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背後的故事

不知道“蕭何月下追韓信”這個典故大家熟不熟?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背後的故事


想當年吶,韓信空有一身本事,仗劍投奔項梁軍,想要成就一番事業。

可惜呢,項梁兵敗後歸附項羽。韓信仍懷一顆熾熱之心,曾多次向項羽獻計,希望能夠被賞識。可惜,始終不被採納。

於是,韓信離開了項老闆,投奔了劉邦。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背後的故事

韓信畫像


雖然說金子發光也是需要時間的,但韓信絕對是塊沾滿了泥土的金子,光都被遮住了。

有一次,韓信違反軍紀,按規定應當斬首!

臨刑時看見漢將夏侯嬰,韓信絕望問到:“難道漢王不想得到天下嗎,為什麼要斬殺壯士?”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背後的故事


夏侯嬰被這一聲吼,震得眼睛都亮了,覺得韓信談吐不凡、相貌威武,不但下令釋放,還將他推薦給劉邦。

不過呢,很悲催,哪怕是夏侯嬰保舉,蕭何賞識,韓信仍舊未被重用。

終於,韓信灰心了,也不想等了,在劉邦至南鄭途中,失望離去。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背後的故事


很快,韓信離去的事被蕭何發現。

蕭何奮起直追,好說歹說,終於把韓信追回。

這就是小說和戲劇中的“蕭何月下追韓信”。

後來的事情,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背後的故事

元代時,瓷器工匠將此故事繪在了一隻青花梅瓶上,流傳800年後,成就了一段傳奇故事↓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背後的故事


1950年,南京觀音山沐英墓被盜。

沐英是朱元璋的義子、黔寧王、明朝開國功臣之一。


朱元璋的義子眾多,沐英是最為有名的一個,被朱元璋收養後改名為"朱英",後賜名"沐英",意為"永沐皇恩"。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背後的故事

沐英畫像


沐英跟隨朱元璋征戰天下,戰功赫赫。後又在征討西南的戰役裡立下功績,被朱元璋留在雲南,世代鎮守西南邊防,《鹿鼎記》裡的沐王府也由此而來。


沐英與當時的太子朱標感情甚好,情同親兄弟。1392年,朱標因病而薨,沐英深受打擊,一度臥病在床,兩個月後病逝於雲南,年僅48歲。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背後的故事

太子朱標


遠在南京的朱元璋接報後,追封其為“黔寧王”,並下令將沐英的屍體運回南京,給他隆重地辦了喪事,葬於江寧觀音山(後易名“將軍山”)。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背後的故事


按理說,沐家墓地一直有守墓人看護,盜墓賊很難下手。但就在1950年的那天,盜墓分子康永海趁守墓人不備,居然得手了,上文提到的青花梅瓶就是被盜文物之一。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背後的故事


據文物專家說,當時,有人在南京新街口附近,抱著個大瓷瓶子兜售,被一位古玩店老闆5根金條(一說10根金條)買下。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背後的故事


梅瓶是明代高等級墓葬隨葬品,有鎮墓辟邪的作用。除了是地位的象徵外,也有風水上的考慮,非王侯要臣,不得“享用”這種隨葬品。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背後的故事


因而不久,梅瓶被出售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盜墓一事也東窗事發,公安人員迅速開始抓捕盜墓分子。


順著梅瓶的線索,結合當地人的舉報,康永海及其同夥很快被捕,梅瓶也被追回。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背後的故事


沐英墓被盜事件發生後,政府先將盜洞堵上,把墓門封閉。

後來,考慮到墓已無法保存,為了徹底瞭解明代功臣墓葬制度,南京博物館牽頭對墓葬群進行了考古挖掘。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背後的故事


發掘沐英墓後的幾十年,考古人員又先後挖掘了沐英、沐晟、沐睿、沐昌祚4座完整的墓,出土了一批極為珍貴的文物。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背後的故事

沐英四世孫沐斌繼室夫人梅氏墓中出土文物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背後的故事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背後的故事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背後的故事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背後的故事


後經文物專家鑑定,當年被康永海賣掉的梅瓶為中國瓷器三絕之一的元代青花瓷,國家一級國寶。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背後的故事


如今,這件出於名門,代表了一個時代最高製作工藝水平並且經歷過曲折流傳過程的國寶級文物就收藏於南京市博物館“玉堂佳器--館藏精品”展廳裡,堪稱“鎮館之寶”。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背後的故事


為保持它一貫的低調、防止贗品流出,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將它放置在一個小角落的玻璃展櫃裡,距離觀眾達一米遠,而且只能看正面,勉強可以看到兩側的小半截,也是夠神秘了!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背後的故事

韓信在河邊躊躇不定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背後的故事

蕭何快馬加鞭追韓信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背後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