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打個比方,如果華為以現有的研發技術和國內的手機商搞性價比結果會怎樣?

用戶210858134


題主的問題,在我看來可以拆分為兩個小問題來回答。1、題主這裡用的是假設,但在我看來華為正在做這類事情;2、這麼操作的結果就是國內手機廠商很多都得玩完,該退居二線的退居二線,該消失的消失。下面來詳細說說!

1、以現有技術搞性價比:這其實就是華為現在在操作的榮耀系列和Nov系列,這兩款系列其實就是主打中低端的市場,你可以認為這是在走性價比的路線。而針對這兩款子品牌,華為這1年來正在實施技術下放策略,也就是用戶在華為高端型號上的一些技術直接應用到這2個子品牌上。這點餘大嘴之前在P30發佈會後的採訪中曾經說過:“華為P系列和Mate系列上採用的影像技術,2018年已經有下放到華為nova以及榮耀系列的機型上,在2019年這個動作會做得更多”。所以,以現有技術應用到性價比機型上是當前正在操作的事情,而不是假設。

2、結果如何:這個其實餘大嘴也說過了,在同樣的採訪中,他說了現在每賣出三臺其中有一臺是華為或榮耀,而未來要達到每兩臺就有一臺。如果真能達到這個市場份額,那也就是說華為整個體系將佔據50%的市場份額,那現在的品牌二線的估計都得完蛋,剩下還在一線陣營的勉強還能撐一下。

題主在問題描述裡說了如果用以前研發發的技術用於國產性價比機型上,現實是不成立的。現實狀況是新技術應用到高端機型,然後再慢慢應用於中低端機型。餘大嘴之前也說過,智能手機靠低價是不可能成功的,最終還是要靠技術才行。所以,華為成熟的技術一定會是應用到全系列機型上的,不管是高端機,還是性價比的機型。

總的來說,題主的問題是現實中正在進行的,而結果也是很明顯的,華為就是要做市場老大,拿中國市場第一,拿全球市場第一。



Lscssh科技官


華為走的是一條純商業化運作的路子,所以其成功也有必然性。但華為就真的很完美,很符合國情嗎?自然不是,資本運作是其目標,其它的免談。就以其手機產品的來說,在剛打入市場時,為贏得市場的認可,其產品是有一定性價比,但隨著其商業化運作力度的加大,市場的認可度迅速攀升,在國內市場超過蘋果,亦然代替了前者位置。這時候資本的本質也就暴露無遺,其逐利本性開始變得猙獰不堪,比蘋果時代有過之而無不及。試想一下,蘋果是怎麼走下坡路的?任何商品在市場中都要順應市場規律,既要技術高端,更要注重用戶在意的性價比,否則,只能是逐利一時,最終被市場所淘汰,因為你不考慮用戶的感受,用戶怎麼愛你?


金兔王豫生


您說的是“如果”,那麼結果會是什麼?應該是剛實施不久就擱淺。

事實上華為本來就有類似的針對市場細分的“性價比”產品,但是隻是小部分。

一個品牌要坐穩龍頭,必須擁有高端產品,相應的高成本和品牌附價值奠定了其相對較高的售價。

所以,至少現在,華為不可能大張旗鼓地去和其他生產商去搞性價比。

行穩致遠,不進則退。在穩固的基礎上追求進步,適合所有人和事。


產業前沿


你的意思是華為現在沒有在搞性價比?

由貨真價不實向貨真價實轉化?

還是那句話,五個人在沙漠裡跑著搶一瓶水,後面四個人眼看搶不到到要渴死了,那四個人一定會合夥把你弄死,然後再研究那瓶水分配問題。

做市場也是同理,你最成功的就是組織同行業,當老大,起到帶頭作用,即要讓小弟有飯吃,但絕對不能讓他們盡情吃胖。


力銘趣談經濟分析


華為的研發,很大程度是做通訊鏈的技術和生態,手機只是一部分。技術堆砌到一點程度,也許研發的費用會更低,不過我們的配套製造部分脫節,很多產品需要外購,我覺得各個手機廠商的成本應該差不多,這個時候採購量可能是絕對因素。所以綜合來講,華為應該具有更強的性價比能力,至於採不採用,它有它的定位策略


劉俊斌電商


美國的債務就是一個黑洞,勢必會吞噬一切!這正是美國政府背離自已所倡導的全球化而四處搗亂的原因。任何屈服美國壓力的國家最終會和美國一起被那個巨大的黑洞吞噬。不作不死,好自為之。


海風145060817


所謂市場就是

你搞你的

他搞他的

很少有同行業的又是好朋友的

看可口可樂 百事可樂

豐田 本田

都是找對手不足揚長避短進行競爭

這樣自己才知道發揮自己的優勢

很少有廠家說坐下來好好談談

咱們一起保持現狀怎麼樣?

假如真的廠家坐一起談和了

那消費群體又不是滋味啦?!

其他情況難以出現吧?



福筱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