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缸水體較大,一次性困水量不夠,難道說就不能養魚了?


魚缸水體較大,一次性困水量不夠,難道說就不能養魚了?

困水一直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

有些魚友說:

我養魚從來不困水,照樣把魚養的很好啊~

相但這其實不是困不困水的問題,

而是魚兒耐受力的不同

各地水質的差異

這導致了完全不同的結果

所以沒必要爭論誰對誰錯


魚缸水體較大,一次性困水量不夠,難道說就不能養魚了?

還有一部分魚友又提出了問題:

我的魚缸水體很大,比如說一兩米的地缸飼養著錦鯉,或者大型下濾魚缸飼養的龍魚等,一個魚缸就佔據著家中很大的位置,家屬對此實際上並非很樂意,再讓我去大面積困水,他們不得把魚缸給我砸了?再說了,困水量也不夠啊。

這種情況確實是有,難道說我們不困水就不能養魚了?那也未必,我們只是說,如果有條件的話,初期飼養觀賞魚,還是適當困水的好。

原缸困水也是初期養魚的一個簡便操作模式

很多魚缸在開缸初期,大部分採取的都是原缸困水模式,既可以適當借用自來水的氯氣殺菌,又可以讓水質中的雜物有效沉澱,在抽底換水濾除雜物以後,就可以打開過濾循環進入養水期,也未必需要陽光或者爆氧等方式,靜置困水也是可以的。

這個問題本來就是要根據我們自己的個人實際情況去靈活機動的運用。

魚缸水體較大,一次性困水量不夠,難道說就不能養魚了?

刻意培養觀賞魚對於自來水的耐受力,也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沒有所謂容器和空間去困水,那就得有耐心和精力去培養觀賞魚的適應力

一個魚缸的過濾系統逐步走向穩定,大致上也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

在這個漫長的養水期間,需要我們所做的就是對於觀賞魚的互動性培養和食物的投餵,達到這兩者與魚缸水質的有效平衡。


魚缸水體較大,一次性困水量不夠,難道說就不能養魚了?

而長期生活在室外池塘中的冷水魚,它們還是比較適應相對天然的水質,對於自來水的耐受力未必很強,還有一些無鱗魚,對於氯氣更是不耐受。

少量困水過度期,然後逐步加量,同時需要注意水溫的問題

再說了,我們在開缸初期的兩個月之內,也不可能一次不換水的,除非是我們的觀賞魚飼養密度極低,過濾很強大,否則的話,適當換水必須要有,只是為了水體的穩定我們可以少換。

假設我們就是有一千斤水體的魚缸,我們需要更換五分之一,也就是200斤水,一個方法是我們可以困水一百斤左右,然後其他兌入自來水,這又能有問題?即使有一部分的氯氣成分,也不過佔據了魚缸整個水體的十分之一,再加上合理的循環過濾、供氧和光照,很快這點氯氣就會消失的無影無蹤。

魚缸水體較大,一次性困水量不夠,難道說就不能養魚了?

更不用說,我們還可以有效的利用到太陽能、熱水器等其他設備,再者還有一個入缸水流速度的問題,加入的速度越緩慢,氯氣也會有一個很好的揮發過程,這些措施都是可以採取的,就算是飼養著高檔龍魚,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然後加入自來水後,當然我們要去適當觀察一下魚缸的水質變化和觀賞魚的狀態與反應了,如果是魚缸的過濾硝化系統比較完善,一般的這樣的大型魚缸,水質都會非常的穩定,這點自來水並無大礙。

魚缸水體較大,一次性困水量不夠,難道說就不能養魚了?

假設我們加到一定程度,比如說最多三、四分之一,我們自己就要有個數了,再多了,可能觀賞魚就會受不了的,也可能魚缸的水質就會出現白濁現象,我們也要懂得適可而止啊,非要一個勁的往魚缸裡灌嗎?

再者就是一個水溫的問題了,冷水魚對於水溫還不會有什麼太大的變化,大部分自來水的溫度和室溫也差不到哪裡去,除非是魚缸里加溫或者氣溫很高,比如說熱帶魚,那麼我們也要對自來水提前進行加溫處理的,所以我就有些不明白了,反正也是要提前加溫的,難道說我們有一千斤水的熱帶魚缸,需要加溫換水的話,我們的熱水器裡還能裝上一千斤水?

魚缸水體較大,一次性困水量不夠,難道說就不能養魚了?

緩慢鍛鍊,少量更換,滴流入缸也不是不可以

任何事情都是相輔相成的,只是因為困水這種操作,作為飼養觀賞魚的一種機會成本,有些魚友對此看的會比較重,有些魚友看的會比較輕罷了,孰輕孰重完全在於我們個人的選擇。

我們的目的就是都能夠飼養好觀賞魚而已,所以認為養魚困水是個好事,對於我們魚缸水質的保持是有益無害的。

魚缸水體較大,一次性困水量不夠,難道說就不能養魚了?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

如果你有什麼想要了解的養魚知識

也可以給我們留言,評論~

讓我一起快樂養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