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援助对象?答复来了

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外交部副部长罗照辉在发布会上介绍,对于国外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感同身受,主动对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已宣布对83个国家以及世卫组织、非盟等国际组织提供紧急援助,包括检测试剂、口罩等医疗物资。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一次紧急人道主义行动。

如何确定援助对象?答复来了

援助了谁?

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邓波清介绍,中国正在制订第五批援助实施方案。从援助对象看,既包括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也包括公共卫生体系和防疫能力较为薄弱的国家,还包括欧盟、非盟等国际组织。从地域分布看,包括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南太平洋国家。

援助了什么?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和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邓波清介绍,中国的对外援助主要包括四种形式:

分享经验:中国的防控经验非常珍贵,国家卫生健康委汇编了最新诊疗方案、防控方案,及时分享给了全球180多个国家、十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

技术交流:国家卫生健康委建立了疫情防控和临床诊治领域在线知识中心和国际合作专家库,已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近30场技术交流会议。

派遣医疗专家组:截至目前,中国已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尔维亚、柬埔寨等5个国家派出7批医疗专家组。此外还指导长期派驻在56个国家的医疗队。

医疗物资援助:中国向世卫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用于增加有关国家防疫能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指定用途。援助物资包括检测试剂、口罩、防护服、隔离眼罩、测温枪等诊疗设备。

如何确定援助对象、物资品种和数量?

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邓波清介绍,中国在确定提供抗疫援助方案的时候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当地疫情的严重程度,当地医疗卫生条件;二是有关国家向中方提出的具体的援助要求和需要;三是中国政府自身所具备的能力,我们在充分保障国内抗疫工作需要的前提下,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妥善制订援助工作方案。具体援助方案,包括物资的品种、数量,双方的职责、任务分工,由两国政府协商确定。

邓波清表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对那些曾经帮助中国抗击疫情的友好国家,我们时刻铭记在心,一定会及时回报。同时各国能力不同,中国感激这些国家物资上的援助,也同样感激他们在政治和道义上的支持。中国的对外援助,不仅仅讲“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更坚信“烈火炼真金,患难见真情”。

对外援助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邓波清强调,中国的对外援助一直是量力而行,我们对外提供抗疫援助,不管是物资也好,派遣专家组也好,首先也是保证国内防控疫情的需要,做好国内防控工作,实际上也是对全人类做出贡献。

及时共享数据鼓励科学家和医生发表英文论文

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介绍,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科技界第一时间科学分离鉴定了病毒毒株,并共享了病毒全基因序列。在共享数据方面,中国搭建了两个平台:全球冠状病毒数据共享与分析系统和2019新型冠状病毒资源库,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其中,2019新型冠状病毒资源库已经为152个国家和地区、7.6万访客提供了数据服务,下载文件超过444万份,国内外专家利用这个数据库提供的数据分析发表了高水平的文章。

另一方面,我们还鼓励科学家和临床一线医生把最有价值的成果用英文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目前,中国科学家已经在各大医学期刊和杂志发表了54篇论文,其中包括钟南山院士团队发表的1099例病例的分析,非常有价值。

输入确诊人群90%持中国护照

外交部副部长罗照辉介绍,目前输入确诊人群,90%的人持中国护照。这90%持中国护照人员当中,又有40%是留学生。是否回国,需要权衡利弊(航班减少,长途飞行感染的风险,如果转机可能在第三国被隔离等)。

罗照辉表示,祖国永远是我们海外公民的坚强后盾,外交部和教育部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关爱留学生,为留学生服务、解决困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