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三):古城牡丹,浅谈洛阳牡丹和曹州牡丹的由来


三月三(三):古城牡丹,浅谈洛阳牡丹和曹州牡丹的由来

城北也有一处古迹。

话说楚文王二年(公元前688年),楚国在北境修筑长城。这是中国最早的长城。今天的楚长城,主要位于县城北部的象河关地段,县域内残长约60华里,历经2700多年的风风雨雨,夯土、城堡、马面等遗迹保留较为完整,是楚长城的精华。早有仔细踏勘的意向,一直没有时机。听发小讲,此间有一株千年古银杏,粗丈余,七八人方可搂抱。遗存的楚长城大部为夯土建筑,沿伏牛山脉错落起伏,山间植被繁茂,每到橡子成熟季节,常有野猪成群出没。

古城历史悠久,儿时还有城墙和壕沟的记忆。城墙破败了,到处露出厚而长的城砖。壕沟深数丈,下面是穿城的沟壑,水流潺潺,灌木丛生,虬枝从墙缝里横斜而出,阳光下分不清是水烟还是雾气,顺沟壑弥漫。这些地方慢慢被城市垃圾填埋了,错落的楼房和马路,早不见当年的踪迹。

三月三(三):古城牡丹,浅谈洛阳牡丹和曹州牡丹的由来

家里的牡丹开了,微信群里发了十几张。花朵大如银盘,玉立枝头,看着就欢喜。有几张是母亲发的。为了和小孙子视频,70多岁的老母亲学会了使用微信。牡丹是她的牵挂,每年都小心侍弄,开花了就让外孙女在群里“炫耀”。今年高兴,她自己也发几张凑凑热闹。两位老人气色很好,坐在自己养护的花圃前,晒着太阳。身后绛紫色的牡丹,满庭芬芳。

三月三(三):古城牡丹,浅谈洛阳牡丹和曹州牡丹的由来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的这首《赏牡丹》让很多人误解,以为京城说的是长安。其实他说的是洛阳。这要从周朝说起。周发源于岐山,牧野之战代商自立,废朝歌,于河洛之滨、邙山之阳营建洛邑。帝都“两京制”即发端于此。自周之后,汉唐均为两京,西京长安,东京洛阳。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江南的粮船直达洛阳,使其地位更加突出。有唐一代,皇帝为吃饱肚子,常年居于洛阳。武则天在位21年,始终不离东京,死后方归葬乾陵,重回陕西。这也是洛阳被称为“神都”的由来。北宋建都汴梁,“东京”始为开封的称呼,明时被称为“北京”,这是后话。“东都”此后则成为洛阳的专属。

三月三(三):古城牡丹,浅谈洛阳牡丹和曹州牡丹的由来


三月三(三):古城牡丹,浅谈洛阳牡丹和曹州牡丹的由来

唐朝诗人的牡丹诗词,大多说的是洛阳。这还是要感谢武则天,大唐的满堂富贵、盛世气象,都藏在她喜欢的牡丹花里。洛阳牡丹自此名扬天下,“姚黄”“魏紫”被誉为牡丹花中帝后。明清之后,曹州牡丹兴起,就是今天的山东菏泽。北京的牡丹,大多来自古曹州。中山公园的清代牡丹,20世纪50年代移自城南崇效寺,就是当年的寺僧从曹州带来的。洛阳牡丹,历史悠久,但成产业成品牌,曹州则是妥妥的后起之秀。近几年,故宫举办牡丹展,后援理所当然是曹州,无他,乃沿习明清旧制。

对牡丹的喜爱,深入中原汉文化的血脉,至今不衰。洛阳牡丹和曹州牡丹同属中原牡丹种群,分列黄河东西,同竞芬芳。故乡的牡丹,三月三就竞相开放,洛阳要到清明前后才进入盛花期,北京更晚,差不多要到五一了。

三月三(三):古城牡丹,浅谈洛阳牡丹和曹州牡丹的由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