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坏消息”指向楼市,国家已经第2次表态、党报头版宣布

在任何时候,机遇与挑战都是并存的,任务越艰巨收获就越丰硕。在刚刚过去的1-2月份,不少企业CEO稳坐家中等待补贴度日;也有企业直面挑战,迎风而上,成功实现转型和再获成功。

2个“坏消息”指向楼市,国家已经第2次表态、党报头版宣布

例如在1月下旬至2月份,各大物流企业都放假,物料没法运输,因为大家都只能宅在家中。但是有一家物流企业逆向而为,在中部省份大量需要物资运输的时候,一力承担这份责任。当别的物流还在睡觉的时候,它已经成功实现跨越,根据最新数据来看,这家快递企业一骑绝尘,2月份业绩增长超118%,甩出同行几条街。

有正面积极的,也有负面被动的。江西省、安徽省等房地产商会和协会急切地要求地方予以救市,因为感觉“房地产行业活不下去了”,一方面销售难,另一方面回款几乎等于零,最后银行债务如约而至,让诸多房地产开发商倍加难受,所以才有此举动。

曹德旺直言,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们应该积极地协助国家渡过难关,而不应该趁火打劫做出这样的举动,实属不明智。他指出他的玻璃生产现在销售额下降接近一半,利润同样下滑,但是现在首要的目标是协同解决好当前的主要问题,而不是考虑企业的“私人问题”,还没到时候。

2个“坏消息”指向楼市,国家已经第2次表态、党报头版宣布

面对房地产行业的“新要求”,不少城市回应。

从无锡开始,有南昌、上海、西安等超过20个城市陆续出台相关房地产新政策,基本上围绕在“延期房地产开发商土地出让金缴纳、适当放宽预售条件”等对房地产企业进行解困。

可以看出,在大多数城市的“救市”计划中,都没有涉及到根本性的“4限”政策,相对比较保守,但是在随后的一些三四线城市里,政策就显得有些突兀和过分积极了,例如驻马店在多项楼市条款中,不仅包括一定程度降低首付款比例,还给予买房人直接现金补贴。这种措施带来的结果可想而知,再例如海南“全面取消预售制”政策。

虽然多城市开始救市,但最终“拯救楼市”行动失败了,石沉大海,没有掀起一点波浪,从当下的楼市各项数据就可以看出,2个“坏消息”指向楼市:

1、二月份房地产销售依然不旺盛。

根据克而瑞数据,在2020年2月份,我国24家千亿级房企销售规模为2414.93亿元,比1月份下降超过40%,1月份34家房企销售达到4037.21亿元。在这34家房企中有31家房企销售同比下滑,万科销售达到280.3亿元,下降35.1%;融创销售达到122.1亿元,下降近50%;只有中国铁建、绿地集团等3家开发商略有增长。

2个“坏消息”指向楼市,国家已经第2次表态、党报头版宣布

2、房价稳中有跌,没有起色。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2月份我国70个受监测城市中,21个城市房价环比上涨,比1月份减少了大约26个城市(1月份房价上涨的有47城),房价呈现出进一步下跌的有23个城市,19城新房销售成交零状态,24城二手房成交为零状态。4个一线城市只有广州新增市场供应18万平米,其他第三个城市全部回归冰点。

销售不佳、回款难度加大,这让诸多房企们很是无奈,这还不算最主要的,让开发商们着急的其实是债务如约而至,根据中房网数据,2020年1-3月份是一个偿债高峰,有超过1600亿元债务要还,所以不少企业开始发起私募和公募债务,以债换债。面对这样情形,很多人说房价要跌了,因为以价换量或许最行得通。真的如此吗?国家已经第2次表态、党报头版宣布。

国家二次表态:

1、经济参考报央媒头版4个字紧急回应,在《纾困不刺激,…构建长效调控机制》再次重申“房住不炒”4个字的主基调,指出,我国房地产对经济的发展依然有重要作用,当前的房地产确实遭遇了一定困难,所以需要想办法解决,但是不能过头了,凡事过犹不及,不能从“搭把手”做到了“助涨”,这就失策了。要充分发挥房地产稳健发展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但是强调“不依赖房地产刺激经济”。

2个“坏消息”指向楼市,国家已经第2次表态、党报头版宣布

2、经济日报《楼市崩盘?当心被忽悠了》一文指向看跌房地产的人,经济日报给了当头一棒,直接指出,城市化还有15个百分点提高,未来还有2亿人进城(潜台词是买房需求很充足);另外经济发展的同时,居民收入增长(潜台词是,购买力依然增加)。最终党报指出,房地产依然不会大起大落。

所以,不管是央媒还是党报,表达出了相同一个观点,当前的房地产应该给予一定支持,但是要确保“房住不炒”和“3稳”目标,充分发挥地方能动性,统一经济发展的大局,保持稳步前进。

学习楼市知识,房价动态,关注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