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潭:數字貨幣終極決定因素是人口基數和文化觀

引言:”數字經濟公社“微信群的群友郭光、龍白滔、程清寰、董曉樂、康維星、餘波等就”數字貨幣的決定性因素“的話題,結合當前中美抗役過程中展現的策略差異進行了探討。

討論人簡介

郭光,經濟學博士,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曾在美國穆迪分析、巴克萊全球投資者與布萊德等金融研究和資產管理機構任職,從事全球金融和信用風險研究工作,目前專注研發適合中國金融與資本市場信用風險管理使用的新型機器和深度學習技術。

龍白滔,計算機博士,清華大學。在金融科技領域有20年工程、技術、諮詢、投資和創業經歷。曾在中金甲子投資基金、通聯數據、埃森哲、IBM等機構任職,曾代表埃森哲擔任上交所交易系統總設計師。中國第一本數字貨幣理論專著作者。

餘波,筆名貓叔,創業、投資和傳媒老兵,數字經濟全球化實踐與推動者。

程清寰,數字經濟學愛好者,國學愛好者,中國安全產業協會安全玻璃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董曉樂

,德道國際有限公司創始人和CEO,TOGAF架構師,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員,中華中醫藥學會會員,國際易學聯合會易學應用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討論

郭光:「龍白滔:我已經完全信服創造一種新的計價單位的全球穩定幣沒有絲毫機會。所以必然只能錨定某種法幣。在這個基礎上,要想獲得更公平的貨幣體系,只能是扶持人民幣使之可與美元體系相匹敵。當世界上有兩個勢均力敵的霸權貨幣時,全球民眾幸福感會高很多。」

- - - - - - - - - - - - - - -

@龍白滔 這個方向的選擇一定符合大勢之所趨。目前的聚焦就是如何“扶持”。人民幣作為“霸權貨幣”需要的支撐應該是什麼,目前最主要的薄弱之處在哪裡,作為我們又有怎樣的可用資源來幫助填補空缺,這些大問題是非常有意義和必要性進行交流與探討的。我這裡拋磚引玉,“霸權貨幣“這裡的”"和""是互相支撐兩個核心要素,美元的""和"

"是什麼,而人民幣在美元已經先行佔有那些""與""的情況下,如何去建設自己兩項,而這個又和您所研究的"貨幣"的不同起源又有些什麼關聯,我覺得這些都是可以逐一剖析和理解的。

龍白滔:我的書(《數字貨幣:從石板經濟到數字經濟的傳承與創新》)花了不少篇幅來描述現在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的頂層格局。這些算普及貨幣金融常識。核心是大家需要去了解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的格局,有哪些影響力機構和人物,通過什麼方式來制定相關的秩序和規則。一種貨幣的國際地位是完全市場化的結果麼?針對這些問題,書中都有一定的解答。郭光提的問題,書中也都有解答和我的思考,不一定對。特別是,在數字潮下,一種數字貨幣的關鍵競爭力來自哪裡?如果把這個問題理解透徹了,你那些問題自然就有答案。在我的書中,我引用和介紹了國際最主流的學者針對這些問這些問題的答案,除此之外,也有我自己的思考。

餘波:現在的問題是,DC/EP目前來看是個黑箱封閉系統,Libra更像咱們熟悉的開放生態的玩法。

龍白滔:歡迎@郭光 就這些問題有專門性的論述,可以撰文發表到”數字經濟公社“的公眾號上面。2019年8月咱們群剛開始的時候,確實引領了不少熱點話題,例如貨幣中性、Libra代表美元利益、DC/EP與人民幣國際化的關係、貨幣起源等。現在來看,當時的討論都很前沿並且具有鮮明的指引性,到現在也不過時。

餘波:要想獲得更公平的貨幣體系,只能是扶持人民幣使之可與美元體系相匹敵。當世界上有兩個勢均力敵的霸權貨幣時,全球民眾幸福感會高很多。問題是人民幣的掌控者,不想讓你扶持咋辦?

龍白滔:爭取得到(主權意志的)支持。

餘波:錨定人民幣的libra,倒真的是個思路。

龍白滔:要重視計價單位!使用哪一種計價單位,就實際上在維護那種貨幣的權威。定義一種獨立貨幣的唯一標準就是是否創造了一種新的計價單位。因為只有發行採用那種計價單位的貨幣的央行才能提供最終無限流動性,承擔最後貸款人(lender of last resort)的角色。

餘波:錨定人民幣的Libra,更應該是一個主動可控的行為。

郭光:「餘波:要想獲得更公平的貨幣體系,只能是扶持人民幣使之可與美元體系相匹敵。當世界上有兩個勢均力敵的霸權貨幣時,全球民眾幸福感會高很多。問題是人民幣的掌控者,不想讓你扶持咋辦?」

- - - - - - - - - - - - - - -

所以首先要理解人民幣的掌控者能否自己來完成這個實現,還是總要需要其他’獨立和外部‘的輔助。這次國內的疫情控制應該給出一些有益的借鑑。

龍白滔:丘吉爾說,不要浪費一次危機。中國已經開始輸出”全球公共產品“了。低調點,一步一步來。另外,作為全球公共產品,最重要的特點是,可持續、穩定、足量、公正和公平,每個詞都有其深刻內涵。Libra如果發行掛鉤人民幣的token,中國央行一定歡迎,但前提是接受監管。我相信這件事情會發生。我們沒必要拒絕,而且至少在FSB這個層面,全球穩定幣的監管各國會形成一致、協調的方案。

餘波:如果是這樣就太好。

龍白滔:這個其實並不難,但顯然其它央行目前在排斥中國央行。大家先報團,等自己搞掂了,再來招呼中國央行。估計也是怕過早把中國央行拉進小圈子,被中國央行牽著鼻子走。畢竟,中國央行在央行數字貨幣的理論研究和實驗方面處於全球領先位置。G7/G20除中國之外的央行已經在測試各國央行數字貨幣的(法律、監管、技術、應用等方面)互操作性了,但中國不在其中。

郭光:今天聽美國每日的新冠控制新聞發佈會,介紹6萬億的刺激計劃,其中應該有4萬億的聯儲救濟貸款,發佈人最後特別強調和明確了一件事“這些貸款發放都保持完全的透明度”。我想這個保證是美國“貨”幣價值的底盤和底氣。而中國人民幣要成爭霸的貨幣,這一點就需要真實的國際確認及認同,尤其是在大的經濟和金融週期的轉換過程中,貨幣規模和結構的控制一定要有自己的邏輯框架和客觀標準。美國二戰以後已經經歷了足夠多的自我驗證,而中國要後來居上,需要的努力不但大,而且需要特別的創造力,才有機會。

龍白滔:咱們要有自信。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鮑爾森親自到北京請中國政府購買美債。中國政府經過慎重考慮答應出手,所以中國也被動地發生了通脹。從這個角度來說,誰是全球央行的lender of last resort,這些事情需要了解。

郭光:@龍白滔 是的,這個“最後”需要的信任非同一般。

龍白滔:直截了當地說,關鍵時刻不掉鏈子、不要挾、有存貨,這個其實很難做到,除了有實力還得有德行。中國人不善於落井下石,以眼還眼。

深潭:數字貨幣終極決定因素是人口基數和文化觀

郭光:從這點來看,被認同的文明核心價值觀是關鍵。我們有這個底蘊,但要在現代經濟和金融的框架裡得到大家認可,需要把我們知與行結合起來,讓大家看得明明白白。疫情是一個展示德行和取得信任的絕對良機,中國需要把握好這個百年才有的一次躍遷的機遇。

龍白滔:我和@嘉明 老師有過簡短討論,我認為未來貨幣競爭的核心競爭力是兩點:人口基數和文化觀。從這個結論來看,最有可能形成貨幣霸權的是美元和人民幣,其實還有YSL。

郭光:就和二戰一樣,美國同時樹立了實力和德行的座標,而後者是更為長久的資本。

康維星:生命優先,德行夾層,利益兜底。

龍白滔:數字貨幣一個很根本的改變是,其採納程度由底層力量來決定,傳統貨幣採納程度由頂層力量決定。

郭光:@龍白滔 一針見血。

龍白滔:所以在數字貨幣時代,BIGTECH(大型科技公司)那麼重要,因為他們“討好民眾”啊。人口基數+文化觀,是數字貨幣最終極的決定性因素。這是去年我和朱老師討論的時候的結論。現在可以公開講了。

郭光:所以,數字貨幣成為足夠的勢力是一個“必然”疊加“重大偶然”的事物。

董曉樂:文化觀的變數,相對比較大。

龍白滔:文化觀是相對穩定的。

郭光:@龍白滔 文化觀的相對穩定來自於文化觀與邏輯的直接關聯。看待事物的方式與方法決定了決策的方向以及形式。

程清寰:冷戰之後,世界在形成新的格局平衡中,中國抓住機會獲取了戰略崛起的喘氣。911事件,美國國力放在了中東反恐,中國得以加入WTO,搭上全球化的快車,抓住了戰略崛起的窗口,又獲得了舉辦08年奧運會的機會,進一步提升了國際正面影響力。2017年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又一次震盪了了世界的戰略格局,中國抓住機會在全球提升影響力,一進一退,崛起速度加快。這次全球疫情,中國像年輕人,好的快,美國像中老年人,雖然家底厚,但是走下坡路中,更禁不起動盪。這次的震盪,會產生新的平衡,也是兩國重要的轉折點,是中國一飛沖天,還是美國返老還童,這也是國運之爭。

郭光:@程清寰 疫情上,中國不容樂觀。美國以及歐美的專家現在都十分關注中國的第二波。這個關注有兩點價值,一是理解疫情被“劇烈和飽和控制型”手段控制的價值,二是要理解中國體制與疫情可控性的核心關聯。所以雖然目前感覺中國走在前面,其實對方是給自己提供了保留空間的。所以,中國社會目前的感受是有一定的通貨膨脹性,而美國和歐洲的實力派都還在按照自己的節奏走路。知己知彼,是戰爭和戰役勝負手的核心。

程清寰:這就是人口多的優勢。

郭光:在這場疫情面前,人口多,密度高,城市化度高,是最大的負擔。美國可居住面積比中國高大約一倍,人口是中國的1/4,大城市非常少,核心人群都在郊區住,這樣的基本盤是疫情控制難易度的決定性因素。美國最大的軟肋是重商體制,頂層人士的社會價值都是商業資本決定的(而非政治權力),這個決定了他們一定要先保經濟,這個也是當下他實施控疫緩慢的基本原因,而絕非實際能力和意識的顯著不足。而美國目前面臨最大的不如中國內核性矛盾就是 線上和線下的對立與矛盾——加州(高科技)紐約(金融)與美國的其他地區的矛盾——這是我看到美國在最頂層的產業能力上唯一可以被另一個大國彎道超車的地方。

程清寰:人權的高低要考慮。

郭光:@程清寰 我們在美國待22年,對於這個應該很清楚了。這裡真正被重視的人權是隱私權,而這個恰是新經濟和舊經濟的分界點。至於生命權,美國這次把他放在經濟發展後面,已經做得非常清楚了。就是如此,高人權的社會遇到這事,人越多越麻煩。人權低的,人越少越麻煩。

董曉樂:@郭光 看文化觀的使用中長期意圖。

郭光:@董曉樂 文化觀本身是一箇中長期頻率的事物,但是100年的輪迴使得文化觀的價值在當前可以預測的事物大致在3-5年這個頻率間。@程清寰 只要美國總統使用戰爭緊急法案,許多事情都可以突破。這個不是關鍵,關鍵是這個疫情導致 "經濟與生命"得失數據之間的拿捏平衡以及今年是大選年度。

程清寰:我們思考的角度不一樣。沒關係。

郭光:中國有機會利用好疫情發展自己,但真實的機會不在於自己在控制疫情上掌握的先機,而是他人在控制疫情上面臨的根本性的對抗性矛盾。而控制疫情不是進攻手段,而是防守。這個防守要做的非常Solid。而這個疫情控制的最先進的方法與數字經濟(以及霸權貨幣)的發展是有根本關聯,只有中國找到了這個之間的關聯,才有機會在牢牢防守的同時形成自己特有的發展機遇,以水到渠成式的方式完成轉型。

程清寰:朝鮮戰爭,越戰,還有這次,建國後中美的幾次真打,背後邏輯是一樣的。美國不擅長和低人權政體對抗,人權包袱大。

董曉樂:貨幣的權力,通過數字貨幣,增加了渠道,也擴大了使用範圍。尤其是國際使用場景和範圍。

程清寰:@郭光 你的看法很好。

郭光:目前只能寫小文,手頭還有數據科技要發展,這個是目前的更重要的一些東西。

龍白滔:通過小文章保留咱們原創性的思想,然後進行更大範圍的傳播。我會把群裡有深度的討論整理成文發表在“數字經濟公社”的微信公眾號。

結束


深潭:數字貨幣終極決定因素是人口基數和文化觀

中國第一本數字貨幣金融理論專著,顛覆大多數人對數字貨幣的認知

龍白滔博士的新著《數字貨幣:從石板經濟到數字經濟的傳承與創新》對數字貨幣金融理論的大部分內容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數字資產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任朱嘉明、北京控股集團前董事長衣錫群和中國金融博物館理事長王巍聯袂推薦!

已上線Kindle中文版,3月28日本書電子版上線多個電子閱讀平臺,同時可以預購紙質書,4月4日發貨。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