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曾明:抗疫國際援助必須有所援有所不助

【本文為作者陳曾明向察網的獨家投稿】

陳曾明:抗疫國際援助必須有所援有所不助

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取得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勝利。在這場史無前例的抗疫鬥爭中,中國人民以非凡的智慧和卓越的能力創造了“中國經驗”、“中國方法”、“中國方案”、“中國速度”、“中國力度”、“中國擔當”,這是來之不易的,是中國人民付出了重大代價和犧牲得來的,也是世界上友好國家和人民援助的結果。

但不幸的是,新冠肺炎疫情相繼在全球多點爆發,全球疫情進入了大流行的時期,全世界人民普遍遭受病毒之害、飽受疫情之苦。在危難危急時刻,剛剛從特大疫情重壓下緩過勁來的中國人民及時向世界人民伸出了熱情的援手,先後向意大利、塞爾維亞、伊朗等多國派出了醫療救護志願團隊和大批醫用防護物質,贏得了國際社會的讚譽和各國人民的讚揚。

當前,世界疫情還在加劇,防控形勢十分嚴峻,各國都希望得到國際社會的援助,對中國寄於了很大的期望。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有義務有責任,幫助世界各國人民渡過難關,共同奪取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勝利。但是,在抗疫國際援助過程中,一定要堅持原則,處理好幾個問題,以確保我們援助的效果。

一是抗疫國際援助必須加強領導,實行集中統一管理。要由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由中央政府統一組織進行。既要調動好利用好地方政府、社會組織、民間團體、慈善機構、醫院學校專家學者等各方面的力量和資源,也要防止抗疫國際援助一擁而上,一哄而起,絕不能各行其事,亂行其事,要堅持統一管理,分層進行,突出重點,形成合力。同時,抗疫國際援助要和我們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及對外開放政策有機的結合起來,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有機的結合起來。既對受援國救急救難,也要加深與受援國人民的感情交流,抓住機遇,立足當前,著眼未來。

當前,首先要把中國人民取得的抗疫經驗、抗疫方法宣傳出去,介紹給世界各國人民,以引領世界輿論,凝聚全球抗疫共識,增強全球抗疫的信心,匯聚全球抗疫力量,以戰勝全人類的共同敵人---新冠肺炎病毒!要加強與世衛組織等國際機構和世界各國的交流合作,互通疫情信息,互換疫情情報,分享各國抗疫的作法和經驗,加強病毒檢測手段、醫治藥物研發合作,以增進各國人民的瞭解和團結。

二是抗疫國際援助必須堅持原則、保持底線,不能毫無原則毫無底線,誰都援助,什麼都援助,什麼經驗什麼方法都告訴別人。對於我們突破的核心科技成果、掌握的核心防治技術,研發的檢測手段和抗疫藥品,該保密的一定要保密。

抗疫國際援助必須分清楚遠近親疏,分清楚敵我友,要堅持救急救難救困的原則,堅持有所援有所助,有所不助有所不援的方針。對有些國家我們不附加任何條件無私援助,對有些國家就是要附加條件援助,對有些國家即使附加條件也不隨便援助。個別國家在我們最危難的時候,不僅沒有給予道義上的聲援和物質上的援助,反而趁機惡意攻擊我們、抹黑中國、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給中國人民的抗疫鬥爭製造麻煩,添堵添亂,甚至落井下石,栽贓陷害。壞話說盡,壞事做絕。對於這樣的國家,我們要堅決鬥爭,絕不能心慈手軟,即使他們承認錯誤也不能看情面給照顧,不要讓他們好了傷疤忘了痛,我們反而犯了農夫救蛇的錯誤。中國人講究“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中國人也始終秉持“以德報德,以冤報冤”的理念。我們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決不是為了當“冤大頭”,也決不是讓某些國家在我們弱時難時欺負我們,在我們富時有時訛詐我們,對於那些要挾、訛詐我們,企圖以此要援助、要支持的無賴流氓,我們要堅決頂住。國際援助是手段,不是目的,國際援助一定要分清敵我友,決不能變成資敵、縱敵的方法。

三是抗疫國際援助要統籌兼顧,內外有別,突出重點,量力而行。當前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只是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武漢市危重病人的救治任務還十分繁重,隨著域外人員的迴流和復工復產的逐步到位,疫情迴流的風險進一步加大,我國疫情形勢依然複雜嚴峻。因此,必須統籌國際國內防疫兩個大局,兼顧防疫工作和經濟社會兩個方面,堅持把國內防疫工作放到第一位,做好各種醫用防護物品的生產和儲備工作,抓緊做好復工復產工作,努力實現社會經濟秩序的正常化。

要突出重點,做好駐外中資機構工作人員、海外務工留學人員、域外華人華僑的醫療諮詢服務工作,通過各種渠道及時向他們通報疫情信息,介紹防護知識,向他們儘量提供一些防護物質和防護藥品,切實保護他們的生命財產安全。要堅持力所能及的原則,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抗疫國際援助決不能不計成本、不惜代價、不顧後果,超出我們財力物力人力承受的範圍,搞舉國外援。

四是要按照國際化、法制化的原則,加快新冠肺炎檢測試劑、疫苗研發,加緊抗病毒藥品的開發,加強醫用防護服、民用防護品的生產銷售研發,儘快推出產品,打造品牌。要加強國際醫療市場的開發,加快疫情醫用品國際產業、國際市場佈局,儘快形成國際產業鏈,搶佔先機,搶佔商機,佔領病毒檢測、病毒防治藥物,以及醫用民用防護用品的國際市場,培養出享譽國際醫藥市場的一流中國企業。

當今世界,生物工程、醫藥研發是科技的前沿領域,各國都在搶佔先機,搶奪制高點。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雖然讓我們首先中槍,但我們在病毒檢測、病毒防治、藥物研發,以及醫用民用防護用品等的生產領域領先一步,也給我們的醫療科技、醫藥開發注入了生機。我們不搞趁火打劫,不發災難財戰爭財,但我們絕不能把中國人民付出巨大代價贏得的先機拱手讓給別人,把中國人用生命換來的核心科技成果免費送給別人。我們一定要轉危為機,藉機生機,推動我國醫藥科技水平全面提升,推動建立國際一流的醫藥企業,推動我國醫藥產業國際化。要加大中醫、中藥的國際推廣力度,形成國際知名品牌,讓中醫藥走向世界,形成中國特色。同時要按照國際化、法制化的原則,按照國際通行的慣例,切實維護中國人民的利益。

抗疫國際援助,事關國家的戰略利益和現實利益,事關國家的國際責任大國擔當,也事關國家國際形象、國際地位,事關民族感情國家尊嚴,我們一定要嚴肅對待,積極作為,向世界展示中國的國際擔當,展示中國的國際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