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2020第8期》:袁娅维淘汰的背后是大众音乐审美能力的不足

1、徐佳莹《半途而废》(原唱:王菲)+《白旗》


徐佳莹一定会是众多音乐人和音乐爱好者的心头好。这样的徐佳莹却是太招人喜欢了。

这首王菲的20多年前的歌曲都被烙印上了浓浓的属于"王菲"的味道,原版是顽强倔强女孩在爱伤之后的肆意洒脱,轻松俏皮。

王菲本身的演唱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高高在上的。但是徐佳莹身上却有着邻家女孩的温馨气质。将这首歌拉回到了人间,拉回到了我们普通人中间。

徐佳莹的演唱夹杂着些许王菲的味道,但是却搭入了自己的语感与感觉,融合的很好丝毫不突兀。

"自作自受自怜"这几个连音,有着属于徐佳莹的语感,在极具记忆感的前提下,还让人生出对邻家小妹的那种我见犹怜的呵护感。

塔布拉手鼓,加上徐佳莹的吉他弹唱,像极了初出社会的邻家妹妹,刚刚在一段不太适合的恋情中和平分手,外出旅游散心。

异域沙滩上进行着篝火晚会,她拿着吉他欢快的唱啊、笑啊,伤感越来越少,"阳光"慢慢弥漫了整个夜晚,微微海风拂过犹如清风徐来般舒畅。

《歌手2020第8期》:袁娅维淘汰的背后是大众音乐审美能力的不足


2、华晨宇《新世界》


这是华晨宇两年前的歌曲。从《神树》到《降临》再到《新世界》,从"毁灭"到"重生"再到"构建",其实按照这个思路,华晨宇完全可以打造一张大框架的世界风的概念专辑。我觉得一定会很出彩。

在前两期的竞演来看,《神树》、《降临》这样的歌曲的受众确实是很有限,华晨宇的成绩都不是很好。可是在我看来,前两期的两首歌是很有音乐性,也很能体现出华晨宇对于音乐的感悟构想与天赋的。

网上经常惹起网友一致认同的就是华晨宇本身的演唱套路问题。这首歌似乎又回到了这种呢喃、循序渐进、rap、高音的套路。

想必对于评分的观众会听得很过瘾,对于大多数屏幕前、尤其是对于华晨宇不那么友好的听众,则又多了一次吐槽的表演了。

而我对于这首歌的感觉就四个字:中规中矩。当然,我所谓的"中规中矩"是在于他的自我比较,在于跟《神树》、《降临》这两首歌的比较。

说实话听过了之前的那两首,再来听这首确实让我没那么被震撼了。但是整体表演还是在水准之上。这也或许是我对于华晨宇的期待越来越高所导致的吧。

另外需要一提的是,这首歌的两个亮点:

第一个就是用人声拟埙。当然,华晨宇不是人声乐器探索的先行者,也不会是最后一人,但他却可以不断接触新的音乐理念,新的表演方式,并将其传达,这便是很不容易的了。

第二个就是与听众的彼此呼应。这样的一来一回的对比演唱,不断增强语势,也让歌曲愈发的有张力。


《歌手2020第8期》:袁娅维淘汰的背后是大众音乐审美能力的不足


3、袁娅维《I Love You 3000》(原唱:Stephanie Poetri)+《我想》(原唱:余佳运)


说实话在《歌手·当打之年》这个舞台上,歌曲混搭最没有违和感的就是袁娅维演唱的这首歌了。

无论是演唱、表达、舞台技巧、即兴发挥、旋律的律感,以及歌曲尾音中的游刃有余又发乎本能般的技巧小心思(比如"错过一次就真的错过了"的尾音、"谢谢你尊重我的选择"的尾音等等),我觉得只要认真听是足够打动听众的。

我特别费解这样一位华语乐坛的顶尖歌手,在这样一个更偏向于现场表演的竞技舞台上居然会被淘汰。

歌曲由吉他弹唱开始,转向R&B轻快风格。不会有钢铁侠那版超脱现实的不切实际的幻想,有的是“哪个少女不怀春”般的害羞与甜蜜。

从含羞到矜持,从眉目传地秋波暗送到开心得翩翩起舞不由自己,这都是来自小女人的内心深处对爱情最单纯也是最美好的想往,这是夕阳西下青青草地上携手并肩的美好。

袁娅维并没有大开大合,却依旧在歌曲中表达出了动人的灵性。她的能力、唱商以及表演都将这份灵性表达的更加的通透,更加的真切。

额外插一句有没有人觉得吉他手崔文正有点像大潘?

《歌手2020第8期》:袁娅维淘汰的背后是大众音乐审美能力的不足


4、萧敬腾《你啊你啊》(原唱:魏如萱)


我觉得魏如萱、陈绮贞、张悬这类女歌手,是属于将"小"做到极具特色的一类歌手了。哪怕歌曲中的表达与编曲有时候会比较丰富,但是整体来说,依旧不改其"小"的特质。而我想她们最吸引人的,也正是这种特质。

这首歌的原版很好听,可是但是按照原版的思路,其实是与萧敬腾不搭的。萧敬腾的声音是属于粗颗粒、颇具磨砂质感的金属音。但是这首歌萧敬腾改编的颇具流行摇滚抒情气质,整体倒也是满符合他的。

通过演唱前的播放的萧敬腾的采访可以得知,他也应该是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以这次的改编与演唱,颇为走心。

好的音乐本来就是极其私人化的东西,如果真的因为参加比赛,被名次过度的影响,确实也是会让音乐走样的。

这首歌在我看来,从台语部分开始,萧敬腾唱得还是颇为舒服,也很好听,但是前面吉他弹唱的部分真的有些破坏后面的精彩。尤其是他唱的那句"哎~哦~"真的是不知道他怎么想的,如果能够将这歌曲开端再好好修饰一下,整首歌可能会更好听一些。

萧敬腾从当年《超级星光大道》踢馆的惊艳,到现如今华语乐坛的中流砥柱,我还是希望萧敬腾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水平吧。

《歌手2020第8期》:袁娅维淘汰的背后是大众音乐审美能力的不足


5、米希亚《Into The Light》


强!真的强!

经历了从袁娅维的恋爱的甜蜜到萧敬腾的情伤,还沉浸在一种安静的氛围里。到了米希亚这里直接就搅翻云雾、直通天际了!

这样的舞台怕是歌手舞台上绝无仅有的酷炫了。这样的表演、这样的演唱应该说是一种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爽感吧。

米希亚的这次演唱,应该说是做了一次很好的示范,这才是身为顶尖歌手应该有的状态与表演吧!

《歌手2020第8期》:袁娅维淘汰的背后是大众音乐审美能力的不足


6、周深《达拉崩吧》(原唱:言和、洛天依)


这绝对是一个精彩绝伦的表演。对于周深这段表演我只能用叹为观止来表达了。

或许看到我这段话的人会说我夸大其词,但是听过周深这首歌之后,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这四个字了。

第一次听这首歌是薛之谦和洛天依演唱的,当我得知周深要演唱这首二次元歌曲的时候,我很是费解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种歌曲来参加比赛。可是当我看完这个表演之后,我发现我还是有些低估周深了。

就像他自己说的一样,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表演。搞怪而不奇怪。

整首歌曲编排的十分饱满,一个人饰演多个角色,还加入了《JLJT》(名字为首字母缩写)的舞步,中间还加入了类似《第五元素》的花腔高音。

这么饱满的编排,融入本就不走寻常路的二次元歌曲,想不到竟然是这样一种效果,这是我看到表演前永远也想不到的。

我想这可以说是二次元文化向主流文化的靠近与融入了。

周深满满的二次元属性,并且将二次元风带到这样的竞技舞台,甚至是电视屏幕前。我觉得能够将多种音乐形态带到人们面前,这是一件好事。这是歌手的价值,同时也是《歌手》的价值。

但是不可否认,这个表演虽然看起来很好看,但是确实是噱头大于音乐本身的表演。但做到了极度也不失为一种表演方式。

关于歌曲中唱到的"王浩然"我还特别去查了一下,结果发现《达拉崩吧》这首歌居然是一个比较大的并且让人有些"崩溃"却又"上瘾"的故事,还请网友自行查询吧!

《歌手2020第8期》:袁娅维淘汰的背后是大众音乐审美能力的不足


7、吉克隽逸《彩色的黑》vs耿斯汉《鼓楼先生》(原唱:王梵瑞)


吉克隽逸这首歌的表演,让我想起了碧昂丝。她确实有种"国产碧昂丝"的感觉。

她同时也让我联想到了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的一个角色——紫衫龙王黛绮丝(虽然可能颜值没有那么高)。

吉克隽逸的舞台表现真的好,看了多遍依旧不过瘾。这首歌也应该算是吉克隽逸最知名的一首歌了吧。在这个时候选择这样一首歌曲,也算是一种安全牌了,虽然PK结果不尽如人意。

说实话从唱的角度来说,吉克隽逸的人声演唱在我看来在这个舞台上并不出色。表演虽然好看,气场、状态都非常精彩,但是整首歌的爆发不够,尤其是在声音的表现有些让人失望。

《歌手2020第8期》:袁娅维淘汰的背后是大众音乐审美能力的不足


耿斯汉的这首歌的表现,很不错。本来一首民谣歌曲,将其改成了摇滚,也扩展了这首歌的发挥空间。而这首歌改的也很适合耿斯汉。

歌曲开端时的微笑,歌曲后面的撕扯呐喊。那个曾经想要做标杆的男生,如今已经长成了一个懂得内敛的男人。

他的外形硬朗,声线同样硬朗。但是在硬朗中却夹杂着些些铁汉的温柔与温暖,这才是最最触动人心的。

虽然耿斯汉从《中国好声音》的舞台出来之后的音乐道路发展并不算很好,但是这么多年的沉淀,让我愈发的感受到了他对于音乐的诚恳,对于舞台的珍惜。

与其说他唱这首歌感动我,不如说因为这首歌让我感受到了他对于音乐对于舞台的这种诚恳的态度。

很多人都会说大家对于萧敬腾有偏见,一旦给他贴上了油腻标签,不管如何表现总是说他油腻。

可是如今面对了耿斯汉的这场表演,同样的摇滚,但是哪个更真诚、哪个更油腻还是很明显的吧!

《歌手2020第8期》:袁娅维淘汰的背后是大众音乐审美能力的不足


PK结果:耿斯汉胜


只从演唱角度来说,可能我会更偏向于耿斯汉吧,但是如果说从表演角度来说,我却更趋向于吉克隽逸。在我这有些很难取舍。

不得不说,他们都是从同一个节目中出来,也都是算是被埋没的好歌手。

他们经历这么久的歌手之路,其实本应该有更好的成绩和发展的,可惜啊!除非像周深运气那么好,遇到高晓松可以自掏腰包为其制作音乐。


这一期的歌手,整体来说我认为有3个亮点。

第一个是米希亚的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观感;

第二个是周深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打破了二次元与三次元之间的次元壁;

第三个是徐佳莹、袁娅维又为我们带来了可以单曲循环播放却又不会显得腻的歌曲。这是她们用自己的演唱达到的以"小"见"大"的一种效果,同时也是一种很强的能力。

关于袁娅维的淘汰,很让人遗憾,这不仅是《歌手》这个舞台上的损失,这也是所有听众们的损失。

袁娅维不是第一次登上这个舞台,这也不是她第一次中途被淘汰。不得不说袁娅维这次的回归,是要比之前更加地精进,功力演唱更加地游刃有余。

无论是天赋、唱商、演唱技巧、演唱功底、机能、音乐的乐感与律动等等,袁娅维都堪称华语乐坛一流的存在。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高手,却在这个舞台上多次折戟。我个人觉得有两个原因:

第一,中国大众音乐基础的缺失与。这种缺失是影响到音乐选择、音乐审美的。

作为90后从小赶上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时代,所以虽然家住小县城却依然时兴课外乐器地学习,课内音乐、美术等学科基础的学习。

然而兴起几年之后,慢慢地就发展成了网上所说的"音乐老师生病了"、"体育老师生病了"的现象。不可谓是一种遗憾了!

音乐审美甚至是艺术审美,除了先天影响外,还是有门槛的,是需要基础的。

想到郑钧所说,现在音乐排行榜上的歌曲都是垃圾。再看看如今网红神曲当道,华语乐坛整体的低谷,歌曲质量堪忧。已经呈现出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在缺乏国民性的整体基础教育的情况下,面对像袁娅维如此具有音乐性,国际性的音乐,能接受的,能欣赏的,甚至是能够感受到她在歌曲中的小心思的确实是少之又少。

第二、袁娅维的选曲演唱与大众的脱节。萧敬腾选的《那女孩对我说》等歌曲、徐佳莹唱的《我还年轻我还年轻》、《Last Dance》、米希亚唱的"必听日语经典曲目"系列等等,都是在迎合观众下的一种便宜选择,当然确实是有唱的优秀的,可也确实是有不尽如人意的。

但却都没有与大众的审美脱节,所以成绩往往都很好。徘徊在淘汰边缘的萧敬腾更是凭借《那女孩对我说》拿到了第二的好成绩。

而袁娅维的表演,虽然也有受到比赛竞技性的影响,但是整体表现还是沉浸在自己的音乐审美之中。

哪怕是像《不亏不欠》、《有一种悲伤》、《月牙湾》这样的大众化选曲,也依旧让其表达出了远高于大众认知与驾驭能力的难度。

丁太升老师说,她陷在自认高级的音乐审美中难以自拔。我觉得这个话没什么问题,但是我也觉得这或许不是什么毛病。

音乐本来就是私人化的,也正是这份"私人化"才形成了个人的特色、特质,也才吸引到属于自己受众的拥趸。

我觉得有比袁娅维更适合淘汰的选手,但是这场淘汰的是袁娅维。我尊重他人的音乐选择,但是袁娅维的淘汰事件也同样是值得反思的。

音乐也好、艺术也罢,从来都不是讨巧迎合。而是应该以自身特有的特质去吸引志同道合之人。这才是其最大的魅力所在!

这周如果我有三票我会投给米希亚、周深、袁娅维

不知道这周的表演你会喜欢谁,也不知道对于袁娅维的淘汰你怎么看?


文|文刀木之南

图|网络


以上为作者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请多多留言交流!

创作不易,请多多关注转发点赞留言支持,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