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任副總統、兩任大總統,黎元洪為何被孫中山稱為"民國第一偉人"

人們對黎元洪的評價歷來負面居多,他在民初政治舞臺上似乎並不顯赫。黎元洪給人的印象更多的是懦弱無能、柔暗傀儡、像個小丑,這實際上是把黎平面化、簡單化了。其實,孫中山曾稱黎為"民國第一偉人",章太炎贊其"功比孫黃",黎元洪十餘年間曾三任副總統、兩任大總統,這個紀錄在中國尚無人打破。

三任副總統、兩任大總統,黎元洪為何被孫中山稱為


在民初那個極其複雜的政治舞臺上,黎元洪能吃得開,說明他絕非平庸之輩,更非木偶一個,他在為人、城府、謀略等諸多方面是有幾把刷子的。


武昌起義爆發得太突然,起義領導人地位低下,縱是"首義三武"(孫武、張振武、蔣翊武),也難以領袖群倫,而久負盛望的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等人又不在武昌,一時出現群龍無首的局面。為了穩定局勢,擴大影響,起義領導人決定把在武漢軍民中素有威望,雖然在起義的當晚親手殺害兩個革命士兵的黎元洪請出來做都督。


"黎菩薩"請是被請出來了,但是在自認有功的"首義三武"眼裡,這個本來與革命八竿子打不著,卻身居高位的黎元洪是個投機者,他們根本瞧不起這個逼出來的都督,彼此間牴牾不斷就在所難免。


當革命黨人擁戴黎元洪為都督而黎堅決不就時,張振武曾主張殺了這個前清軍旅長以壯聲威。

三任副總統、兩任大總統,黎元洪為何被孫中山稱為


矛盾還不止於此。北洋軍攻陷漢陽,都督府召開軍事會議,有人建議放棄武昌,東取南京,黎元洪表示贊同。張振武拔刀怒罵:"有敢言退出武昌者斬!"黎大都督只好說願與武昌共存亡,其實是句假話。幾天後,北洋軍炮轟都督府,黎元洪趕忙逃跑到葛店,張振武主張棄黎而另選賢能,這又像是打了黎一記悶棍。


這些矛盾就像仇恨的種子一粒粒種在黎的心裡。但是,當時"三武"掌握著湖北實際的軍權,黎元洪有職無權,奈何不得這些眼中釘。黎元洪就採取分化的辦法,讓"三武"分裂對立,成三足鼎立之勢。然後借革命黨人的內訌"群英會"事件免去"三武"的軍職,改任都督府顧問,一步步將權力抓到自己的手裡。然而,"三武"畢竟是具很高聲望的首義領導人,其影響力仍在。尤其是張振武雖被解除軍權,手裡仍掌握著將校團這樣一支武裝,時時刻刻威脅著黎的權力。


袁世凱於1916年元旦登基做皇帝,並決定登基之前冊封有功之臣。袁冊封的第一個王竟是黎元洪——"武義親王"。

三任副總統、兩任大總統,黎元洪為何被孫中山稱為


但是令袁世凱沒有想到的是,黎元洪拒絕領受,還公開發表聲明說,"武昌起義,全國風從,志士暴骨,兆民塗腦,盡天下命,締造共和,元洪一人,受此王位,內無以對先烈,上無以誓神明。願為編氓,終此餘歲"。


黎元洪不只有一面,而是多面人生,這個風雲人物的多面性映照出歷史的多面性,歷史人物的複雜性其實也是歷史的複雜性。這也算是"環境造就人"之一顯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