅負,無非就是把資金從自己左邊的口袋轉移到右邊的口袋,但是對於製造業(以私營企業為主),徵收的稅負就是實實在在的稅負了,而一個國家的正常運轉離不開稅收,所有國家的支出,最主要的依靠就是稅收,因此對於製造業徵收高於金融業的稅率也就在清理當中了。
總結
目前金融業已經放開,允許民營資本的進入,當哪天民營資本在金融業佔據有一席之地之時,或者也就是金融業稅率提升之時。故而我說這個專家說的有一定道理,但並不完全準確。
鯉行者
財智成功認為,一國經濟發展,更多依靠製造業。金融業雖然能夠使資金更高效流轉,但是靠吸收製造業的營養生存,本質是製造業的寄生蟲。
從宏觀層面來看,傳統生產企業屬於製造業,農業生產本質也是製造業,而信息產業提供數字產品和解決方案提升工作效率,同樣可以歸屬於製造業。
不論金融產品如何創新,金融都脫離不了在製造業身上寄生的本質,都是通過各種產品獲得貸款利息。
製造業的純利潤不到10%,甚至於多數民營企業5%都達不到。假如沒有壟斷地位,又拿不到鉅額補貼,在如今的形勢下虧損是非常普遍平常的結果。
但是,與慘淡的製造業相比,金融業一路高歌,日進斗金,員工普遍年薪數十萬元。就以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銀行為例,2017年一年純利潤2875億元,一天淨賺7.88億。僅此一家的利潤,就可以秒殺A股中盈利最差的上千家上市公司利潤總和。
金融業有多麼好過,製造業的融資成本就會有多高有多難。
在這種情況下,增值稅上金融業還有巨大的優勢,稅率6%,相對於高科技企業15%,製造業16%的稅率,確實形成了對製造業的壓制。
稅率上的天壤之別,是經濟避實向虛的重要原因之一。
製造業才是真正產出價值的領域,金融不管做的如何花團錦簇,都產生不了新的價值。金融業的低稅率,確實產生了縱容金融榨取製造業利潤的效果,長此以往,將嚴重影響製造業發展。
貨幣放水可以增加流動性,但是後果是通貨膨脹甚至於滯漲,只有合理減稅,通過稅收調節各行業不合理利潤,才能使得經濟體更加健康。
財智成功
楊偉民說金融業增值稅率是6%,製造業16%,這不合理,你怎麼看?
近日,楊偉民在一個主題演講中說,“金融業收入那麼高,金融業佔GDP的比例、金融業的利潤也很高,上市公司中幾個銀行的利潤超過其他實體經濟企業的利潤,但金融業稅率是6%,這不合理。那麼高的利潤,那麼低的稅率。高技術企業卻要交15%所得稅,製造業16%,是否合理?等於是壓制造業,鼓勵金融業。為什麼現在大家都願意把錢投到金融業,稅少,利潤高。”
這番話,戳中當下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不對等根源。為什麼實體經濟不斷下行?不得不反思虛擬經濟的一些現象。
第一,金融業沒有直接創造財富,卻享受如此高的利潤,以及如此低的稅率。為什麼?難道就是資本的力量。
由此,也可以再來看房地產業,其實也已經承載了太多的金融投資功能,具備了虛擬經濟的特徵,同樣並不創造更多的財富,卻一而再、再而三地推高房價,讓資本的炒房大行其道。
第二,以高新技術、製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不僅創造財富,而且推進社會進步,卻要承擔高稅率、低利潤。難怪不少企業、資本、個人紛紛棄之而去,幹公司不如炒房產、不如玩資本。一些上市公司利潤不怎麼樣,只要賣掉北上廣深一套房,立馬大賺特賺。
第三,在當前討論大減稅的背景下,我們需要重視對實體經濟的減稅問題,重視對中小企業的減稅問題,切實釋放實體經濟、中小企業的活力。
碧翰烽
事實確實如此你去做金融搞互聯網稅率反而低了,你去做實業稅率反而高了。那樣誰還願意做實業。一個國家如果實業不行其他都是虛的。國家應鼓勵創業的同時,更鼓勵從事實業。可以從給予免稅期限開始做起。
只聊天下
這專家說得只是片面,他不懂得生產企業進項可以抵扣稅負,出口商品還可以退稅,生產企業實際交稅負約3-4點就可以了,退稅大多數都是13點,像我們工廠出口商品就能享受國家退稅13點,這也是利潤的一部分,要是企業按6點徵稅,那退稅率該幾個點?更加死一大片企業。
安特惠普
想想也是醉了,美國在不斷減稅降低企業成本,中國在考慮加稅來平衡企業稅負,首先,你不擔心銀行轉嫁成本,廣大中小企業肯定要擔心,作為一個有一定影響力的專家就靠著膚淺的表面看法來忽悠普通人?
在我看來需要的是全民減稅,如果認為銀行稅負不高也可以不減金融業,
這個磚家的言論讓我想起一個漫畫故事:一隻狐狸幫小熊和兔子分餅,他特意把餅分不均勻,熊說兔子分多了,於是狐狸就咬了一大口兔子的餅,兔子這時候發現熊的餅比自己大了,於是狐狸就又咬了一大塊熊的餅,就這樣咬來咬去,熊和兔子的餅都到狐狸肚子裡去了,這裡兩個都很開心,因為很公平啊。
用戶233882617
我覺得製造業的增值稅還可再高一點,金融增值稅也再高一點,因為製造業已經死的七七八八了,中國以後要實現4.0,到時候一樣要淘汰,現在也不缺這一斧頭。劈死算了。金融業鱷魚太多,加點稅有助於減少競爭壓力。加稅是好事!加把,我贊同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