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窩裡橫,外面慫”?兩個自我折磨的人袒露心聲

什麼是“窩裡橫、外面慫”?

有的人在外唯唯諾諾,一副老好人的樣,回到家裡就摔盤打碗,為一點事開始大吵大鬧。

在外面和在家完全是兩種反差極大的性格。

這就是典型的“窩裡橫,外面慫”。

這樣的情況在孩子身上比較常見,在熟悉的環境裡是個小霸王,去到了陌生的環境就變得膽小,只知道躲在父母身後。對孩子來說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人從小就懂趨利避害,他知道在家裡自己無論怎麼發洩,家人都可以包容他。在外面,別人會教訓他,所以他收斂言行。

對孩子來說,父母加以引導可以改變,對成人來說,則變成一種對自我和家人的折磨。很多人明知道自己的問題卻難以改變。

下面我們來聽聽兩個“窩裡橫、外面慫”的人的心聲,可以更多的瞭解他們的心理。如果你有這樣的家人也可以更懂得如何幫助他們改變。

為什麼“窩裡橫,外面慫”?兩個自我折磨的人袒露心聲

小斌 窩裡橫是一種自我壓抑的反彈

小斌在單位上是一名編外人員,他謹小慎微,努力工作。加班等領導,他毫無怨言,同事讓他幫忙跑腿買個外賣,他都欣然接受。在單位的人眼裡,他就是一個熱心腸的老好人。

實際上,小斌並不開心,他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沒法拒絕那些超出職責範圍的要求。

每天一回到家滿身疲憊的他就變了一個人似的,桌子上的一點灰塵,不合胃口的菜都是他情緒的導火索,他摔東西發脾氣,甚至打人,老婆因此受了很多委屈,最終選擇離婚。

他知道自己做得不對,但是在工作上的壓抑沒有發洩的出口,只能發洩在親近的人身上。發完脾氣以後其實自己也不開心,但又難以控制。

為什麼“窩裡橫,外面慫”?兩個自我折磨的人袒露心聲

王工 內心自卑從弱者身上找自信

王工價格比較內向,也不善言辭,平時在外總是得不到表現的機會,很多比他入職晚,經驗和資歷不如他的人都升職加薪了,他還一直在原崗位上做著最基礎的工作。

他平時回到家就愛喝點小酒,一喝酒就喜歡教訓孩子,如果孩子不聽就開始動手打,時間長了,孩子也和他不親近,他內心也卻越來越自卑,每次看到孩子憤恨的眼神,他就想制服孩子,結果適得其反,形成了惡性循環。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的性格?


為什麼“窩裡橫,外面慫”?兩個自我折磨的人袒露心聲

父母無條件溺愛,沒有立規矩

這樣的行為,我們在小孩身上經常看到,有的小孩在家裡是小霸王,比如想要一個棒棒糖、一件玩具,如果父母不滿足他,撒潑打滾,哭鬧不止。

在外面卻變得很膽小,當眾說句話都不敢,別人搶他東西只知道哭。

這是因為父母的無條件溺愛導致的,對於孩子的要求,父母如果一開始不答應,而在孩子耍賴哭鬧的時候妥協了,小孩就知道,這招管用,下次還如法炮製,於是父母不斷地妥協,在孩子面前沒有原則。

父母不給孩子立規矩,沒有原則的寵愛,就會導致孩子在家裡肆無忌憚。

而孩子也很聰明的知道在父母面前可以享受這樣的為所欲為。

當他在外界環境中碰了壁,就會產生極大的落差感,逃避害怕是種本能反應,久而久之就會變得懦弱。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親子諮詢師楊傑老師認為:媽媽的一味妥協,孩子只會從媽媽身上學到兩樣東西——

第一,發脾氣;第二,只要自己堅持發脾氣,媽媽遲早會妥協。

越橫越脆弱,不會正確表達情緒

窩裡橫的人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不知道怎麼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他對外界環境是戒備的,甚至有點恐懼,導致自己積壓了很多負面情緒,在外面越是壓抑自己,積壓的情緒回到家就一股腦的發洩在自己家裡人身上,達到壓力的釋放。

這就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如果是小孩,從小情緒的正確疏導是很重要的,父母需要關注到他的情緒,讓他學習通過正確的方式排解。

也要讓他意識到暴躁的發洩方式對別人對自己都會造成傷害。

如果已經成人,家人可以通過“反抗”讓他意識到自己所帶來的傷害,如果不能改變會有怎樣的後果。其實大部分人知道自己存在的問題,不願意改不過是因為有恃無恐。

樹立自信,培養社會能力

窩裡橫的人在和外人交往時看起來正常,實際上他的內心是慫的,他是膽怯害怕的。

他沒法對別人展示真實的自我,這又加重了他內心的壓抑。

這多半源於不自信,父母需要多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鼓勵他讓他知道自己如何在別人面前展示自己,樹立自信心。

而成年人,只要你有意願去改變,可以通過自我認可、自我提升,自我突破的方向去努力,當你證明了自己,你的膽怯心理也能被進一步治癒。

歡迎點贊和評論,遇見蘇西,你將收穫更多情感乾貨和個人修煉指南,陪你成長為更強大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