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用原子彈打敗日本,為何在越戰中就算戰敗也堅決不用原子彈?

---劉通曉---


美帝侵略越南,毛主席明確給它劃定界限,在越南北緯十七度線,美帝軍隊不許越過,美帝在侵略朝鮮時,周總理代表毛主席警告美帝不許越過三八線,美帝無視中國的嚴正警告,它犯律了,中國派志願軍把美帝軍隊從朝鮮境內趕過三八線,迫使美帝停戰和談。

由於在朝鮮戰場上,美帝不聽中國勸告,一意孤行,結果損失慘重,有了這個教訓,它在越南戰爭時期,就不敢過北緯十七度線,至於投射原子彈,美帝它沒有那個膽,中國的原子彈,蘇聯的原子彈難道都是擺設呀!


用戶若有所思


因為越戰和二戰有本質不同,如果越南戰爭中美國使用了原子彈,那麼國內輿論加上國際壓力可以直接讓美國聯邦政府下臺。

圖為越南戰場上的美軍,他們行走在泥濘的熱帶雨林,隨時可能被伏擊,很多美國大兵都想不明白,他們為什麼要去進攻這個看上去一貧如洗的窮國。


在越南戰場上,美國想要的利益和在二戰中的需求是本質的不同。二戰中,美國、蘇聯、我國、法國、英國等國為主的同盟國和軸心國德國、日本、意大利是殊死的較量,反法西斯戰爭不但正當,而且早日結束戰爭,儘快打敗軸心國是當時的共識,美國向日本投擲原子彈,在當時的國際社會看來,不但是正確的,甚至是必要的。

圖為在越南村鎮和山區巡邏的美軍。當時的越南根本沒有值得使用原子彈打擊的目標。


但是越南戰爭不同,美國只是想要保住南越政權,這個目標定的很低,因此並不需要美國動用舉國之力,冒著巨大風險去投擲原子彈。另外,越南戰爭是世界上第一場“在電視直播中”的戰爭,戰地記者記錄了大量美國在越戰的實戰畫面,美國人每天都能從電視機中瞭解到越戰的實時進展,美國國內也因此激起了反戰浪潮,本來就難以給國際社會一個交代,如果還使用核武器,那美國恐怕要信譽掃地了。

圖為越南戰場上的美軍,因為道路實在是太差,美軍只能使用直升機進行快速部隊機動,也因此在越戰中損失掉5000多架各類飛機。


再者,越南當年背後有蘇聯的支持,還有東亞某大國的支持,一旦美國動用核武器,很可能引起整個蘇東集團的強烈反擊,當時的國際局勢和現在不同,美國並不能為所欲為,北約也不是鐵板一塊,世界上還有一個隨時可以從陸地上壓過歐洲的華約(“華沙條約”,蘇聯為首的軍事同盟集團)存在,一旦美國使用核武器,恐怕華約第二天就打到巴黎城下了。

圖為美國投在日本的“胖子”核彈,使用核武器打擊,也得有高價值的目標值得打擊。

再者,北越沒有值得使用核武器的目標。二戰中,美國在長崎、廣島投下原子彈,對日本的工業製造能力是沉重的打擊,也摧毀了兩座大城市,削弱了日本的戰爭潛力,畢竟日本是個工業軍事強國,有高價值目標值得用原子彈打擊。但是越南不同,北越部隊都是零散的游擊隊,也沒有像樣的城市,都是零散的村莊、小鎮,如果使用原子彈,還真沒有地方下手。

圖為全套美械的南越部隊。

圖為越南戰場上的美軍,他們迷茫的畫面被大量的曝光在美國的電視上,掀起了美國國內反戰浪潮。


就北越的多山地、多叢林、人口稀少的環境,美國投下的原子彈都不一定能殺傷多少人,作戰效能恐怕還不如使用汽油彈、枯葉劑等美軍在北越常用的殺傷性武器。更多的時候,美軍甚至無法確定北越武裝的主力位置,都是被動迎戰,美軍為此在越南戰場投入了大量直升機,用直升機快速投送部隊來應對北越游擊隊在個別地區的突然出現。這個局面下,如果投擲原子彈,豈不是大炮打蚊子,太過於浪費。

圖為被襲擊過後的越南山丘,土地都被炸彈翻過一遍,然而還是很難找到游擊隊的影子。


所以,美國根本不具備在越南使用核武器的國際環境、國內環境、戰場環境,也就乾脆沒有使用核武器了,也因此在越南這個“短兵相接”的戰場上,丟下了5.8萬人陣亡的紀錄,無奈退出戰場,撤回美國,導致南越最終被推翻。


海事先鋒


美國第一次使用原子彈這種毀滅性的武器是在二戰結束前,將小男孩和胖子兩顆原子彈分別投到日本本土的廣島、長崎兩座城市,原子彈巨大的威力幾乎將這兩座城市夷為平地,30多萬人死於非命。原子彈的威懾力顯然加速了日本投降的步伐,但在之後的越南戰爭,美國即便戰敗了為什麼也堅決不用原子彈呢?




原子彈是核武器的一種,是利用核反應的光熱輻射、衝擊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殺傷和破壞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積放射性汙染,阻止對方軍事行動以達到戰略性目的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原子彈具有瞬間爆發威力巨大,波及範圍廣,破壞力強、損害時間長的特點。



1945年7月16日,美國成功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此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接近尾聲,但是在太平洋戰場,日本依然在負隅頑抗做垂死掙扎,拒不同意波茲坦公告。美國為儘快結束戰爭,也為了實驗下原子彈的殺傷力和破壞力到底有多強,於同年8月6日,用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運載著總當量達2萬噸,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轟炸廣島,當天早上8時15分,這顆原子彈精準的投放到廣島市中心,在距離地面580米的空中爆炸,頓時巨大的蘑菇雲升起,整個大地為之顫抖。爆炸過後,整個廣島市幾乎變成廢墟,造成廣島市24.5萬人中的20萬人死傷。



廣島遭到核攻擊後,日本政府依然拒絕同意波茲坦公告,美國大叔“人狠話不多”,決定再投放一顆原子彈以徹底摧毀日本人的反抗意志。8月9日,美國再一次出動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攜帶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投放到日本本土長崎市,長崎市約60%的建築被摧毀,約8.6萬人,佔全市37%的人口或死或傷。兩顆原子彈的巨大威力徹底震懾到了日本,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9月2日在密蘇里號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越南戰爭,是1955年11月至1975年3月間爆發的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是二戰結束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65萬人參戰),損失最大的一場戰爭。越南戰爭最後以美國損失5.82萬人,北越對南越的統一而結束。這一場打了長達20年的戰爭,使美國深陷越戰泥潭,並最終以失敗結束,可是為什麼美國在越戰中就算戰敗也堅決不用原子彈呢?美國可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原子彈並將其使用到實戰的國家啊。

首先,美國打的是一場局部戰爭,越南戰爭歸根結底是屬於北越和南越彼此之間為謀求統一而打的一場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規模,影響範圍不可比。美國介入越南戰爭,屬於插手別國內政,動用原子彈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不僅嚴重侵犯別國領土主權,而且還會使得南北越之間的仇恨加深。



其次,美國國內反戰情緒高漲。1969年10月15日,美國百萬人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停戰罷工和示威遊行活動,首都華盛頓有超過25萬人參加。越戰期間,美國本土的這種反戰示威遊行一直持續不斷的進行。美國政壇的反戰派系不斷的給尼克松政府施加壓力要求終止戰爭,在這種情況下,尼克松為謀求連任,是不可能動用核武器的。因為一旦在越南戰場投放原子彈,戰爭的局勢將進一步惡化,甚至有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美國將深陷其中無法退出,這顯然是所有美國人民所不願意看到的。



最後,美國不敢首開濫用原子彈的先河。原子彈的大規模殺傷性自然不用多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前,美國拿兩顆原子彈做試驗,使得日本廣島、長崎兩座城市幾乎變成人間地獄,30多萬人因此喪生。當時的情況下是隻有美國發明瞭原子彈,但到了越戰爆發,蘇聯緊隨其後也發明出了原子彈,這個時候美國再動用原子彈,是直接把這種災難性武器變成實戰武器而非只是起到震懾作用,那麼無疑會造成原子彈的濫用,對美國本土更是將構成直接威脅,因此美國不能這麼做。


大國布衣


1945年8月6日,隨著日本廣島和長崎上空升起的蘑菇雲,日本再也無望對抗反法西斯戰線,世人也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見識到原子彈這個龐然大物的巨大威力。毫無疑問,美國對日本投下的這兩顆原子彈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催化劑,美國人也意識到自己手中掌握住一張世界級、災難級的王牌。可是在戰後,美蘇帝國進入了冷戰。期間,不免擦槍走火,越南戰爭正是美蘇冷戰下的畸形產物。可是,為什麼在美國深陷越戰泥潭無法取得戰果時,不拋出原子彈這張王牌來一錘定音呢?

威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意大利、德國法西斯軸心國相繼戰敗投降。只有固執的日本法西斯勢力在苦苦支撐,決定於世界各國來個魚死網破。蘇聯出兵東北已經讓日本高層決一死戰的軍國主義意念有所動搖。六日,美國的原子彈便是壓垮日本舉國上下的最後一根稻草。

其實,在八月六日之前。美方當局就已經選取了日本的東京、京都、廣島、長崎、小倉、新潟這六個地方作為原子彈預定投放點。廣島原子彈事件後,當地倖存的居民在接受採訪時,也說到在這之前經常有不知國別的飛機低空飛過。本來當地居民很緊張,害怕這是敵對國為了報復,對日本本國發動的空襲。可是,經過了好幾次類似事件,不明飛機總是在降到一定的高度後就主動撤離,沒有什麼敵意。因此,很多居民便對此見怪不怪,漸漸的不把這種奇怪的跡象當作敵襲。每個人都在戰時窘迫的環境中夾縫生存。

可是,一切的平靜都在1945年8月6日被打破了,兩顆原子彈在日本的廣島、長崎綻放出了死神之花。日本隨即投降,終於結束了這場世界級大戰,無數生靈在此得救。

近年來,更有無數日本人譴責美方當局投下原子彈,造成了人類歷史上無法想象的災難。兩顆原子彈,兩朵蘑菇雲。它不像一般的常規熱武器,只有一次性的傷害。原子彈血洗後的廣島和長崎,輻射如熱浪般充斥在無形的空氣中。此後數年這兩地雖經治理但是寸草不生,含有重輻射的蘑菇遍地生長。留下的倖存者大都畸形、動物也受到了嚴重的輻射,變得奇形怪狀。在原子彈威力範圍內的人,直接雙目變成兩個窟窿。用人間地獄形容當時的廣島、長崎,再也合適不過了。

從這第一次嘗試開始,人們意識到原子彈那死神般的威力,美國也更進一步的清楚手上握著了一張重量級的王牌。它的威力不僅讓旁觀者驚歎、惶恐。更讓它的所有者坐立不安。

打破壟斷

原子彈是個強有力的武器,這種武器不能一家獨大,危害天下。我國於1964年成功引爆了原子彈,自此打破了美國等國家的核威脅。其實早在美國對日投射核武器之前,蘇聯有關情報人員已經竊取出美國好像在秘密研究什麼武器。當廣島原子彈事件爆發後,這種威力巨大的武器正式在全世界範圍內登場。這時的蘇聯和其他國家在見識到如此死神般的威力,也在原子彈研究方面蠢蠢欲動,將原子彈的製造計劃提上了日程。譬如蘇聯在1942年開始就組件了一支由科學家和工程家構成的團隊,做著一些秘密的研究。1946年6月更是把這一研究命名為“噴氣推進器”項目,功夫不負有心人,在1949年,蘇聯終於成功引爆原子彈。

從這時起,原子彈再也不是美國獨享的武器,美國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威脅。越南戰爭在1955年爆發,早在三年前,英國也成功引爆了原子彈。這時的世界,在核武器方面,已經有美、蘇、英三國鼎立。此時的越南一分為二,北越由胡志明領導,得到了蘇、中等國家的支持;而南越因為缺乏農民等主要民眾的支持,領導人換了一波又一波。終於,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開始插手南越。可是,不曾想這一插手,越南戰爭便持續打到了1975年,近二十年的光景美軍傾注在越南上的籌碼,如人力、物資等更是數不勝數。奈何越南本就貧窮,大多數是農民階級。但是,南越從一開始便失去了農民這一國家有生力量的支持,最後,連美國也無力迴天。經過20年的苦苦掙扎,最終還是在越南被打敗。

為什麼越南戰爭中美國明知不敵蘇、中,就是不使用原子彈這一殺手鐧呢?

因為此時的美國已經有了後顧之憂。廣島事件時,美國一家獨大,它可以肆無忌憚的拋出這張王牌。

可是,越南戰爭不同。

一方面,蘇聯已經成功引爆原子彈,非要因為越南這個試探性的小戰場而與蘇聯來個魚死網破嗎?肯定不會,美國嚐到隔岸觀火、幕後操縱的甜頭,只要本土不被攻擊,那麼就有資本去發展、去挑戰。在這之後美蘇冷戰白熱化時的古巴導彈危機,則充分暴露出美、蘇大國對原子彈戰爭的謹慎。

另一方面,就算美國不計後果向越南投擲原子彈,那麼安全性也是需要考慮的。要知道在廣島事件中,美國經過數次演習才投下了原子彈,如果有什麼紕漏,那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再者,就算成功投擲,越南戰爭就真的會想美國人所預想的那樣進行嗎?顯然不是。反而,如果讓中國取得了原子彈爆炸後的數據,那麼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便會崛起,形勢只會對美方當局更為不利。事實證明,在越戰中期,中國引爆原子彈,這時的美國對於原子彈的使用是更為謹慎了。

環境

直到今天,人們還在對原子彈這種災難性的武器爭吵不休。世界禁止核武器發展的聲音越來越大。譴責美國使用原子彈的日本人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世界的同情。可是,輿論是不會倒向一邊的,這點美國人知道,各國人都知道。美國投擲原子彈是迫不得已,如果不投擲原子彈,頑固的日本還能堅持幾年。此時,投擲原子彈是為了世界早日和平,畢竟意大利、德國均已戰敗受降。美國此時打著世界和平的旗號,免費找一個離本國較遠的試驗場地試試這種死神武器。在道義上是出師有名的,在利益上還算說的過去,那麼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越南戰爭就不是一個情況了。此時,蘇聯有了原子彈,美國一定程度上是忌憚蘇聯的,一旦打起核武器戰爭,後果不堪設想。

當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洩漏,世界各國都是誠惶誠恐。彷彿世界各民族達成了共識,或是說全人類達成了共識。誰先使用核武器誰就是世界的公敵。美國一向自詡世界警察,維護世界的和平。在核武器方面如果肆無忌憚的話,那真是名不正言不順。與世界為敵,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那種膽量。

相信美國人在廣島事件也意識到原子彈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麼簡單,原子彈爆炸後的影響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層次的。水源、大氣、土地,美國再強,也得在這個地球上生活,原子彈用多了,這個世界就變成地獄了,美國還能像之前那樣隔岸觀火嗎?

越南那個真的值得動用原子彈嗎?拋開所有顧慮,投擲原子彈,真的能扭轉敗局嗎?結果還不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這枚原子彈不是敢不敢投的問題,而是不能投。


木劍溫不勝


美國在二戰末期選擇核平日本,主要原因在於美國當時必須擊敗日本,而擊敗日本又必須佔領日本本土,但是如果光靠士兵登陸作戰,最後估計的損失可能在百萬人以上,這是美軍所無法承受的,而當時原子彈剛剛誕生,為了最大限度減少美軍人員損失,並且驗證核武器的威力,美軍最終選擇在廣島和長崎點起兩朵蘑菇雲,而這也成為壓死日本的最後幾根稻草之一。
▲廣島核平

在二戰之後,美軍在朝鮮戰爭、古巴導彈危機中都多次威脅使用核武器,但最終都沒有使用,到了越南戰爭中也曾經考慮過一勞永逸的投放核武器,最後也無疾而終。其主要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美軍沒必要使用,越南遠離美國大陸上萬公里,並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區域,只是美國出於意識形態對抗和控制東南亞的需求才選擇幫扶南越政府,相對於歐洲和東亞地區,越南的存在感實際上並不高。既然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地方,美軍為什麼要冒天下之大不韙而使用核彈,國內反戰浪潮席捲,美軍之所以拖著不走還是礙於超級大國的面子,最後死傷慘重,也只能不顧南越死活,自行逃跑。
▲美國使館倉皇撤離越南,南越工作人員被推下飛機



第二個原因自然是因為北越背後是中蘇兩大國的鼎力支持,毛主席曾經在越南劃出一條北緯17°的紅線,美軍飛機和地面部隊越過此線就相當於對中國開戰,所以十年越戰,美軍始終不敢越雷池一步,這也成為其始終無法消滅北越武裝的主要原因。

而蘇聯就更不用說了,當時蘇聯羽翼豐滿,實力正值頂峰,越南作為其社會主義小弟,雖然並沒有簽訂軍事同盟條約,但實質上就是準軍事同盟關係,美國如果敢貿然對越南使用核彈,蘇聯上萬發核彈可不是吃素的,歐洲和美國大陸肯定也會被核導彈夷為平地,所以誰要打開核武器的潘多拉魔盒,最後的結果都只能是玉石俱焚。



最後,即使美國在使用核彈後,中美都不出手,國際形勢也會大變。美國作為自我標榜的皿煮典範,竟然對一個與自己幾乎毫不相干的小國使用核武力,其威信必然會大大減弱。美國國內民眾肯定會發動最大程度的反戰浪潮,國際社會也會發出最嚴厲的譴責,甚至集體制裁美國,美國政府最後的結果除了倒臺沒有別的結果。那麼經歷過這樣重大的挫折,最後冷戰的勝利者興許就是蘇聯了,預見到如此嚴重的後果,美國肯定是不敢輕易使用核武器的。


軍武吐槽君


越戰美國不敢使用原子彈的秘密。



1.越戰爆發的背景。

美國的軍事實力,從二戰結束後,就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了,要是論單打獨鬥,根本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戰勝美國,正是這種軍事實力的極速膨脹,讓美國也開始膨脹起來,越戰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爆發的,經過近20年的拉鋸戰,美國最終宣佈越戰失敗。


2.美國越戰不敢使用原子彈的原因。

原子彈第一次開始研發是在德國的一個實驗室裡,作為一種大殺器,它被第一次使用到實戰,卻是在日本。狂妄的日本人在見識了原子彈的巨大威力後,徹底失去了繼續抵抗的想法,日本天皇代表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但在之後的越南戰爭中,美國寧可接受戰敗的事實,卻不願投放原子彈,這是為什麼?

軍事分析家的觀點是,當時的國際態勢錯綜複雜,在越南的戰場上,不但有越南兵,而且還有中國軍隊和蘇聯軍隊,這兩個大國都有原子彈,都可以給對方造成致命傷害,當時,世界上其他國家也在時刻注視著美國人的一舉一動,因為美國對越南的戰爭就是一種赤裸裸的侵略,越南現在正義的一方,一旦美國使用原子彈,那麼美國就會處於國際輿論的風口浪尖上,為全世界所唾棄,這是美國所不願看到的結果。蘇聯和美國當時正處於冷戰時期,如果美國膽敢率先使用原子彈的話,很有可能被蘇聯及其附庸國採取聯合打擊,甚至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所以美國即使是宣佈失敗也不敢使用原子彈。



智者說歷史


人類對核武器的認識有一個逐漸深化的過程,美國對日本使用原子彈,首先是因為日本是一個強國,美國如果不用原子彈,要徹底擊敗並佔領日本,據當時的估計,美軍將要再陣亡靈100萬人以上,這使美國高層非常憂慮,就從減少美軍傷亡這一點上,那也會對日本使用原子彈。


日本這邊,作為一個島國,從地形上說,易守難攻,這和戰爭初期英國的情形有點相似,當時英國也是憑藉海峽擋住了德國的進攻,日本也想借著島國的優勢,爭取一個比較有利的停戰條件,再加上日本在歷史上從來沒有被別國佔領,當時日本認為他們的“萬世一系”的皇國不可能失敗,這也是日本頑抗到底的重要精神支撐,這意味著如果美軍徹底佔領日本,一定會代價高昂。

另外,由於日本是不宣而戰,當時美國對日本非常仇視,當年扔原子彈的範.柯克就認為原子彈扔得對,認為原子彈不僅減少了美軍的傷亡,其實也減少了日本的傷亡。其實話這裡面也有一些種族歧視的因素,據杜魯門的秘書回憶,如果這兩顆原子彈如果是準備扔向德國,美軍的決策一定會謹慎得多。


另外,美國當時也有要在實戰中檢測一下原子彈的威力,所以原子彈研製出來之後,在日本不投降的情況下,美軍就用上了原子彈。

而在越南戰爭中,美軍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戰爭的範圍和規模。越南戰爭並不存在美軍失敗的說法,美軍撤出越南,是因為國內要求停戰的意見佔了上風,而不是軍事上的失敗。

在越南戰爭中,美軍從來沒有考慮過動用核武器,這主要是因為越南戰爭是一場局部戰爭,同時也是一場意識形態的戰爭,如果使用原子彈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國際輿論這一個戰場美軍就輸了,另外,越南戰爭時期美軍已經失去了對核武器的壟斷地位,如果輕易使用,使核戰爭的門檻降低,保不定哪天自家頭上也會掉下原子彈的,所以從始至終,美軍都沒有考慮過在越南使用核武器。


自美軍對日本使用核武器之後,雖然冷戰中美蘇都拼命的發展核武器,但是雙方卻都小心冀冀地避免發起核戰爭,這是因為雙方都知道核武器的可怕威力和使用的後果,(日本吃了兩顆原子彈,就一直覺得自己是受害者)可以說原子彈的出現,改變了人類的戰爭倫理,現在各有核國家對無核國家的戰爭,不使用核武器差不多是一種默認設置,這都是日本人作為小白鼠給全世界帶來的認識!不知道各位認為是也不是?


皓月千山


眾所周知,原子彈擁有極為恐怖的破壞力,在戰爭中,基本沒有原子彈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果一顆不行,那就兩顆。

在二戰中,負隅頑抗的日本人就是被兩顆原子彈的威力震懾,才選擇了無條件投降。如果沒有原子彈,面對日本人的“一億玉碎”,盟軍恐怕要付出很大犧牲才能徹底打敗日本。

在這個世界上,只有美國曾經把原子彈應用於實戰。對於嘗過了原子彈甜頭的美國人來說,為什麼在之後的越南戰爭中不肯使用原子彈這一大殺器呢?

一、 戰爭目的不同,美國不希望越南變成廢墟

美國對日本的戰爭,是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在當時,儘快打敗日本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願望。為了防止日本對人類造成更大傷害,必須將窮兇極惡、罪惡滔天的日本法西斯分子從肉體上徹底消滅掉。

反觀越南戰爭,實質上是美國 等資本主義陣營 國家支持的南越 同由蘇聯 等社會主義陣營 國家支持的北越 之間進行的一場戰爭,其爆發主要是由於意識形態等原因,美國參戰的目的是扶持南越政府,爭取政治利益,而非將越南徹底消滅掉。如果對越南使用原子彈,美國只能收穫一地廢墟,並不符合美國參戰的目的。

二、 敵人不同,美國不敢輕易挑起核戰爭

在對日本使用原子彈時,世界上擁有原子彈的國家只有美國。在擁有核壟斷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使用原子彈,美國並沒有後顧之憂。試想如果當時日本也同樣擁有原子彈,並且具備將原子彈投放到美國本土的能力,美國還有勇氣將兩顆原子彈丟向日本嗎?

越戰的主戰場雖然在越南,但背後是世界上兩大陣營間的博弈。當時支持北越的社會主義陣營同樣擁有核武器,一旦美國動用原子彈,必然會引發世界範圍內的核戰爭,那將會導致足以毀滅全人類的災難。所以當時兩大陣營之間就使用核武器這件事情上達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那就是不到非不得已,絕不率先使用原子彈。

三、 反對核戰爭是全人類共識,輿論壓力使美國不敢使用原子彈

早在1968年,反對核戰爭就已經成為了全人類的共識,就連發明原子彈的美國也同樣這麼認為,於是同世界上五十八個國家一起簽訂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簽訂這一條約的目的就是為了將核武器儘可能控制起來。受到條約的約束,美國自然不能亂用核武器。

在二戰後,美國一直尋求在世界舞臺上謀取更多的影響力,如果貿然使用原子彈,必將使美國威信掃地,失去好不容易才建立起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四、 美國國內反戰情緒高漲,美國政府除停戰外別無選擇

越南戰爭中,美國雖然在軍事層面上並沒有失敗,但耗資巨大,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的負擔,使美國經濟由盛轉衰,美元霸主地位遭到沉重打擊。

除了經濟大滑坡外,越戰還導致美國出現了一系列種族問題和民權問題。

到了越戰後期,美國國內群眾的反戰情緒高漲,各類要求美國停戰的示威遊行不斷。美國總統尼克松為了謀求連任,只能順應民眾的呼聲,努力推動和談。在當時的情況下,美國民眾迫切希望停戰,連普通戰爭都不願意進行下去,又怎麼會答應使用原子彈對付越南呢?

舉一個發生在我國的例子,在解放戰爭時期,粟裕率軍兵臨上海城下。如果目標僅僅是佔領上海,粟裕肯定會選擇最簡單最有把握的方案,但經過抉擇,最終卻在多套進攻方案中選擇了最難的那一個。原因很簡單,我軍是人民的軍隊,戰爭的目的是解放而不是毀滅,為了保存上海這座城市的完整,為了保護上海人民的財產,寧可多付出一些代價。

總而言之,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而武器服務於戰爭。人類之所以設計生產了五花八門各式各樣的武器,就是為了滿足不同的作戰需要。原子彈威力雖大,但也只是眾多武器中的一種,是服務於人的工具。如果使用原子彈無法達成政治上的目的,那麼使用原子彈就毫無意義。

《美國人眼中的越南戰爭》等


汗青正浩


美國人是瘋狂,但不是喪心病狂。

無論膚色如何,一顆人的心還是有的。

原子彈,是一種武器,更是人類煙消雲散的信號彈。

這個信號彈一旦出現在天際,人類的滅亡也就開始了倒計時。

所以,美國人和全世界自從見識到了原子彈的威力之後,原子彈也只能是懸在敵對方頭上欲言又止,但卻無法也不能使用的震懾利器。

更何況,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上,幾乎每個弱小的國家都會選擇一個大哥來遞上投名狀。

這個大哥的綜合實力,可能與沒有美國強大。但是,就核武器這個世界大哥的標配而言,則是不相上下。

這也是美國不會輕易動用原子彈的原因之一。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地球,也只有一個。就算是消消停停的用核武器消滅的別人。美國人自己也無法在遭受了輻射洗禮的地球上安全的生活了。

綜上,無論是美國人,俄國人或是其他什麼人,應該的不會輕易動用核武器。


泛舟五湖


“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隻紙老虎,看樣子可怕,實際上並不可怕。”

對於世界歷史而言,唯一一次把原子彈用於戰爭,恐怕就是二戰期間美國對日本的兩次空襲行動了,兩顆原子彈的結果就是,日本超過25萬人在原子彈的爆炸中死亡,這個教訓每個國家都知道,更是引以為戒。看到題主的題目,美國用原子彈打敗日本,卻不在對越作戰中投放原子彈?其實,這個問題看似是投不投放原子彈的問題,往深裡說,是美蘇冷戰的結果,如果在對越作戰中使用原子彈,美國將腹背受敵。

毛主席曾經說過,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隻紙老虎,看樣子可怕,實際上並不可怕

美國對越戰爭,實際上是美蘇冷戰下的局部戰爭,這場戰爭中美國以戰敗告終,其實,蘇聯對越是實際的幕後操縱國。

美蘇所處的時代不一樣,越南戰爭期間,已經是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不光是美國有原子彈,中國、蘇聯都有原子彈,如果率先使用原子彈,美國將不得不面對戰爭狂人蘇聯,他賭不起。

我們就拿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作為例子,在當時,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希望使用原子彈對中國進行核報復,而正是毛主席的這個著名論斷,讓美國沒有使用原子彈。

其實,當美國總統杜魯門希望使用原子彈的時候,英國等國家元首直接與杜魯門會晤,當時很多的美國政客都不希望使用原子彈,理由很簡單,如果蘇聯進行核報復,美國將萬劫不復,誰都不知道如果在中國投放原子彈,美國最終的後果是怎麼樣的。

二戰期間對日作戰,是一場正義的反對納粹戰爭,它的目標是日本的軍工基地

我們再回頭來看,美國對日投放原子彈,並沒有對東京、名古屋等大城市進行核打擊,理由很簡單,不希望日本戰後從地球上除名,只要日本能夠投降,目的就達到了。

而美國對越戰爭,其實是越南南北地區的博弈,美國如果對其進行核轟炸,自己將受到國際譴責,還有世界超級大國蘇聯的報復。

文/小雪歷史微鑑,古事新說,快意江湖!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