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請問你是~~~

如果有一天,你在路上遇到我,我卻目光飄忽地從你身邊無視而過

如果有一天,你熱情招呼我,我卻一臉迷惑

如果有一天,我對著你喊出了另一個人的名字

……

請你原諒我!

這只是因為,我是一個臉盲症患者。

這個網上流傳的一個段子,訴說了一個臉盲症患者無奈的心聲。

今天就來一起了解下

什麼是臉盲症?

臉盲一詞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臉盲症其實真的是一種病。它又被稱為“面孔遺忘症“,正式名稱是"面部辨識能力缺乏症"。臉盲症的發病率約是2%,也就是說50個人裡面就有1個人是臉盲症。


臉盲症可能來自於先天遺傳,也有可能是因為後天的意外,恰巧損傷了大腦中用來識別人臉的關鍵區域,就會造成後天性的臉盲症。


根據症狀不同,臉盲症可以分為兩種,統覺性臉盲和組合型臉盲。

統覺性臉盲

統覺性臉盲是看不清別人的臉,就是無論誰的臉,看上去都是一團模糊。這種臉盲往往是大腦中的枕葉和顳上溝損傷,所以不能進行人臉的早期識別。

不好意思,請問你是~~~

圖│unsplash

不好意思,請問你是~~~

圖│pixabay

組合型臉盲

第二種情況是患者能看清對方的五官,但是沒辦法把五官組合在一起進行辨認,他們可能會覺得劉亦菲和鳳姐長的沒什麼不同。這種臉盲叫做“組合性“臉盲。


組合型臉盲的人佔了臉盲人群的大多數,這種類型的臉盲是因為大腦中有個叫做梭狀回的部位組合功能出現了問題,所以無法將人的五官整合成一個整體。

不好意思,請問你是~~~

梭狀回 圖│pixabay

對於一個正常人來說,識別一張人臉,首先是由大腦中處理圖像和識別圖像意義的部位來對每個結構做出識別,然後由梭狀回來將這些結構拼成一個整體。


其中左梭狀回主要負責對熟人的面孔的加工,而右梭狀回主要負責識別陌生人的面孔。


組合性臉盲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分辨人臉,就像是我們試圖從一堆猩猩當中分出哪隻是哪隻。雖然也可以刻意地通過強行辨認每一個細節來區分兩者的不同,但是轉頭就忘,下次見面還是想不起來誰是誰。

不好意思,請問你是~~~

圖│pixabay

怎麼判斷你是不是臉盲症?

不過有的人即便是臉盲,自己也大有可能不知道,甚至一輩子也覺察不了。因為他們並不知道別人看面孔時候的感覺,以為大家看到的都是一樣的。只有當別人指出他有問題的時候,他才有可能會意識到。


不過你可能會奇怪,臉盲症患者是怎麼辨認人的呢?實際上我們每個人認人可不只是辨認臉,還可以通過其他特徵來識別,比如金色頭髮的小哥哥,山羊鬍子的大叔,有個翹臀的小姐姐等等。

不好意思,請問你是~~~

圖│youtube

如何辨別自己是不是臉盲

一個很簡單的方法,你現在去想一個你特別熟悉的人,比如你的戀人,父母,孩子,你能想起他的特徵,但是當你想到臉的時候,就完全想象不出來。那你應該就是臉盲症無疑了。

異族效應

不過,還有一種很特別的情況,叫做異族效應。它的症狀和臉盲症極其相似,但不是真的臉盲,而是一種心理現象。


異族效應說的是有的人分不清外國人的長相,沒錯,只是分不清歪果仁的臉。


比如美國人就覺得亞裔的女性都長的差不多,而中國人對於歐美那一票演員也分不大清,我曾經見過一個妹子,竟然說從來沒把布拉德皮特和小李子認對過,不知道為啥這兩人長這麼像。我的天哪!!!

不好意思,請問你是~~~

不好意思,請問你是~~~

像麼像麼像麼??? 圖│pixbay

異族效應是因為知覺窄化造成的。


啥叫知覺窄化呢?這是說啊人們對於事物的感覺、認知、情感或者思維向某一方面高度集中,而使得它所包含的範圍越來越窄,這就稱為知覺窄化。


這個窄化呀,其實還是我們人的一種適應環境的能力。


科學家們就發現啊三個月大的中國嬰兒分辨臉部特徵的能力非常強,就連猴子的臉他們都能看出不同來。讓他們去分辨白人、黑人、黃種人更是毫無壓力。


但是,等他們到了6個月大,他們就不能辨別黑人了,到了9個月大,就只能識別中國人了。


這是因為嬰兒逐漸知道,自己周圍的環境中基本上全是中國人,只需要具備識別中國人的能力就夠用了,所以省下腦細胞用來發展其他的能力了。


對於那些身邊不太出現的歪果仁,我們通常就將他們標籤化、特徵化,比如看看都是什麼膚色的就好了,五官的細節就被忽略了。

不好意思,請問你是~~~

圖│pixabay

不好意思,請問你是~~~

圖│pixabay

不好意思,請問你是~~~

這就是異族效應,異族效應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在現代社會,全球化的環境下,各個種族人的接觸變得頻繁,如果有異族效應也會略顯尷尬吧。


不過好在,異族效應只是一種心理現象,只要與“異族人”多多接觸就會得到改善。


比如中國留學生去國外留學,剛開始也被異族效應折磨,但是隻要多多和黑人白人們接觸,很快就能得到改善。

臉盲症有的治嗎?

不好意思,請問你是~~~

圖│pixabay

不過,真正的臉盲症可不像異族效應那麼好對付了。目前仍然沒有一種真正有效的方法可以徹底治好臉盲症。


科學家們試圖通過“整體性”和“結構化”觀察的訓練來改善臉盲症患者的人臉識別能力,不過目前的改善效果只能維持短短數月。科學家們還在不遺餘力地優化實驗,希望能夠取得更好的訓練效果。


2014年的時候,科學家們還發現,通過調控某些基因有望提高面孔識別能力,比如催產素受體基因,所以他們推斷或許可以通過吸入催產素達到臨時提高臉盲症患者“認臉”的能力。


而我國的科學家在2013年發明了一種“臉盲眼睛”。這種眼鏡上安裝有攝像頭和電腦芯片。眼鏡上的攝像機會捕捉到人臉,把圖像傳輸到手機,手機上的應用對人臉圖像進行實時分析,將描述的信息反饋到眼鏡上,幫助臉盲症患者識別人臉。

不好意思,請問你是~~~

圖│pixabay

對於真正臉盲症患者來說,最受影響的恐怕就是社交了。所以,下一次,當你跟人打招呼,對方滿臉尷尬的時候,請你多一份理解,因為他很有可能是一個臉盲症患者。


[1] Sarah B, Jeremy J T. The definition and diagnosis of developmental prosopagnosia. 2016

[2] Geskin J, Behrmann M. Congenital prosopagnosia without object agnosia? A literature review. 2017

[3]Susilo T, Duchaine B. Advances in developmental prosopagnosia research. 2013

[4] Wang X, ZhaoX, Prakash V. Computerized-Eyewear Based Face Recognition System for Improving Social Lives of Prosopagnosics. 20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