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壞消息”指向樓市,國家已經第2次表態、黨報頭版宣佈

在任何時候,機遇與挑戰都是並存的,任務越艱鉅收穫就越豐碩。在剛剛過去的1-2月份,不少企業CEO穩坐家中等待補貼度日;也有企業直面挑戰,迎風而上,成功實現轉型和再獲成功。

2個“壞消息”指向樓市,國家已經第2次表態、黨報頭版宣佈

例如在1月下旬至2月份,各大物流企業都放假,物料沒法運輸,因為大家都只能宅在家中。但是有一家物流企業逆向而為,在中部省份大量需要物資運輸的時候,一力承擔這份責任。當別的物流還在睡覺的時候,它已經成功實現跨越,根據最新數據來看,這家快遞企業一騎絕塵,2月份業績增長超118%,甩出同行幾條街。

有正面積極的,也有負面被動的。江西省、安徽省等房地產商會和協會急切地要求地方予以救市,因為感覺“房地產行業活不下去了”,一方面銷售難,另一方面回款幾乎等於零,最後銀行債務如約而至,讓諸多房地產開發商倍加難受,所以才有此舉動。

曹德旺直言,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們應該積極地協助國家渡過難關,而不應該趁火打劫做出這樣的舉動,實屬不明智。他指出他的玻璃生產現在銷售額下降接近一半,利潤同樣下滑,但是現在首要的目標是協同解決好當前的主要問題,而不是考慮企業的“私人問題”,還沒到時候。

2個“壞消息”指向樓市,國家已經第2次表態、黨報頭版宣佈

面對房地產行業的“新要求”,不少城市回應。

從無錫開始,有南昌、上海、西安等超過20個城市陸續出臺相關房地產新政策,基本上圍繞在“延期房地產開發商土地出讓金繳納、適當放寬預售條件”等對房地產企業進行解困。

可以看出,在大多數城市的“救市”計劃中,都沒有涉及到根本性的“4限”政策,相對比較保守,但是在隨後的一些三四線城市裡,政策就顯得有些突兀和過分積極了,例如駐馬店在多項樓市條款中,不僅包括一定程度降低首付款比例,還給予買房人直接現金補貼。這種措施帶來的結果可想而知,再例如海南“全面取消預售制”政策。

雖然多城市開始救市,但最終“拯救樓市”行動失敗了,石沉大海,沒有掀起一點波浪,從當下的樓市各項數據就可以看出,2個“壞消息”指向樓市:

1、二月份房地產銷售依然不旺盛。

根據克而瑞數據,在2020年2月份,我國24家千億級房企銷售規模為2414.93億元,比1月份下降超過40%,1月份34家房企銷售達到4037.21億元。在這34家房企中有31家房企銷售同比下滑,萬科銷售達到280.3億元,下降35.1%;融創銷售達到122.1億元,下降近50%;只有中國鐵建、綠地集團等3家開發商略有增長。

2個“壞消息”指向樓市,國家已經第2次表態、黨報頭版宣佈

2、房價穩中有跌,沒有起色。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在2月份我國70個受監測城市中,21個城市房價環比上漲,比1月份減少了大約26個城市(1月份房價上漲的有47城),房價呈現出進一步下跌的有23個城市,19城新房銷售成交零狀態,24城二手房成交為零狀態。4個一線城市只有廣州新增市場供應18萬平米,其他第三個城市全部迴歸冰點。

銷售不佳、回款難度加大,這讓諸多房企們很是無奈,這還不算最主要的,讓開發商們著急的其實是債務如約而至,根據中房網數據,2020年1-3月份是一個償債高峰,有超過1600億元債務要還,所以不少企業開始發起私募和公募債務,以債換債。面對這樣情形,很多人說房價要跌了,因為以價換量或許最行得通。真的如此嗎?國家已經第2次表態、黨報頭版宣佈。

國家二次表態:

1、經濟參考報央媒頭版4個字緊急回應,在《紓困不刺激,…構建長效調控機制》再次重申“房住不炒”4個字的主基調,指出,我國房地產對經濟的發展依然有重要作用,當前的房地產確實遭遇了一定困難,所以需要想辦法解決,但是不能過頭了,凡事過猶不及,不能從“搭把手”做到了“助漲”,這就失策了。要充分發揮房地產穩健發展對經濟的帶動作用,但是強調“不依賴房地產刺激經濟”。

2個“壞消息”指向樓市,國家已經第2次表態、黨報頭版宣佈

2、經濟日報《樓市崩盤?當心被忽悠了》一文指向看跌房地產的人,經濟日報給了當頭一棒,直接指出,城市化還有15個百分點提高,未來還有2億人進城(潛臺詞是買房需求很充足);另外經濟發展的同時,居民收入增長(潛臺詞是,購買力依然增加)。最終黨報指出,房地產依然不會大起大落。

所以,不管是央媒還是黨報,表達出了相同一個觀點,當前的房地產應該給予一定支持,但是要確保“房住不炒”和“3穩”目標,充分發揮地方能動性,統一經濟發展的大局,保持穩步前進。

學習樓市知識,房價動態,關注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