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第二講


《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第二講


今天我給你繼續講解《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在開始今天的內容之前呢,我先帶你回顧一下昨天講述的重點內容。昨天,我們學習了這本書的第一部分:如何建立平衡的時間觀以及糾結時,怎樣和做出正確的選擇。

首先,作者採銅總結了四條系統管理時間的有效原則,分別是,保持鄭重的態度、靈活地選擇時間視角、平衡遠期未來和近期未來以及做值得做的事情,它們能幫助你建樹立平衡的時間觀,過上有質量的生活每一天;

其次,作者採銅認為選擇的根本出發點是,認為你要知道“內心真正的渴望是什麼?”遵從本心是選擇的前提,他總結了四種靈活選擇的思維方式框架,包括目標懸置、能力嫁接、特性改造和重新選擇中,你會發現:在困擾你你困擾的兩難困選擇境中,其實還有很多中間第三種選擇選擇,你可以用目標懸置來兼顧理想與現實,也可以尋找工作和愛好之間的連接點,把能力嫁接過去,你還可以對它們做出特性改造,使你的工作和愛好可以成為你的事業。如果你決定重新選擇,你過去的生活經驗和經歷並不會因此磨滅,你依然是你,一直都是。

包括目標懸置、能力嫁接、特性改造和重新選擇,你可以用目標懸置來兼顧理想與現實,也可以用能力嫁接尋找工作和愛好之間的連接點,還可以對它們做出創造性的改造,使你的工作更像你的愛好,你的愛好更像你的事業。如果你想重新選擇,為了將來不遺憾,決定了的話就勇敢去做吧。

好了,繼續跟著作者知乎大神采銅一起學習精進之道,努力向更優秀的自己邁進吧,今天的主要內容是:第三條成長精進路徑,行動,教你如何克服拖延,包括即刻行動和,實現高效率的三個方法。

你可能聽過一個笑話,講的是傳說中是的“當代青年的三大絕症”,哪三大呢?熬夜、脫髮,還有拖延症。拖延症是老大難問題,為什麼你想做的事一直沒做?為什麼你的任務總是無法按時完成?為什麼總有人嫌棄你的工作效率不高?為什麼你的人緣越來越差?幕後元兇都是拖延症。

舉個拖延症晚期的例子。在一個節目中,主持人跟蹤採訪了一個有拖延症的女人,鏡頭下她的生活是這樣的:已經一年時間沒打開冰箱冷凍層,明知道里面的肉已經變質,還是不肯清理;好不容易兌換的超市積分,沒來得及用就過期了;閒置吃灰的傢俱,一直沒有把出售信息放到網上去;車居然開到沒油了……聽起來多糟心啊,可她寧願忍受也不願改正。專家最後幫助她解決了這些問題,並且算了一筆賬,發現拖延症的代價真的很昂貴,除了浪費金錢還浪費精力。拖延症讓你容易陷入壓力和焦慮之中,妨礙你成為更優秀的自己,是攔在你精進之路上的攔路虎大boss。

對付拖延症,作者採銅不講大道理,而是提供了一條簡單有效的原則:“即刻行動”,也就是馬上去做,他說:“一件看上去複雜的事,只要開始做了,就會變得越來越容易。”也就是說,最好的時機就是“現在”。比爾蓋茨也說過異曲同工的話:“立即行動,不要拖延,適者生存。”為了正確地行動起來,作者採銅為你歸納了即刻行動的三條法則:

《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第二講

法則一,現在就開始。

當你準備行動去做一件事,沒必要不必像發射火箭那樣做到好萬無一失的準備工作,非得調整到最完美的狀態才開始發射,那樣你就永遠也不會準備好。總有想不到的問題,總有能力上的短板,可因此就要一直準備下去嗎?當然不是,只有你做出實實在在的東西,你的思路才會更清晰,得到實際的鍛鍊。

你要像開車那樣,確定目的地以後先開上路,然後再慢慢調整你的方向,你會經過大量的彎道或者顛簸的道路,但是你會發現距離目的地越來越近了,做這就會有收穫了。至少上路了,而不是在紙上談兵。

在《拆掉思維的牆》這本書裡提到過一個有趣的概念:坐以待斃等死模式,意思是當一個人等待與拖延的成本遠遠高於他真正開始行動所需要的成本,他就會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動的怪圈。

舉個例子啊:同事小劉我朋友一直在糾結自己該不該給一個大客戶打電話要合作機會。這個客戶是她的一個重要資源,:如果打了,她擔心人家覺得自己要求多,對自己的印象會減分;如果不打,這個單子肯定就沒有下文了。她已經為這個事情頭痛了一星期,天天失眠,可當她鼓起勇氣打通電話,客戶卻爽快地答應了她,還開玩笑說:“為什麼現在才說,還以為你找別人了呢。”

所以說與其在等死坐以待斃模式中消耗,不如果斷試一試,等待會不斷加重你的心理負擔,而且如果總是苦等個天時地利人和,最後黃花菜可能都涼了。

法則二,把“未完成”變成“已完成”。

所以,作者指出即刻行動時,要把“未完成”變成“已完成”,這是一種觀念的徹底轉變。什麼意思呢?

我們都知道,好產品東西都不是橫空出世的,互聯網領域的很多優秀的產品都是這條法則來源於時下互聯網創業最流行的一種方法——精益創業。精益創業的核心思想是拋棄冗長呆板的計劃,改用反覆試驗和獲取反饋的方法來探明環境,都是通過不斷升級迭代優化才最終打磨出來優秀的產品,像我們平時使用的電飯煲,從最初簡單煲飯,到現在可以煲湯做蛋糕,十多種功能了,你熟悉的微信、微博、王者榮耀等應用都是精益創業的典範,它們所有事物都在不斷改版、升級、推出新功能,從雛形一步步走向完美。這些都是產品經理設計師們都是從一個創意,一個功能,慢慢地培養起對整個產品的構架認知整體設計,最終完成了超級爆款熱銷產品。如果你著手開始後,認為離最終目標還遠,感覺“未完成”,就容易產生懈怠,但如果你把每一個小功能的實現都當做已完成,這樣你的才能、影響力和成就感都會慢慢培養起來。俗話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我們的人生就是我們最大的產品,我們也面臨著不可預知、無法確定的未來,但是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如果借鑑精益創業的方法,你可以更好地避免失敗和放棄帶來的遺憾。

你可能會擔心:我現在才開始精益創業來得及嗎?當然來得及。在比較古板的老師眼中,傳授給學生知識和技能是讓學生為以後做事“打基礎”,而不是“現在就做事”,可是在風雲激烈變幻的今天,所有東西都在不斷貶值,就像你花了十年磨出鋒利的一把劍,可你的對手已經使上了衝鋒槍,你的本事反而越來越派不上用場了。採銅指出要把“未完成”變成“已完成”,這是一種觀念的徹底轉變,他提出了一個概念,叫個人的“最小化可行產品”,這些小產品可以展示出你的才華,並且可以由小到大發展出一個系列,比如從一段文章到一篇文章再到一本書,從一張照片、一個小視頻到一部完整的電影,在你努力的過程中,你的才能、聲譽、影響力和成就感都會慢慢培養起來。

這是我們講到的即刻行動的第二條法則:把“未完成”變成“已完成”。

第三條法則是:

法則三,勇於自我修修正。

有的人說,領導交給我任務了,我即刻行動,沒有拖延,但是出錯了,遭到領導批評,就開始懼怕了。此刻,你就要勇於自我修正。我們行動時難免會遇到批評和質疑,其實它們本身很可能包含了有價值的信息,所以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側面的幫助,你要做的就是把有用的負面信息挖掘和篩選出來。許多人會本能地抗拒批評,這雖然保護了自己,但同時也封閉了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才是成熟的人面對批評的態度,不是敝帚自珍,也不是憤怒回擊,而是公正地對待自己和他人的意見。但你可能會說:很多時候不是我不想改進,而是有些我捨不得之前付出的成本,這時該怎麼辦呢?

有個經濟學名詞叫“沉沒成本”,是指已經失去、無法挽回的代價,而做決策時你要著眼於未來的收益和成本,而不是沉沒成本。舉個例子:你花了40元去看場電影,看了10分鐘後你很失望,再看10分鐘你更加失望。你是馬上走出電影院不再浪費時間呢,還是帶著怨氣繼續失望地看完爛片呢?正確的做法是當斷則斷,當你對電影感到不滿意,就該立即抽身而去,而不是強迫自己為了40元錢多受折磨。自我修正也是這樣,需要有推倒重來的勇氣,而不是因為留戀已經付出的努力而將錯就錯。

上面你已經知道了即刻行動的三條法則,分別是現在就開始、把未完成變成已完成以及勇於自我修正。既然你要做的這件事讓你這麼煩,就儘快把它解決掉。做完了,再也不用惦記它們了,在腦子迅速被清空,和玩遊戲一樣爽快,自然就不拖延了。

所以,不管怎樣,只要開始就好,“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在你準備做一件事時,不要拖,立刻開始行動,在最初成果的基礎上,通過精益創業的方法不斷優化和完善。你要把評價當成客觀的信息來處理,尋找其中有價值的東西來修正你的行動,如果確實是自己錯了,哪怕付出代價也得糾正過來。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二個部分:如何高效率地行動。

對於剛剛進入職場的新人來講,做起工作來一般沒有頭緒,接到任務,就悶頭做了,特別是遇到多個任務的時候,往往很沒有效率。有個IT電腦中有個術語叫“多線程工作”,意思是電腦的大腦CPU能同時處理多個工作任務,但作者採銅說:從認知心理學的觀點嚴格來看,人是不可能實現多線程工作的,因為在任何瞬間,你只能有一個注意焦點,它佔據了你的心智,除非特別熟練或者簡單到身體能自動進行的工作,其他事情是沒法一心多用網打盡的,你可能能邊騎車邊聽歌,這是因為你騎車的熟練度很高,變成了你的本能,但要換做邊騎車邊視頻聊天,那你稍有不慎就得翻車了。當你開始即刻行動,你首先得保持足夠的專注,這樣才能提升你的效率。

《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第二講


具體怎麼做呢?作者採銅提供了三種幫助你提升行動效率的有效方法,分別是先啃硬骨頭、圖層工作法和梳理反應鏈,我們分別來看一下。

第一個方法:先啃硬骨頭。

職場新人的最大特點就是做起工作來沒有頭緒,接到任務就悶頭做。假如你準備如果領導為你房子重新進行裝修交代你替他做一個彙報工作的PPT,你第一步做什麼?直接複製別人的家裝還是自己隨個人喜好任意搭配呢挑一個漂亮的模板還是去百度搜資料?作者採銅說這兩種做法都不對,他指出:事實上大多數任務都有一個至關重要、通常也是最棘手的部分,一旦這個部分被我們吃掉,任務就完成了大半。這個關鍵的部分叫做“核心思考區間”,也就是常說的硬骨頭。很多人吃軟不吃硬,面對硬骨頭繞著走,先做些周邊的打掃性工作,而作者採銅說應該先啃硬骨頭。嗯,拿裝飾房間來說,很多人喜歡先看窗簾和地毯,看看傢俱,又琢磨門和地板什麼樣,東拼西湊後總是感覺不滿意。那是因為你放棄了核心思考區,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清晰起來,腦中就有了整體畫面感。建議大家首先選擇好房子整體風格,然後可以先看一下傢俱,把傢俱風格定下來後,你再選硬裝,是否要吊頂,門和地板如何搭配好傢俱,再選軟裝,用燈具、藝術畫搭配起來房間是否會更具藝術感,這樣裝飾更能符合你心中對完美房子的設計了。對於PPT這件事,什麼是硬骨頭呢?正確的做法是先設計PPT的架構。,先啃掉這塊硬骨頭。你要分析你的聽眾,瞭解他們的理解水平,他們關注什麼,對什麼感興趣,在這個基礎上設計你的內容:先講什麼,再講什麼,都佔比多少,採用什麼樣的風格和策略,在你摸清了這些以後,你PPT的架構自然就出來了。當你同時處理許多任務時,找到任務的“核心思考區間”很重要,當你處理好了這部分,其餘的要求就迎刃而解了。

《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第二講

第二種方法叫圖層工作法。

畫畫的人擅長用Photoshop作圖的人都知道圖層這個詞,它可以是把一幅畫面圖片分成多個圖層圖片累積來處理,每個圖層圖片在製作時是相互獨立的,也就是說你一次只需要專注於某一層的效果就可以了,而作品最終表現出來的是多個圖層圖片疊加在一起的整體效果。ps軟件這樣設計有它的道理,,這樣一個看似複雜的工作被切分開後,人也變得思路清晰起來減少了切換任務的複雜程度,節約了切換成本。圖層工作法也是這樣,不是按部就班,而是按部分來操作。

舉個例子。假如朋友相聚,需要你來下廚做頓美餐,這時從哪入手呢,可以分塊考慮,葷素及烹飪方式,這樣一區分,把菜品分類好,你可以一邊煲湯、一邊清蒸、一邊炒菜、一個很宏大的工程,幾個分解就開始同步完成了。假如還是要做一個PPT,但是領導也要一個講稿,並且領導要的很急。你平時習慣的思路是先比如你要寫做一篇份Word文檔,然後並且把它轉成開會用的PPT。可是,,如果你先寫做Word後做PPT,一項一項來,這樣效率就很低,時間根本來不及花的時間也很多。這個時候啊,如果你根據圖層工作法就能很輕鬆地解決這個問題。怎麼做呢?

你把 Word和PPT的任務都分解為文字、圖示和排版三部分,把相同的項目合併在一起做,先把文字部分寫完,利用其中重複的部分來減少工作量,再做圖,最後再分別排版,這樣效率就上來了。作者採銅說:“圖層工作法是完成一個複雜的作品或者項目的基礎,也是最有效的戰術。”掌握圖層工作法以後,你的工作能力會提升一個檔次,。領導也會對你刮目相看的。

提升效率的第三個方法叫梳理反應鏈。

做工作或者其他事情,不是做完就完了。作者採銅說:“行動後你要及時反思,並且梳理這件事情的反應鏈,尤其是關注其中發生的意外。”什麼叫反應鏈呢?就是舉個例子:讀一本小說時,你需要把握它的情節結構,那麼反思一件事情時,你也得看到這件事的起承轉合,明確它背後的動因、阻力以及關鍵的節點,知道這些相關的因素會如何串聯起一條完整的鏈條,這就是“反應鏈”。的。反應鏈中的意外尤其值得注意,因為它們超出了你的預想,所以能大大拓展你的眼界,再發生類似的事時,你就可以更好地掌控事態的發展了。

梳理反應鏈還有一種叫法,叫覆盤。下棋高手都有覆盤的習慣,會反覆推敲自己走的每一步,我們說的覆盤,是在腦子裡把做的事情重新過一遍,回顧和反思自己當時的思維和行為。覆盤的效果好於總結,因為總結只是就事論事,而覆盤要求你發散開來,及時、有效地討論各種可能性,比如你去別的公司談合作,人家對你不感冒,把你客氣地請了出來,在回去的路上你就可以試著覆盤一下:是不是我準備得不夠充分?是材料論證缺少數據支持?還是我的表述沒有戳中要害?我下次能不能表現得更好呢?


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分享過他覆盤的經驗,他說作為聯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覆盤方法論的本質是求實,而要想求實,他強調必須“開放心態、坦誠布公、實事求是、反思自我、集思廣益”。覆盤時你得“退出畫面看畫面”,以旁觀者的身份去回顧自己的工作,從而產生一個清晰的流程,從整體上把握事情的發展,為接下來的工作做合理的、可執行的計劃安排。你要特別注意反應鏈中出現的意外,也就是超出你計劃預想的部分,把它們想清楚了,就能大大拓展你的眼界,再發生類似的事時,你就可以更好地掌控事態的發展了。覆盤既是個人心理上的錘鍊,也是對團隊協作和分工的考驗,當你知道改進哪些細節以後可以做得更好,甚至扭轉失敗,就不會再在同一個坑裡跌倒了。

簡單回顧下如何高效率地行動。作者採銅的觀點是不要想著同時做好幾件事,像個八爪魚似的,而應該專注於一件事。,然後介紹了先啃硬骨頭、圖層工作法和梳理反應鏈三種方法,來幫助你有計劃有效率地行動起來。

《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第二講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主要內容,精進成長的第三條路徑,:即刻行動和高效率行動。我來帶你回顧一下:

首先,對付拖延症的最好方法就是即刻行動,讓自己擺脫原地踏步。作者。採銅總結了三種即刻行動的方法,分別是,現在就開始、把“未完成”變成“已完成”以及勇於自我修正,它們的核心是拒絕等待時機、克服一步到位的完美主義以及客觀地看待差評等負面信息。

其次,作者認為多線程工作很難做到,應該專注於一件工作。接著分享了提升效率的三個方法,採銅從科學的角度論證了同時處理多個有難度的任務是不可行的,你應該保持專注,他分享了三種高效行動的方法,包括先啃硬骨頭、圖層工作法和梳理反應鏈。先啃硬骨頭要求你辦事時先難後易,圖層工作法強調要分部分操作,整合任務內容,而梳理反應鏈讓你在事後覆盤反思時找到計劃中發生意外的地方疏漏的地方,並且驗證改變方案以後成功的可能性,從失敗中吸取經驗,為下一次工作做好提前驗證。

明天,我會繼續給你講解本書的第三部分:如何成為高段位的學習者,用簡單的方法提高你的學習效果。

大家可以想一下,你在工作中面對多線程任務時,會習慣怎樣處理呢?如果你有做事完覆盤的習慣,通常會比較注重哪一點?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如果你有什麼想總結的,或者今天的內容讓你想到了什麼關於自己的故事,可以在下面寫下你的讀書筆記~記錄自己的一點一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